胡杨林社区-沙漠雏菊-个人文章

莜面情结

沙漠雏菊
2009-07-01 10:54   收藏:0 回复:0 点击:4778

   
   进城久了,吃腻了一日三顿轮着转的白面、大米,好想好想老家的饭,尤其是咱那莜面、山药蛋。
   我小的时候,生产队和家家的自留地里,清一色地种着莜麦和山药。莜麦成熟的时候,田野上一片银白。秋风吹来,你会听见莜麦铃铛玲珑作响的美妙音乐。新下来的莜面味香精到。和起一盆面,要看“面光、手光、盆光”了没有,这样,有经验的家庭主妇就知道面和好了。一块磨平、光滑的石砖或者一把菜刀,都是捏莜面窝窝理想的工具。右手背驮一块面,让拇指和食指之间夹一小块,再用手掌顺势一推,左手的拇指再起来放到笼里。这一推一卷的动作,极和谐又连贯,真如行云流水般的舒展自如。捏好的窝窝小巧玲珑、薄如蝉翼,排在笼里,令人馋液欲滴。不要着急,如果正好有新从地里起回的山药,捡几颗皮糙、形圆个大的切条放入蒸笼,一起上锅蒸,你就静等着享用吧。有时,半碗醋,一撮盐,几根老咸菜或一截红辣椒,就是吃莜面的全部佐料。调一碗莜面,就几块山药,那种对生活最朴实、最真切的惬意感受,会随着一碗原汤化原食的蒸饭水,由嘴直到全身心的熨贴。
   那时,也极眼馋同伴手里的白面馒头,回家跟母亲要,母亲总说等咱明年种了麦子就会有馒头吃了。可几年过去了,自留地里一直也没有改种过。后来长大了才知道母亲的意图:白面好吃,但吃了不耐饿不说,还费资本,而那莜面、山药,不仅耐饿,而且做出饭。有时,半锅水,一瓢山药,半碗面,就能熬出又稠又香、有软有硬的莜面糊糊来。放半把盐,喝一口尝尝,莜面味儿诱人得很。不信,你再拌一碗炒面来,那滋味儿保证叫你一辈子都忘不了。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莜面、山药蛋是我记忆中的珍品。玩得饿了,一碗冷调莜面吃得我余香绕口,那情景就像发生在昨天一般。
   我们那地方,因为家家女人做的一手好莜面,后来外地人就传开了这样的顺口溜:毕克齐的辣椒,拐角铺的饭,典红带的闺女不用看。凡去我老家的外地人,总要在本地人家吃顿饭以示不虚此行。老家人也以莜面为题,编了不少顺口溜:庄户人上排场,莜面馏汤汤。就连男女谈恋爱、找对象,也有这样的说法:冷调莜面就生葱,先挑人材后挑心。可见,莜面在老家人心中的分量。
   后来,土地到户以后,人们种地的花样也多了起来。而且,莜麦的产量老上不去,小麦的收成却一个劲儿见长,老家人从不挨饿的那一天起,除了旱地少种点莜麦外,水地全种上了高产、优质的小麦,从此,老家人吃莜面,也成了稀罕。
   这两年,城里竟刮起了莜面风。市场里随处可见卖莜面的老家人,莜面甚至成了筵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线。但真正老家味儿的莜面却没看见过。
   那天逛街,偶一抬头,看见一白底、红字的“莜面馆”,忙不迭地进去后,嗨,好香,好精的莜面窝窝,一盘馏山药,一盘老咸菜,半碗羊肉汤,吃得我感慨万千,满嘴生津。那浓郁的乡音,那叫人魂牵梦绕的莜面山药蛋啊,你终于走出了贫困,走出了大山,走到了现代都市人的饭桌上。
  
  
原创[文.浮生杂记]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