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杨林社区
-
兰语凝嫣
-
个人文章
】
请管理员删除
□
兰语凝嫣
2009-04-03 20:08 收藏:
0
回复:
3
点击:
5611
谢谢
原创[别推荐]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Re:清明之祭
梧澧
2009-04-05 12:01
新诗以来,清明之诗何其多,能比得此篇者尚不多见。
可否以——“却高不过墓碑,和迟暮的春天 ”结尾?---莫笑班门弄斧。
有
1
篇回复
回复
Re:清明之祭
残文
2009-04-06 10:35
这场近乎透明的雨,并不算大
却足以,淋湿一个节气
让累积已久的思念,彻底柔软
所有的墓碑都被洗净
先人们的名讳,迎风而立
有人说,现代新诗,如果前三句入不了诗,或不能引人入盛,抓不住读者,那么就沒读下去的必要。这首短诗,前两句就深深地札入诗意,抢占了高位,不仅使人眼睛一亮,产生了阅读欣赏的欲望,而且给以后的诗句,乃至全诗,限定了较高的品位和格调!
接着,诗人让他的雨琳湿原野,以草的姿式,呼唤那念念不忘的称呼“就像远山喊不出的疼痛 /蝴蝶张开黑色的翅羽,/忧伤而迷离,而且“所有的花朵都白了/让它们 坐满大地/举起的杯盏 盛满往事/我抱不紧 内心的怀念/泪水触手可及”。从远到近、从古到今、从上到下、从外到内,多角度地写尽了对亲人深深地哀悼之后,诗情再也按奈不住,凄楚而长叹:“当年栽下的松柏 /已在顶端结出青果,/它们挂得那么高 /高过了墓碑,/和迟暮的春天 /却高不过,/生命的禅悟 /以及骨肉之间的,/幸福与忧伤”。写到这里,短诗恰到好处地完成了自已的使命,给现代清明诗奠定了较好的范例
有
1
篇回复
回复
Re:清明之祭
兰语凝嫣
2009-04-06 20:21
呵,两位过奖了,兰语不敢当,在此谢过评鉴,以后还请多批评!!
回复
注册用户登录
(还不是胡杨林注册用户?现在就
注册
吧,一分钟进入胡杨林!)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不加签名
签名一
签名二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
胡杨林
】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