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chiw-个人文章

人有旦夕之祸福

chiw
2009-03-16 08:58   收藏:0 回复:2 点击:5235

     常言:“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尽管人们对此多所认同,但大概一般也只是说说而已,并不一定有真的实际体验。
   没想到的是,这不期的体验,突然间,竟真的自天而降了。
   一天中午,妻子在电话里,声音略带颤抖的告诉我:“快回来,家里有事。”。
   也许是家里不顺心的事太多了吧?一听到“家里有事”几个字,便本能地有种莫名的紧张与不祥之感。我匆匆赶回家,从妻子凝重表情的脸上,我极力想先读出些什么。妻子踌躇着,欲言又止,片刻的沉默之后,终于告诉我:
  “大女儿查出了宫颈癌,需马上住院手术,压金全准备好了,吃完饭就去办手续。”
   大祸临头了,我木然了。
   今年的春天,是那么的寒气逼人。可是,在医院里穿行在一个个办事窗口的时候,是那样的压抑与燥热,几乎难以喘上气来。好在,经过半天疲劳的奔走之后,终于办完了烦琐的住院手续,第二天就可以入住了。
   回到家,赶忙坐在桌前,打开电脑,搜索到肿瘤一栏。立刻,一条条可怕的消息便纷至沓来了:宫颈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于女性肿瘤的第二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万妇女死于这种疾病。2002年我国优秀的女演员李媛媛因宫颈癌在北京病逝,撇下了她一岁的儿子和心爱的观众。前不久,香港天后级艺人梅艳芳也死于宫颈癌。还有……,我眼前模糊了,看不下去了,完全陷入绝望了。
   以后女儿怎么住的院?我也无心过问了。手术的当天,女儿怕我受不了,不让我去。但这天大的事,我做父亲的能不到场吗?在女儿进了手术室后,我又匆匆赶往医院。
   手术时间很漫长,从上午十点,一直进行到下午两点半。这期间,我坐立不安,大部分时间是在手术室门外的走廊上,站着,或轻轻地来回走动着,痛苦地在等着。时间好像凝固了,在煎熬中等啊,等啊,终于结束了,手术床从手术室推了出来,乘电梯上了五楼。我沿楼梯上去,到了病室。大夫、护理、家属,人很多,密密地围了一圈,但一言没有,静得是如此的可怕。经过一阵匆忙而有序的处理过后,女护理大声呼唤女儿的名字:一声,两声,完全没有回应。看过去,女儿脸色苍白,似乎完全没有了任何生的迹象和气息。我没办法自控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难道,女儿就这样走了吗?苍天呐,何此其亟!
   人们都在期待着,担心着。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终于发现有了反应,女儿的嘴唇轻轻地动了动。
  “女儿,睁开眼,看看爸爸。”,我兴奋不已,嘶声地叫着,女儿略有反应。
   慢慢地,女儿终于全然苏醒了过来,第一场生死的搏斗终于结束了。但是,女儿完全变了,透露着恐惧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
   第二天,第三天,谈论更多的是以后将要进行的化疗与放疗。显然,那也是让人恐惧的噩梦,后果是什么?几乎难以想象。我在网上搜索这方面的信息,似乎越搜索,心中越没底:总之一句话,化疗或放疗,负作用太大,简直是致命的,似乎不次于癌症本身,同样让人恐惧。
   一天,病室里突然传来一张小报,说有一种据说是“国家一级”的高效抗癌新药问世,是多少知名院士共同研制,历时十四年,才获成功。虽然药价高昂,一小瓶要两千元,但新药似乎疗效神奇,根本无需化疗和放疗,就可根治各种癌症,因此,似乎带来了一线希望。
   我立即到各药店去购买,没有买到。回到家,在网上搜寻。结果,大失所望,原来,是非法广告,上海,成都,都在查处。
   希望破灭了。下一步在考虑如何去北京、上海治疗,即使倾家荡产,也要治病,也在所不惜。
   决心是这么下了,可是,多少还存有幻想。上面不是说“人有旦夕之祸福”吗?这“旦夕之祸”是可能有的,难道没有奇迹,就不可能有“旦夕之福”吗?是的,按道理也可能是有的。不过,话虽是这么说,但我们知道,这不过是空想,所以,根本就不抱这份奢望。
   我找到主治医生,想看看最后的检验结果,以便决定下一步如何行动。医生告诉我,结果还没有出来,让我耐心地等待。
   这个检验结果显然极为重要,我每天都要去找医生。但一次次都落了空。没想到的是,一次,我刚到了医院,医生面带微笑,在走廊上就叫住了我,拿着最后的检查结果,告诉我:
  “放心吧,根据最后的检查:一、没有残余的癌细胞留下,二、也没有转移,这可算是预后的最好结果了,全好了,过两天就可以出院了。”
  “大夫,化疗,放疗,也不需要了吗?”,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赶紧问。
  “没病了,还需要什么化疗和放疗呀!”医生略带一点嘲讽的语气回答。
   我急忙把刚出来的结果告诉了家人,全家兴奋地沸腾了。
   “人有旦夕之祸福”,原来,不光有旦夕之祸,还有旦夕之福呢!现在,在旦夕之祸过后,这旦夕之福,终于不失时机地接着也到来了,又何必要绝望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足可见,“人有旦夕之祸福”,言之不虚也。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