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卉儿-个人文章

张悦然将灵魂安栖在圣诞树下 ——写给《圣诞忆旧集》[转载]

卉儿
2009-03-15 15:09   收藏:0 回复:1 点击:4141

   
  
   一个作家,毕生著书许多,他的灵魂,却只会栖身于其中的某一部当中。也许不是为他赢得盛名的那一部,或者也不是主人公与他最相像的一部,应该存在这样一部书,抑或只是一个短篇小说,其中辟出一条清晰的路径,沿着它逆走,作者回到原点。那里是他最先看到,第一次产生爱欲和表达冲动的世界。对于卡波特来说,《冷血》也许太过喧闹,《蒂凡尼的早餐》也许太过精致,繁华落幕,孤矜的灵魂对此早已厌腻,这本《圣诞忆旧集》也许是才是最合适他的安歇之地。
  
  
  
   我喜欢那些说起童年就会兴趣盎然眉飞色舞的人,在他们的身上,可以感觉到一种与岁月对抗的激情。而在这些人中,真正可以把童年说得令听者动容,而不仅仅是一种自我沉湎自我陶醉的,少之又少。卡波特便是一个。他不断修葺被时间冲溃的围墙,坚守那一小块童年的庭院。狭促,灰旧,害羞的老妇人和她那伤痕累累的大狗住在这里,世界的遗忘与抛弃使她们感到很安全。秘密筹备圣诞礼物,制作水果蛋糕,宛如过家家一般有滋有味地生活。在适合做水果蛋糕的天气里,心情像那些蓬松的面团一样,发酵出暖融融的香气。苏珂小姐,这个毫不起眼能力微薄的乡下妇人,待人处事却自有她的宽厚清朗:给帮助他们的哈哈叔叔在蛋糕里多加一杯提子作为报答,探望巴迪的“仇家”化解男孩间的恩怨,在感恩节的宴会上掩饰男孩的偷窃罪行不让他当众出丑,她让我们相信,世界上的确有这样一种人,从不强调自己生命的意义,悄无声息却认真而用力地活着。但卡波特不是这样。他一定要活得惊天动地,不肯错过任何一簇注视他的目光。但是站在最高的舞台上对着簇拥的人群挥手的时候,某一刻,他也许忽然感到落寞,开始羡慕如苏珂小姐那样安静得好像睡着了,透明得好像不存在的生命。
  
  
  
   这是一本有关爱和纯真的书,但是字字却又隐现着匮乏和荒凉。温暖中带有刺痛,某种美好的东西正在消失,不复存在,这在卡波特的小说中,不仅仅是主题,已经成为了一种语气。卡波特独有的迷人的语气。在他的小说里,每个人都是孩子,怀着温软的童心,用错愕的眼神打量着世界。世界是陌生而冷酷的。坚强而活泼的内心是如何对抗风雨如晦的恶劣世界的,他展示给我们看,但又或者是那些脏兮兮冷飕飕的雨丝和雪粒是如何钻进致密的心,让它一点点冷却下去,僵冻起来的。所以他的小说,正如村上春树在日文版序言里所写的那样,是一种童话。这本书更是如此。他所写的也许是一些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的人,剔透晶莹,他们被抛置在肮脏的世界里,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幽暗森林的冒险。像所有出色的童话那样,卡波特给孩子们想要的温暖,给大人们他们已经感受到的生活的辛酸。这种语气在卡波特最著名的非虚构小说《冷血》中,已经所剩无几。彼时他自己,也许已经放弃了对那个纯洁人群的寻找和挽留,他不再相信他们的存在,更加没办法写下来使他的读者们相信。写作是气数的,气数长短,取决于一位作家他用来写作的那种特质在他身上停留的时间。卡波特长大了,在孩子般的语气离开他的那一天,写作也离开了他。
  
   但一切并无缺憾。如果还有人为卡波特感到惋惜,那么他们就像在为童话中水晶般的主人翁是否可以脱险而牵肠挂肚,不过是想花费掉一些无处安放的同情心罢了。他们也许应该来读一读《圣诞忆旧集》。这本书足够证明一个天才来过并留下深深的印迹。同时,也许,他们会像我一样,感觉到卡波特的呼吸。
  
   是的,那个重读《圣诞忆旧集》的夜晚,越过小男孩巴迪忧郁的头顶,我依稀看到一个粉白的影子,坐在布景深处,语调欢快地与人交谈。“我生平最喜欢的事变是与人聊天。”卡波特这样说过。他的灵魂住在这里,安闲地和那些深深走进去的人们聊天。
  
  
  
转载[文.心路心语]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