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依墨-个人文章

宁作孤魂不作仙

依墨
2009-03-14 08:56   收藏:0 回复:6 点击:1543

    喜欢读灵异故事,单是那些空灵飘逸的文字就够蛊惑的,又怎么去抵挡魔幻情节的迷醉,更何况藏匿在背后的摄人的哲思呢?这样读着,不知觉时就中了毒,开始不甘于只是读着,就向望成为其中的一角,哪怕配角,末角,哪怕远远地观看——只要能见识那些惊风雨泣鬼神的传奇,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死生苦,就阿弥托佛了。
  
   感谢智慧的人们营造了佛国,那是一个忧伤和美丽同样绚烂的世界。而那个世界里,轮回是最高的玄秘,最后的理想,最美的诺言。明知是谎,却又如此撩人心魄,自甘沉溺。
  
   神仙当然不会受炼狱之苦,也是不必轮回的。得道了的仙是所谓完美人格的楷模。他不争锋不计较,他也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不与人戏谑玩世,一旦不小心跟大家混熟了,谁还会再对他顶礼膜拜呢;他不去爱恋,他大约懂得爱情多苦,怕是沾了这苦楚,凄凄惨惨戚戚的,也太不成体统了。于是,除了呆板的规律准则,他似乎无可执着,哀怨、怯弱、缠绵、自私等等都有被剔掉了,虽然有着广大神通,有时候不免令人心生怜悯:谁为他暖为他炊?
  
   揽镜叹青丝白发,苍颜失色。生命的老化是一场残忍的谋杀,短暂的青春、脆弱的心灵和娇嫩的理想,就这样被一刀一刀地割裂。人总是要入土为安的,眼一闭手也撒开了:纷纷前尘握不住,悲欢横溢的故事漏沙一样从指间滑落,湮没无声。因为有了思想和欲望,人就成了最悲意的生灵,想要的偏偏抓而不住,想找的常常求而更远,如此三番五次抓不住、找不到、求不得,就成了纠缠一生的结,久了,有的就成了恨,成了怨。
  
   自以为耳聪目明,又难能透彻前因后果。人一辈子困在无法知晓的宿缘里,在似解非解中徒自烦恼。生命里有太多的阴差阳错,人的悲哀在于并不用心去珍惜那些对了的,却总是耿耿于怀那些错了的。到了落花败絮、残烛飘摇时,即便恍有所悟,也只能怅叹流光不我待,空恨年华不复来。
  
   只知道人生得意须尽欢,哪懂得欢来喜去总浮浅。红尘一遭,最值得记念的是悲哀,和藏在悲哀后的那些美丽和感动。
  
   神仙只是道德化、标本化了的人,是木乃伊了的人,那貌似终极的逍遥和完善空享美誉,因为扼杀了太多的人性终究无味,称不上极乐。鬼魂倒离人近一些,只差那么一半个轮回的距离,因而与人性情有些相投,亦善亦恶,亦爱亦恨,也有可能举刀成魔,立地成佛。更况且鬼又纵横生死,识得因果,遍尝阴阳两界的甜和苦,知道自己所修何为,自然比人多了一些明智而坚韧的顽执,甚至使人丛生了些许敬与慕!
  
   单从怨仇来看,鬼比人来的更磊落些。人说怨怨相报何时了,又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报还是不报?到头来终于糊涂了,成了悬而未断的千秋公案。似乎君子之仇可报,十年后将痛苦正义地加诸冤家。冤家非君子也罢,若果君子,怕又是一个十年轮回。于是这仇只好报得羞答答的,暗地里以怨加怨。实在累了倦了,就念一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意念中还是根深蒂固的怨仇观。鬼呢,倒是有仇必报,有恩必酬,不遮不掩,从来都让对头死得明白——堂堂正正地去恨,去爱,不计得失,倾其所能,无论德怨,都以生命相报,这份执着,谁可并论?
  
   无论神仙鬼魂,都是人的外延。神仙若是伦理道义的化身,鬼就是人心的孪生。佛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可是心若灭了,活着又是何必呢。
  
   不信鬼神,只想做人。假若真有人执袂而问,只能说,如果真要选择,还是要选择有爱有恨的生活:宁作孤魂不作仙。
  
  
   2008 / 09 / 12
  
  
  

作者签名:
想说的时候,我选择沉默

原创[文.百味人生]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