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天涯孤旅-个人文章】
天涯随想录之金钱
□ 天涯孤旅
2008-10-31 20:48
收藏:0
回复:6
点击:5787
《红楼梦》里有句经典名言:“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故乡》中,也有一句经典名言:“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
许多人认为钱是万能的,钱能通鬼神,因此有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老话。
其实大凡钱能通到的鬼是阳间的鬼,神也是阳间的神。
我到比较偏向于: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说法。
金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也不能视之为粪土。金钱更多的时候,是劳动报酬,是养家糊口的物质基础。
君子爱才,取之有道,是为正道。
钱这个东西,有时候真像我们脚下的鞋:太大了,走得很吃力;太小了,走不动;只有不紧不松,才适脚。我们平常的日子里,不正是如此吗?只有保持平衡,才是真正懂得金钱价值的人。
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不是所有东西都是可以买的。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药”,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美食”,但买不到“食欲”;钱可以买到“床”,但买不到“睡眠”;钱可以买到“珍贵首饰”。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娱乐”,但买不到“愉快”;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头脑”;钱可以买到“诌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奢侈品”,但买不到“文化”;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小人之心”,但买不到“君子之志”;钱可以买到“虚名”,但买不到“实学”;钱可以买到“核武器”,但买不到“和平”......
就物质和精神而言,贫困是可以消灭的,穷人却永远存在。
“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汉·无名氏如是说,他告诫后人,为人切莫太贪。
当金钱在人们心目中高到不恰当的位置时,世界便会开始倾斜。
如果从本身的价值所言,钱是最少的,因此,凡是用金钱可以解决的事,总是便宜的。
富人最难得的是心灵也富有,穷人最难得的是心灵不贫穷。
多余的财富会拖累人的心灵,财富的不足也难让精神升华。快乐正是太多和太少之间的一个中途驿站。
人生在世,不必为财所累,为财所困。钱财这个东西,说白了,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也带不走。但有时候,金钱却可以将人带入坟墓。
我对金钱的态度常常是知足常乐,但有时候不知足者常常能够进步——获得更多的财富,但我宁愿选择前者。
财富并不属于拥有它的人,而只属于享受它的人。
贪婪的人,常常喜欢有油水的地方。比如当官的人,管油水大的官位叫“肥差”,但有油水的地方常常很滑,而且滑倒后想爬起来站稳,还很不容易。
会赚钱并不等于会生活,会生活要比会赚钱重要强上千百倍。
贫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群亿万富翁中间,百万富可能会痛不欲生。
在你获得金钱的过程中,如果感到紧张、屈辱或有罪恶感,在获得金钱后,就不要指望这些东西会让你生活得怡然自得,这就是金钱本身固有的阴谋。
金钱似乎无所不能,但有两种东西比金钱还要宝贵:一是获得金钱的能力;二是知道金钱局限的能力。
金钱可以成为人的奴隶,也可以成为人的主人。
对于金钱,很多的时候,我们更需要一份平常的心,才能活得更出色。因此,富裕的人常常比有钱的人活得更开心些。
钱多了没有用,够了最好。裹尸布上是没有口袋装钱的,钱也带不到天国去。比尔盖茨把所有多余的钱都捐了出去,这是最聪明的做法。林则徐曾经说过:“子孙不如我,留钱干什么;子孙若如我,留钱干什么。”
关于捐款,从钱的绝对数字上看,富人占绝大多数;但从钱的相对数字上看,穷人比富人慷慨。穷人再拿出一点,还是穷人。不同的是,当拿出来一点时,感觉得了自己的自尊和富有。
装进钱包的不一定全是收益,奉献出去的不一定全是损失。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富有,就看看当你失去所有金钱后,还有什么剩下来。
财富的获得只会改变痛苦,而非终止痛苦。
不要等待别人的赐予,老是等待别人赐予的人,只能永远是一个贫穷者。
一个男人会为他特别想要的一元钱的东西而付出二元钱;一个女人会为她不想要的二元钱的东西而付出一元钱。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节省乃穷人的铸币厂,浪费是富人的陷井。
财富犹如海水,喝得越多,你就越感到口渴,而越感到口渴,就越想要喝,最后,一定会被海水喝死。
尽量不要向别人借钱,除非你已经有完全的把握在说好的期限内还给人家;也不要过分热心地借钱给人家,除非你已有了人家不还钱也无所谓的心里准备。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贪婪的心像沙漠中的不毛之地,吸收一切雨水,却不滋生草木以方便他人。
唐人张说的一篇《钱本草》,便写尽了金钱的利弊,文章短小精悍,为不可多得的警世名言,文章不长,抄录于此:“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亏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礼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人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