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天涯孤旅-个人文章

天涯随想录之亲情

天涯孤旅
2008-10-21 21:48   收藏:1 回复:3 点击:864

    亲情是与生具来的,是不由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不能够被人们所选择的,是一种必须建立在血缘之上的情感。
   台湾电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影片,是对母亲黄秋霞与儿子林小强之间母子亲情的深层次挖掘。而后的大陆与香港的合作影片《我的兄弟姐妹》,是由大陆影星姜武与香港影星梁永琪联袂演绎的,兄弟姐妹间的割不断的亲情,感人情怀。与《妈妈再爱我一次》形影相照,相互补充,如果合起来,是一部完整的亲情;如果再深层次思考,那么,祖国这个母亲,与大陆、台湾、香港之间的母子情深,也是一种亲情。
   亲情到底是什么呢?
   亲情是孟郊笔下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亲情是韦应物笔下的“归来视幼子,零泪缘缨流。”亲情是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亲情是没有底线的付出,亲情是没有条件的奉献,亲情是无法回报的阳光沐浴;亲情是比天大的恩情,亲情是在你需要时:可以摘下一个肾,割下一叶肝,捧出一颗鲜红的心;亲情是为你可以付全部仍至生命。
   不久前的汶川5.12大地震,那位用身躯庇护儿子存活的母亲,那位在最后时刻,用手机给儿子留下:“孩子!如果你能活着出去,你一定记住,妈妈爱你。”遗言的母亲。那位用身体保护外孙女的外婆......无不是用生命为代价,演绎着人间的亲情,无不让我们为之动容,哪一刻,我想,不只是我,只要有一丝情感的人,都会为之流泪的。
   母爱,父爱,孝道,兄弟姐妹之间的深情,以及所有血缘间的情感,都是亲情的范畴。
   说到亲情,我不得不说我亲眼所见,亲身体会的一个故事。
   那是我的一位共事多年的老同事,她有一位二十二岁的儿子,是个脑瘫,又是个软骨儿,只能吃,却不会动,也不会讲话。二十二年来,儿子的生活都是在那张二米见方的床上度过的,而她自已,也差不多是围着这张床子转了二十二年。出生之初,不哭不吃也不争眼,只有微弱的心跳与呼吸,医生曾劝她放弃,一些亲友也曾劝过,因为医生曾明确告知,儿子绝不会活过八岁。在她的一再坚持下,医生把她的儿子从死神的手里夺了过来。此后,在她的精心护理下,奇迹般地活过八岁,那时,按照当地的计生政策,她是可以生第二胎的,但她还是考虑不生,而且态度非常坚决。我曾问过她原因,她说:“为了儿子,在过去的八年里,我几乎查遍了所有关于儿子病情的医药资料,也细致地查阅过遗传方面的资料,也咨询过医学专家,也与丈夫一起到市级医院做过基因检查,我们之间生孩子,变异的机率将超过百分之五十,所以,我还是选择了相信科学,同时也为了现在的儿子,我做月里的那段时间,他怎么办?”因为儿子只认她一个人。儿子十岁的时候曾生过一场不算小的病,市级医院对这种病也束手无策,还是她查医书,寻偏方,硬是从死神手中,又一次奇迹般地夺回儿子的生命。
   二十二年过去了,他儿子没有得过褥疮,白白胖胖,很少生病。她也从没离开过儿子,单位组织疗养,她全部都选择放弃,为的就是儿子,她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心觉,也没看过完整的一场电视。
   同事间,不止一次地谈到过她的儿子,她曾经这样说过:“也许是我跟儿子前世有缘吧,也许是我前世亏欠他,今生来还。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无论聪明还弱智,其实都一样。在我给儿子付出的同时,他也给我欢乐,给我信心,给我坚持下去的勇气。有时在我感累得不行,感到希望飘渺,感到何时是个头时,会在他的床前抹一把眼泪,小家伙会拉拉我的衣襟,冲着我直笑,发出“喔喔”的叫喊,那个时候,是我再开心的时刻。说不定那天,他还是会走的,但只要他在,我们母子一定会开心地走下去,因为,在他的身边有我,有他父亲,还有爱着他亲人,还有你们关心,还有好心人的帮助。我想,儿子同样享受和感觉得到那份亲情,那份关怀,那份爱心。”
   想起刚刚去世的谢晋先生,他的四个儿一个女儿中,竟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是弱智者,他也曾经说过如同我的同事差不多的话,我想,对于亲情,或是在亲情面前,无论是伟人,名人,普通百姓,所表现出来的情感都是一样的。
   亲情又是见微见细的,在日常的平凡生活中,很多时候,总是忽略亲人为你做的“微不足道”的事情,你在心里总是为那是举手之劳或是应该的,自始地如此认为。就如朱自清先生在《背景》中叙述的那样:“觉得父亲一些行为和语言是多余的。”只有等到失去的时候,你才会忽然明白,亲人为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至关重要的。
   亲情又如一碗滚热的浓汤,在等待着远方归来的你,亲情也如一湾静谧的港湾,在迎接着你随时的归航,亲情更是一种不尽的思念和牵挂,无论你在天涯海角,还是异国他乡,总是与你紧紧系在一起。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