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翩翩起舞的蝴蝶-个人文章

感悟史铁生

翩翩起舞的蝴蝶
2008-10-13 18:42   收藏:0 回复:0 点击:2569

    他在普通读者眼中,也许是个“没什么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在“文学评论家”的眼中,也许算不得是很重要的作品;他的经历只被少数人了解。所以,这个名叫史铁生的人,注定是个独特的智者。
  一切被命运捉弄过的人,都容易变成抱怨者甚至颓废的人。但是他没有。他人生的轨迹在他二十几岁那年,出现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让他由一个健康人瞬间变成了一个只能与轮椅为伴的人。他像所有遭遇噩运的人一样彷徨、恐惧、抱怨过,觉得健康生活的终结就是自己生命的终结。所以,像很多残疾人一样,他想到了死,想到了用一种长睡不醒的方式,隔离开一切痛苦与磨难。而当这个想法产生时,他的心就已经死了。
  我不知道这个经受了巨大磨难的人,是怎样挺过去并且活下来的。作为读者,我只知道,他活了下来,并且让很多人明白了作为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和思考。
  他的作品很多,写作题材和体裁也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有一个中轴——死。绝大多数人都谈死色变,但是他却谈得那么从容、那么自然,甚至将死亡当作了写作和思考的主体。他敢于将人生中痛不欲生的那段经历毫无遮掩地袒露在文字中,敢于将那些从伤口里流出的血变成缔造人生的材料,敢于用那些血洗净心灵的尘埃。所以,他的文字,达到了他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当他谈“死”的时候,其实他想的是“生”;他已经在心理层面死过一次了,所以不会再有任何因素能够至他于死地,他要做的是正视死和生、驾驭死和生。他降服住了残疾和死亡,残疾和死亡便成了一个思考的平台,让他以一种冷静的态度,审视存在于生死之间的很多东西。这种审视是一种自我拯救,它解决了“应该怎样活下去”和“活下去后怎样面对那个陌生的自己”的问题,因此,他的视野立刻变得开阔了。而最主要的是,处于一个新平台之上的史先生,在拯救自我的同时,也将很多残疾人和健全人带上了这个平台,至少让我解决了以上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印证了这个思考者存在的价值,所以受到先生教化的人们自发创建了百度·史铁生吧(http://tieba.baidu.com/f?kw=%CA%B7%CC%FA%C9%FA)。这个吧应该是百度帖吧中人气最低的吧。它的帖子不多,每篇帖子的跟帖数也不高。但在我眼中,这个吧是百度所有帖吧中最有意义的吧。当代文学发烧友也许并不都欣赏史先生,即使欣赏,也不一定都到这个吧来。但我相信,所有进此吧的有心人,都会崇敬或者开始崇敬一个名叫史铁生的行走者。这个行走者是一个从泥沼中爬出来,然后用一种特殊的行走姿势,告诉你我,人应该怎样行走的人。他的文字当然没有很明显地教化谁,但起码我相信,读他的文字,即是在接受一种无声无息的教化。也许,其他吧友也会有同感吧?
  笔者崇敬的作家有很多,但我总喜欢分成文学崇拜和生命崇拜两种。文学崇拜的对象,当然是鲁迅、巴金、徐志摩、叶圣陶这类的领军人物,但生命崇拜的对象,却是史铁生、三毛、海子这些比较独特又相当伟大的人。他们的作品如果用文学标尺来衡量,也许会被分成很多派,很多高低不同的层次。但我从不用派和层次看待他们,因为比之于思想层面的教导,任何门类的划定都显得太肤浅。他们让我对天天陪伴着自己的文学和生命有了新的认识,而且是足以改变我的人生观的认识。这其中,史先生对我的改变又是最大的。因为,他和我都是残疾人。残疾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注定是独特的,这种独特的角度,注定我们会有一次心灵层面的重要改变。改变的成果很简单,就是我学会了将噩运变成构筑人生的平台,将平台变成了心灵的停机坪。
  思想,决定一个人的价值与魅力。
  

作者签名:
翩翩起舞的蝴蝶

原创[文.百味人生]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