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翩翩起舞的蝴蝶-个人文章

《百家讲坛》需要谁

翩翩起舞的蝴蝶
2008-09-13 18:38   收藏:0 回复:5 点击:2991

    自从以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为代表的几位高水平的主讲人,将名不见经传的《百家讲坛》栏目打造成央视名牌栏目后,诸多有教授之名而无教授之才的教授,便开始“你方唱罢我登场”,以此栏目收视率直线下降为代价,诠释了何谓“百家讲坛”。作为此栏目的“标志性人物”,易老师在淡出公众视线一年多之后,将肩负重振《百家讲坛》的使命,开讲“先秦诸子”系列节目。由此,我不禁要问:《百家讲坛》究竟需要谁?
   按理说,《百家讲坛》既为百家之讲坛,当然是需要能够给观众以正确引导和启迪的诸多主讲人。不过,让诸多主讲人登坛、开课固然容易,但问题是:凡是在此开课的主讲人,都能够给观众以正确引导和启迪吗?我看未必,而且自从以易老师为代表的几位优秀主讲人(比如于丹、钱文忠、纪连海)退出后,课讲得便越来越差,更遑论正确引导和启迪了。而当一个教育性栏目失去了引导和启迪作用后,受教者要做的,便是对某些施教者亮黄牌了。
  
   我本来不想写出下面这段会让某些人“伤自尊”的文字,但迫于本文的需要,也只好得罪一次他(她)们了。
  
   恕我直言,自从几位优秀主讲人相继退出《百家讲坛》后,这个讲坛将真的成了百家讲坛,什么政法委调研员啦、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副处长啦、河南林县党史办副主任啦,凡此种种,皆为为这个栏目拉低收视率的主要原因。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核心,已不仅是哪些受欢迎、有水平的主讲人上坛的问题,而是当代中国的普通人怎样才能以较为有效的方式,与圣贤为伍、与文化共存的大事。所以,我们有必要盘点一下,除了上述几位优秀主讲人和不适合在这个讲坛上开课的人外,还有哪些妨碍了我们的认知的主讲人依然站在那里。
  
   第一位是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他将皇皇《史记》解读成了一部用大道理、大套话、大脉络拼凑的“电视剧”,而且一播就是两年。那么多被司马迁竭力刻画的鲜活人物,经过王先生的解读,都不过是一个个历史的配角和绾接物。这样的历史已经不能被称之为历史,真正的历史也就变成了一种极度抽象的存在,变成为了找寻昨天而刻意出现的矫情行为。无穷无尽的表层分析,让太多重要但无须被零揪的历史细节变得面目全非、让太多原本很精彩的历史片段变得索然无味、让太多原本值得细细琢磨的历史细部变得无足轻重……不必要的剖析和论述,让王先生和观众一起滑向无聊,而且是以历史为垫背的无聊。
  
   第二位是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她是一个易老师风格的模仿者,并且特别想以易老师那样风趣、幽默的剖析方式,让自己的课也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可是,不幸得很,因为她没有易老师的水平,讲不到点子上,所以风趣、幽默也容易走样。她将武则天的禁卫军说成是“卫戍部队”,将上官婉儿说成是武则天的“贴身女秘书”,将韦皇后说成是李显的“夫人”。历史在她这里被尽情戏说,很多不适合被“移植”到历史人物身上的概念、关系、性质,全套放在了他们身上,而且是以肢解的方式放上去的。
  
   第三位是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曾仕强讲述的胡雪岩当然是具有民族气节的,但使我费解的是:今天的我们,为何要从商业角度和营生角度理解及审视胡雪岩的生存环境和行为方式?为何要将那种在民族存亡之际表现出的特殊魄力、胆气、大义,生硬地加进当代人的行为方式、处世原则中(当然,我并不反对借鉴)?为何要将他的一切言行都上纲上线地概括为谋生智慧?这样做既是对胡雪岩本人的描抹,也是对其行为方式的夸张理解,而且结论又是以脱水的形式一条条抠出的。这种教条式的讲述,其实就是把那段历史和充盈那段历史的人,做成了脱水蔬菜。
  
   ……
  
   如果将这个名单继续列下去,至少还可以写出比前面的名单长一倍的文字,但我不想那样做。既然易老师即将重登讲坛,也就别让蒙曼之流占据我更多的文字空间了吧。易老师和其他几位主讲人需要借助这个讲坛为当代中国人输血,因为我们特别需要这些输血者者,后世中国人特别需要这些输血者。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