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三余堂-个人文章】
“留守学生”忧思录
□ 三余堂
2008-09-09 15:32
收藏:0
回复:1
点击:5610
“留守学生”忧思录
料峭春寒挡不住民工潮滚滚的洪流。春节刚过,大批农村务工人员汹涌着向沿海涌去,不少农村中小学生又成了“留守一族”。
爷娘打工去 抚儿翁与姑
早春二月,一场寒潮悄然而至。洞口县醪田中心小学校门口,70岁的廖奶奶拄着拐杖,拿着棉衣,在等她的宝贝孙子。儿子媳妇过完年就去了广东,留下一双儿女,交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老俩口腿脚已不怎么灵便,田土早就不种了,租给了邻里,就在家里伺候两个孙儿的吃喝,好在读初中的孙女13岁了,稍稍懂事,家里的事可以帮一把手。
“真够操心的啊。”廖奶奶在记者面前叹气,“我们都是快入土的人了,哪能管得住他们,还不是尽由着他们,宠着,哄着。反正他们老子、娘每月寄钱回来。”
洞口是我省外也打工人员比较多的地方,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大多数南下去了粤、闽一带。洞口县醪田中学尹华艾校长告诉记者,他们学校1172名学生,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的有496人,父母有一人在外打工的335人,有一个班56人中父母外出打工的有48人之多!父母走了,孩子们大多依着爷爷奶奶过活(约占61%),有的则寄住在亲戚家(约占26%),还有一些孩子干脆无人照看。“上学时间还好说,反正关在学校里,有老师管着。放了学就不行了,尤其是周末,这帮野孩子就像一群飞天蜈蚣,简直玩疯了。”尹校长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对记者说。
在醪田乡下,我们去了几个村子,虽然鸡鸣犬吠相闻,但很少见到青壮劳力,到底少了一些生气。孩子们呢,爷爷奶奶看得紧的,都在围着火炉做功课,爷爷奶奶不大管束的,就在看电视。
湖南是个民工大省,平江、桂阳、衡东、邵阳等地民工都特别多。据了解,目前全省5000多万农业人口中有700多万人在外打工。这其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子女就学的青年父母。“留守学生”、“留守孩子”不在少数!父母们一般一年一回,有的甚至数年不回,抚养、照顾孩子的责任就交给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14岁的尹绍华正在读初二,看见陌生人,小姑娘红朴朴的脸上一副羞涩不安的神情。她说已有四年没见到父亲了,父亲的模样在她的脑海里都有点模糊了。父母去深圳打工已经十年了,过年时就妈妈回来一下,看一看奶奶,问一问她和妹妹的学习,过完年还不到初六就走了。爸爸难得回家,老是说忙,在她的记忆里爸爸大概四、五年没回家了。
小时候,看见妈妈走,她总要哭一回,拉着妈妈的手不肯松,如今好像没什么感觉了,只有读小学的妹妹还会哭喊着要妈妈别走。小绍华说,姐妹俩和奶奶住在一起,觉得奶奶特别亲,特别好。奶奶从不打我们,只有当妹妹撒野,跟邻居的孩子打架了,奶奶就会骂我,说我没带好妹妹,奶奶从没责骂过妹妹,总是说妹妹还小。妈妈走的时候,把学费和零用钱都交给了奶奶,我们便天天找奶奶要,因为看到邻居的孩子好像总有花不完的零花钱似的。奶奶有时不肯给,我气急了就会说:“反正是妈妈给的,还不由着我们花。”这时奶奶就会骂我没良心,把你带这么大了,一点不知道疼奶奶。
奶奶唠叨起来也是挺烦人的,没完没了。我拉起妹妹一溜烟跑出去,吃饭了也不回家。奶奶心软了就会哄我们,她最怕我们跟那些野孩子混,说那些野孩子没人管教,长大了不会有出息的。奶奶哄我们的时候,要什么就会给什么。
也不是不想爸妈,就是想也没用,他们不会回来。妈妈说好了,今年暑假让我带妹妹去深圳玩。一想到能去深圳,就特别高兴。不过,我的一个同学说,去了也没什么意思,她去年暑假去了深圳,她爸带她玩了一整天,去了商场、公园,后来就让她一个人玩,因为爸爸妈妈干活很辛苦,早上7点多就要上班,晚上有时要加班到八九点钟,她一个人在街上蹓跶,没几天就腻味了。
说心里话,真的不愿意爸妈成年累月在外打工,多累啊。一家人在家快快乐乐过日子,不是很好吗。看到电视上全家团圆的情景,就觉得自己好像是孤儿。可是不打工也不行,家里盖了新房子,还欠了不少账,再说我和妹妹读书,学费钱也不少。妈妈说,我以后要上高中,读大学,花的钱更多。村里家家户户的大人都在外面打工,在本地没事做,赚不到钱,这地方好像很穷。
妈妈有时打电话回来,打到邻居家,我们都去听,三个人轮着说话,就是妹妹话多,拿着话筒不肯放,有时说着说着还会哭。
学校管理好困惑
“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学校工作的一大难题。
毓兰中学教导主任刘荣说,“留守学生”成绩普遍不好。这些孩子回家后是不是自习,做了作业没有,大都无人过问,甚至是否到校都无人督促。常常有学生迟到、旷课,老师问起来,他还振振有词,有无数个“正当理由”搪塞你,老师拿他们没法子。某小学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一次逃学上网吧,居然三天三夜没回家。最恼火的是不好开展家访,“告状”无门,无法跟家长沟通。爷爷奶奶的管教,大多是溺爱型,或者是放纵型。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唠唠叨叨的,孩子不爱听,说多了,他掩起耳朵就跑,随你在后面怎么跺脚。再说,这些老爷爷老奶奶,本身没文化,不识几个字,孩子随便糊弄几下,就说作业做完了,反正他们看不懂。
最大的问题是周末。不少孩子在外面上网吧,看录相,打电游。有的孩子跟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打架斗殴,偷盗抢劫。由于没有父母的管束,爷爷奶奶又看得重,一些孩子被惯坏了。一到星期天,有的有家不归,有的则无家可归,他们往往聚在某个同学家里,喝酒,打牌,赌博,闹通宵。
“留守学生”的辍学现象也十分严重。有的家长不放心孩子一人在家,外出打工把孩子也带走了,又不跟学校说一声;有的孩子思念父母,中途弃学而逃;有的孩子因缺乏管束,成绩不好而厌学。
刘荣说,有天晚就寝后,他们去寄宿生宿舍检查,发现两个女生不见了。同室的同学说,晚自习时就听她们嘀嘀咕咕,一下自习就跑了,也不知去了哪里。害得全校老师到处找,直到天亮了,才在县城的游戏室找到她们。老师们气得不得了,又拿她们没奈何。这些学生脾气大,野性足,老师批评重了,他们就负气出走,遇到家长不讲理的,还要埋怨学校管理不好,反找学校要人。
“留守学生”还最容易出心理问题。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乏家庭亲情温暖,容易形成自卑、孤僻、固执、缺乏同情心、自以为是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在这些心理影响下,一些学生乱交朋友,盲目追求江湖义气;一些学生追求高消费,讲吃讲穿,盲目攀比。而有的家长抱着负疚和补偿的心理,对孩子百依百顺,“只要孩子在家不吃亏,多花点钱无所谓”,更加助长了孩子的虚荣心和乱花钱行为。最突出的是,“留守孩子”普遍缺乏家庭观念,亲情意识淡薄,不懂得尊重父母和祖父祖母。在家里,在学校受不得半点委屈,稍不如意就赌气。
“留守学生”亟需关爱
“留守学生”的诸多问题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不少学校都在积极想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管理和教育。
醪田中学校长尹华艾说,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农村义务教育是关键,帮助和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应是巩固“普九”成果的一个重要内容,全社会,从各级政府到有关部门包括广大人民群众都有责任和义务。从政府一方来说,打工家庭在外挣钱,对本地经济是一个促进,政府为他们的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仅能使“打工族“无后顾之忧,也有利于社会稳定。所以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决打击和取缔那些非法的网吧,不健康的“三室两厅”,还孩子们一个纯洁清净的生活天地。
尹校长说,学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教育和管理好“留守学生”,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醪田中学采取了很多办法。一是详细掌握学生情况,分班造好联系簿,登记好家长的联系电话,有什么问题,及时跟家长联系。二是实行封闭式管理,凡在学校寄宿的学生,不准随意出校门。三是和家长签订《学校、家庭共教责任书》,提高家长的责任意识,家长不能把担子全部推给学校,自己不闻不问,家长的责任就是要委托好有能力且能负责的监护人,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同时要经常打电话询问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所以来往电话要学生予以记录,以备老师检查。四是提高班主任和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班主任在搞好日常管理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卫生、成绩、违纪状况,实行量化管理,管理要到位,要深入。特别是要提高服务意识,班主任要为学生服务,老师不能只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还应是学生的知心人,能给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以亲切的关怀和细致的关心。醪田中学还有最有效的一招,就是把在外打工的家长请来学校,和学生一起交流,讲他们打工的艰苦和辛劳,讲他们对子女的希望和期待。这些生活经历家长讲得动情,学生听着受用,抵得上一堂非常好的思想品德课。
由于措施得力,目前醪田中学“留守学生”思想安定,生活稳定。尹校长呼吁全社会更多的人给“留守学生”更多的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