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迷雪-个人文章

金达莱故乡漫笔

迷雪
2008-09-01 19:17   收藏:0 回复:3 点击:3813

    金达莱故乡漫笔
  
   弭 雪
  
  
   近几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人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越来越多了,人们不仅仅通过媒体来了解外部的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出国亲身去感悟和体验外部世界。对国外的了解,不仅快捷而且更加客观。不久前,我跟着一个旅行团踏上了金达莱的故乡——朝鲜这块土地,几天的游历与观察,使我渐渐解开了原先对她的疑惑和神秘。
  
   金达莱是朝鲜春天开放得最早的一种花,又是朝鲜的国花,由于它开得长久,得到朝鲜人的喜爱。初入朝鲜,漫步在各个市区,不论是公园里、街道旁、马路边、还是机关、学校、工厂、居民住宅区,到处都能看到金达莱的身影,十字街中心还设有以金达莱为主的圆形花坛,它香飘四溢,沁人心脾,陶醉世人,美化大地。对花朵的喜爱反映了朝鲜民族热爱大自然的性格。朝鲜人可能有喜欢住高楼的习惯,无论城市乡村楼房特别多。农村中相当一部分是三四层民居楼,在平壤、南浦、开城、新义州,到处可见百姓住的二三十层的高层住宅。在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他们十分注重城市绿化和城市空气净化工作。在平壤城区1600多公顷的土地上,绿化面积达500多公顷,人均绿地58平方米,城市环境安静典雅,空气也十分清新,人与自然的融合达到很高的水准。
  
   在距平壤还有十几公里的地方,远远看见了一个金字塔似的物体,起初以为是一座山,慢慢近了,才看见是一个庞大的建筑。这是平壤市最高的建筑物,因为历史上平壤以柳树居多,所以称柳京,此建筑叫柳京大厦,高达105层。工程还没有竣工,朝鲜也在招商引资。导游真诚地说,很欢迎客人来这里投资或者帮助联系资金,共同把大厦建设好啊!
  在平壤很少看见出租车,因为出租车一般只限于宾馆和酒店用。至于私家车,除了功勋艺术家和功勋体育运动员由国家奖励的外,上至国家领导下至郡里街道的百姓居民,一概没有。但是城市的公共交通很发达,在300多万人口的平壤市内,无论是8公里长、120米宽的统一大街,还是复兴大街,你都可以看到双层巴士,也可以看到轻轨电车、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在路边绿树隐掩下,可以看到一个个漆着不同颜色的候车站点。上下班高峰期,站点排队等候的达几十人,他们有的拿着书,有的拿着手提包,一个挨一个,井然有序。车到站点后,也没有争抢着上车的拥挤场面,一个个互相礼让,悠悠然上下车,节奏感不很强。最便捷的是地下铁路,平壤市内有两条,十字交叉形,贯通全城东西南北,最长的一条34公里。我们去坐了一次,地铁没有步梯,全是滚动电梯上下。站在电梯向下望去,尤如井一样深邃。战备的需要,使朝鲜把地铁都建在100米深的地下。地铁站台高大宽敞像个小广场,站台顶上是一排金碧辉煌的吊灯,吊灯的顶壁是用马赛克镶嵌成的山水画。不一会儿,地铁列车来了,车厢不新,但是宽敞明亮,坐着也是舒服的。地铁利用率很高,周日高峰有70万的人流,是平壤重要的交通工具。每坐一次不论远近,统统2朝元。
  
   妙香山在平壤的北部,距平壤市区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在朝鲜建国之初,科考人员曾经探测出妙香山一带有丰富的金矿资源,并向朝鲜中央作了汇报,当时金日成主席的批复是“要保留妙香山的自然景观,绝对不能开采”,所以妙香山美丽的风景得以保留到今天。这里山高林密,空气清新,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湛蓝的天空下,远处是初雪的山峰,近处是五颜六色的叶子点缀的高低不同的山坡。游人并不多,刚刚落了的银杏叶错落有致地摊在地面上,踩在上面软软的,很是舒服。同行的人们干脆躺在叶子上面照相。妙香山旁边建有朝鲜国际友谊展览馆,主要是展出金日成和金正日在各个不同时期收到的世界各国赠送的礼品,分金日成馆和金正日馆。礼品的展示按国家摆放,赠送人及赠送的时间标示的清清楚楚。展览馆里还保存着精制的礼品册,所有展出的礼品都记录在册,参观者可以从中了解朝鲜的外交历史。金正日馆里有韩国领导人金大中赠送的现代汽车、镀金家具,从这些礼品可以体味到朝鲜南北双方也正在“破冰”。据讲这座展览馆建造用去了朝鲜全年国民总产值的一半,展出礼品达240万件之多。
  
   上世纪90年代的自然灾害以及相继爆发的朝核问题危机,使造访者对这个国家的经济特别是农业特别的关注。从旅途印象来看,朝鲜还处在“全民农业”状态,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的手段,使人很自然地想起我国上世纪六七十代的情景。
  
   朝鲜人习惯地把支援农业的日子称为“总动员”。这样的“总动员”分为春秋两季,春播时期的支农主要是插秧、除草和施肥,秋收时期的支农主要是收割和脱谷。每到支农的时候,机关干部、工人、服务行业的人员、学生,不分职务高低、岗位贵贱、年龄大小,只要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要到农村去支援农业。不过支农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是在“总动员”期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有的则是临时性地突击劳动。
  此次游览正值春播的“总动员”时期,有的商店在门上贴上一张“总动员”的纸条就关门停业了。最明显的是市内各个“综合市场”(集贸市场)的开门时间从全天缩短为每天下午5时至8时,有些摊位只剩下空空的货架,一问才知道都去支农了。 特别是农忙的关键时节,真是名副其实的“战斗”,任何人都不能休息。除了直接到农村参加劳动外,支农也有别的方式,例如为农村送去所需的铁锹、镰刀等农用物资,或者送去生活必需品等等。因此这个时期电视里常常播放装满各种农用物资的卡车下乡的场景。
  
   朝鲜的支农活动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不过当时的规模并没有如今这么大。90年代中期,朝鲜连续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大面积歉收,再加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朝鲜不得不开始“艰难的行军”和“强行军”(自然灾害时期)。这很像我国遭受60年代自然灾害和苏联背信弃义卡我们脖子时的情景。朝鲜虽然至今没有公布过在“艰难的行军”中饿死人的数字,但并不否认当时确实有人饿死了。近些年来,朝鲜明确地把农业当做“经济建设的主攻战线”,把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采取“种子革命”、双茬作物等多种措施狠抓农业,与“艰难的行军”时期相比,农业形势已大有好转。尽管如此,朝鲜依然狠抓农业不放松。朝鲜民族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曾深受外援要挟之苦。 一个鲜明的例子是,韩国答应向朝鲜提供40万吨大米援助,而由于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共同文件没有有效履行,韩国就由此宣布推迟粮食援助。这使朝鲜刻骨铭心地感到,不发展农业,不解决吃饭问题,就可能受制于人。
  
   “全民农业”是朝鲜根据自己的国情采取的国策。不过,近年来朝鲜各地也陆续出现了一些不依靠外来支援劳力的农场。主流媒体对这样的农场持肯定态度,在春播开始时,曾多次呼吁各地农场“依靠自己的力量”搞农业。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在视察平安北道龙川郡的一个农场时,也对该农场不依靠外来支援劳力,而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插秧任务表示赞赏和满意。看来,朝鲜的“全民农业”也在与时俱进。
  在朝鲜旅游,三八线上的板门店是必到之地。板门店距首尔非常近,直线距离才40公里。登上分界线朝方的三层哨楼向南望去,对面哨楼天线林立,电网铁篱密麻重叠,战壕沟壑严阵以待,一道电网分开的两边,上百万军队和各式各样的杀人武器相向而对,它告诉人们这里还处于战争状态。只有站在三八线上,你才能理解朝鲜为什么要拿出14%的财政去养一支百万军队;为什么要强调团结在领袖周围,时刻准备打仗;理解一个在战争环境下生存的国家是多么的不易。
  板门店附近的开城工业园区建在一个巨大的盆地内,四周是连绵的山丘。从朝韩军事分界线到这里,只有约20公里。据导游介绍,该园区已对朝韩间的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双边贸易额在2005年已突破10亿美元,这两年均有快速增长。工业园区的总面积约66平方公里,投资总额为2.2亿美元,计划分三期开发。第一期开发面积约为3.3平方公里,主要吸引韩国的中小企业,以生产服装、鞋类、假发等为主。二期工程开发面积约为8.3平方公里,为技术密集型,主要生产机械、电器和电子产品。三期工程开发面积为18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将最终发展成为以信息通讯等尖端产业为主的高科技园区,并建一座新城。目前园区企业所需电力还是由韩国汶山发电厂供给,不过由于园区招商引资条件优惠,韩国已有几百家企业申请入驻,展示出良好的开放前景。
  
   开城工业园区是时任韩国总统金大中与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2000年6月15日在平壤签署《共同宣言》的结晶,是南北走向合作的象征。在以后的卢武铉总统执政期间,继续积极推进对朝的“和平繁荣”政策,经过南北双方的努力,目前园区开发已取得初步成果。朝鲜同志逐渐认识到,只有走改革开放道路,才能摆脱经济困难及粮食困难的局面,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
  
   今年春韩国李明博新政府更迭,为推动双方扩大开放,对朝鲜实施“非核、开放、3000”政策,即只要朝鲜放弃核开发、实行经济开放,韩国政府将在十年内,使朝鲜的人均国民所得达3000美元,以此改善朝鲜半岛南北关系。甚至提出,如果朝核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不能扩大开城工业园区项目。朝鲜对李明博新政府出台的这一“新政”表示了不满,韩方无视美日长期推行敌视朝鲜的政策和朝鲜领导人对政权体制的担心和安全生存的忧虑优先于经济改革的事实,采取不同于金大中和卢武铉两届政府的强硬的“实用主义”对策。对此朝鲜作出愤怒反击,朝韩关系变冷,双方关系的风云突起,说明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将面临一段政策调整期,国土统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离开朝鲜的前一天,我们参观了平壤牡丹峰中朝友谊塔。这是凡到达朝鲜的中国人都会去瞻仰的地方。友谊塔位于平壤市牡丹峰的西麓,整个塔身由1025块花岗石砌成,用以纪念“10月25日”。1950年的这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本着国际主义义务赴朝参战。据朝鲜导游介绍,当时入朝参战的志愿军有100万,牺牲了38万。其实不论参战的志愿军,还是牺牲的志愿军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在塔前我们向牺牲的志愿军战士恭恭敬敬地三鞠躬,然后献上鲜花。展厅里最令我们关注的是,入朝作战牺牲的310位团以上干部的花名册,其中第一页的第五位是毛岸英。我们还在牺牲的将士名册上,找到了熟悉的黄继光、邱少云的名字。朝鲜战争结束时,平壤已经被夷为平地,但朝鲜人民为了纪念中国人民的友谊,首先修建的就是这座友谊塔。由此我想到,尽管风云变幻,时间弥久,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筑就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在今天,它已成为朝鲜安全的基石。
  
   朝鲜人民对他们的伟大领袖金日成感情深厚。每次提起金日成,都以“我们的伟大领袖”敬称,对于朝鲜人民来说,金日成就如同“老天爷”,是他带领朝鲜人民完成了民族的独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而我国对朝鲜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在朝鲜那几年困难时期,朝鲜的很多贸易都是来自我国的丹东,大量集装卡车满载货物进入朝鲜,而回程大部份是空车;在朝鲜的中资公司已经80多家,还有很多中资公司准备进入朝鲜开展业务。最近中朝航线运输量呈加速增长趋势,中国客机实现北京直飞平壤,这样不仅可为两国旅客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捏供便利,同时还可方便世界各地,特别是欧美地区及日本的旅客前往平壤。
  
   在进入朝鲜之前我们的手机和相机都被要求留在旅行社,街上也不许我们和朝鲜民众交谈,我们感到朝鲜虽然生活物资比较少,但人性单纯。 20年前,外国人认为中国人很傻、太严肃、无法理解、甚至危险;其实我们那时候只是单纯而已。现在的北朝鲜大概像20多年前的中国。所以有些国家有些人用很复杂的眼光看待实际上很单纯的朝鲜,是没有必要!需要其他国家更多的友好和理解,友好可以化解很多东西。
  
  

作者签名:
雄鸡一鸣天下白,迎接每天都是好日子!

原创[文.在路上]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