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休闲客-个人文章

大学文凭不再是唯一的敲门砖[转载]

休闲客
2008-08-23 23:33   收藏:0 回复:1 点击:3404

    在80年代,“大学”多么“神圣”!是多少家孩子及父母梦寐以求的“金字塔”,万一不行“专科”也可以。有多少陔子“九年寒窗苦读”,若一朝中榜多少人炫耀,大办酒宴、亲友送送礼。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凭一个“大学文凭”、“专科文凭”就能一个很好的“农转非铁饭碗”,是多么了不起,是多么有文化,是多么光彩;若是一个农村家庭就要“扭转乾坤”、亲友“沾光”啊。若进一个单位,有了文凭就“加薪进爵”啊。
   到目前,这些都成了泡影,而现在呢?又有多少人会说:“看××家孩子考上大学了,多厉害”, 相反,没有人挂齿,除非是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稍有点“宣传”。
   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每场招聘会都是人山人海,可是用人单位却少之又少。一个文员都是十几二十个人争着,一个1000元钱没有任何福利,也没有加薪,更没有加班费;甚至有些单位以“招聘”为晃子,招蓦钱财,使得一些大学生落入陷井。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就其原因归过于谁?
   究竟是大学生的水分大,还是扩招带来的后患呢?好像所有的问题都归于扩招的后患吧?水分大,就是放水了,性质都是一样的。大学生的贬值,更多的企业都不再重视了,现在人家重视有没有工作经验、能不能马上带来效益的。没有企业再愿意去培养大学生,都觉得是浪费时间;培养了,因报酬问题是要“跑的”。
  还有没有社会因素?在计划经济时代,从你走进大学的时候开始,你就注定是领导干部或是技术干部。干部是中国人对大学生的定位,也是对上大学的价值认定。在市场经济时代,取消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制度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但由于与社会接口的配套技术没有跟上;使就业成了找关系或拉关系的结果。我们经常看到,公务员考试第一名的进不了公务员队伍;而理论与实践双第一的人也不一定能肯定。这实际体现的是权力的自由选择,本质上是“以权谋私”;产生的结果是我们社会真正的人才闲置,社会生产力自然不会进步。大量的大学生就业困难。
  综上所述,所以要归过于社会,国家政策和配套改革不到位,学校的教育不改革,大学生在校学“理论”,不学“社会学”,导致就业难。
  目前我们衡量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一次性就业率,即每年七月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签约率;一次性就业率的高低诚然能够反映大学生就业状况,但是这一指标反映的只是大学生毕业时、而不是毕业后的就业状况。换言之,具体到一个毕业时签约的大学生;他“毕业时签约”不等于毕业以后仍然在就业。再有,现在很多高校规定,如果大学生不签约就不发毕业证书;所以很多大学生是为了证书而签约。而当证书到手后,他们宁愿失业而不愿意委曲求全;而有很多单位本身就是给大学生们签的假就业和约。从这个意义上说,签约率并非真正的就业率;更不等于知识与能力的竞争,所以对大学生的学以致用恐怕是一个长期难以达到的目标。
  大学就业难,则“文凭”则为空门票。所以,现在有些大学生“撞江湖、自主创立”就不要这张门票吧了。
  所以,大学文凭不再是唯一的敲门砖,只有哪些有关系的人(有权人或有钱人)的一块配套砖,给一个名份或说法吧了。
  难道大学给予我们的只有一纸文凭?也许有些片面,但是这确实是一个普遍现象,而只有名校的知名专业的学生可以凭借学校的招聘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可是这样的机会对于一些普通专业,普通大学的学生却是一个梦而已!所以大批的大学生继续奋斗 ,学无止境--考研,的确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出路,如果有一天研究生的文凭也不再是那么的高贵的时候哪又去考博吧,到不久的将来,博士文凭将如此下场。
  当今,公务员已经是一个热门的话题 ,挤呀挤的,挖门捣洞的找人,花钱,不就为了一个所谓的铁饭碗么?这条路不是所有的人适合之路;创业吧,担风险,成功率不高,也不是所有的人适合之路?大学生现正处在“十字路口”,要谨慎择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转载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