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彼此路人-个人文章

十年仙剑挥泪处

彼此路人
2008-07-05 18:35   收藏:0 回复:3 点击:5153

   
   廿年轮回,妖星重现。地维裂绝,三界涌动。却是幽冥蔽日,千载清风不复来。人间劫难,一任孤魂哀遍野,怨气冲灵霄。
   昆仑玉峰,紫衫飘兮。仙剑一出,气笼云梦。上清破云,谁与争锋?挥袖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天下逐太平。仙家终非凡,千里不留踪。仰首笑傲青云端,驾得御风只影游。
   ——这便是仙剑带来的震撼
   青峦峰,绿树垂荫,云环半坡。时而鸟鸣叽叽,间暇野兽嚎吼。风啸声动谱曲出丝丝旋律,墨松清泉构绘了世外桃源。一茅斋,野花开,朝朝暮暮对青山。云天河,通身透发着山野气息的少年自幼生长于此。性如清云般明净,人似天河般直逸。当不谙世事的小野人与身世神秘的红衣少女在山洞不期而遇,《仙剑奇侠传4》为我们诉说了这样的红尘感触!
   昆仑寻仙,惟求除魔济世,寿与天齐。仙径问道,只缘清心寡欲,甘忍风雨。于是世人相偕,摒尘除杂,踏上漫漫求仙路。九天玄女因寄有语:”欲修仙道,先修人道。是非不分,何以为仙?”道有道,玄言微妙。无缘空费神,不如归红尘。挥洒一番豪情,奏唱一江离歌,酒醒梦中人,又是另一人间飞花处。
  有诗道来:
   意气凌霄不知愁,愿上玉京十二楼。
   挥剑破云迎星落,举酒高歌引凤游。
   千载太虚无非梦,一段哀情不肯休。
   梦醒人间看微雨,江山还似旧温柔。
   世上岂有神仙哉?
   涛山阻绝秦帝船,汉宫彻夜捧金盘。
   玉肌枉然生白骨,不如剑啸易水寒。
   追忆余杭镇,月明和歌者:“御剑乘风来,除魔天地间。有酒乐逍遥,无酒我亦癫。一饮尽江河,再饮吞日月。千杯醉不倒,唯我酒剑仙。”如此豪逸并非每一剑仙所具,却一定是司徒钟独有。”有酒无剑不成侠,有剑无酒难为仙”——酒剑仙,名不虚传!在机缘巧合下因一壶水酒带引了逍遥如其名的少年走进了仙剑世界。张狂与不羁的相逢是必书写一场荡气回肠的事迹,仙剑问情的传说也行将在蜀山找到答案。
   人面蛇身的大地之母,万物敬仰。南诏奉为神,却被蜀山视为妖。当剑圣抚须自赏又为人间除一害的同时,可知高耸入云的锁妖塔中,链住的乃是生灵之祖,女娲后裔?蜀山掌门空有宇云般的修为和仙术,却以独孤二字冠名,不辨神妖,注定道济苍生的圣地,满口慈悲咒,坐看灵儿香消,月如玉殒。是以多年后,逍遥因对灵儿思念太深,才会一时蔽了仙灵,为其幻象所欺,卷入画中。再忆往昔,“赌酒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沧海为田,松柏摧薪。仙一的涕泣渐随尘烟,十年后,仙四带着又一番曾经的感动袭来,只为他们似曾相识……
   昆仑巍峨,世人难及。更因琼华一派,上承瑶池天露,下引碧流飞瀑。仙名远播,即便是昔日的浩劫,于其一派尊严,何损之有?世间太平,其镇派之宝羲和剑,却不知能否耐得住十九年的寂寞。静待望舒归来,好重现一番惊涛骇浪。这即将到来的劫难,被演绎的催人泪下。
   “执手看歌敲金钗,笑语落珠明眸来”少了月如的刁蛮、多了忆如的活泼。减了苏媚的坏黠,增了雪见的慧黠。韩菱纱,一个背负家族命运的女子,轻盈的到来,共偕天河涉红尘。”江湖路上多劫难,笑从菱纱相为伴”。巢湖奇遇,更是痴迷了二人对御剑术的追求,一起行向太一仙径。
   “意气一相假,羽翼无乖离”如果说逍遥与灵儿相识得缘,相知凭分,与梦璃则不同。柳庄千金,温文端淑。虽与此闭月羞花者相见如梦,亦然有别样诗韵在傍。只是灵儿本为神,人神终不同。开篇的相遇便划上淡淡忧伤,早早埋下了曲终人散作伏笔。可与一袭香气萦身的梦璃相比,究竟会再次发生多少绯侧婉转,又会历尽多少物事人非?任”造化弄人”的慨叹在寿阳初逢后娓娓唱出:“草色没春光,花影曳沉城,弦上情未极,冷冷动悲声”!
   巧遇琴姬,三人首尝“情是何物”。昔时任性的琴姬,不恤夫君体弱,意气侠游于外。四年后,终于追悔当初,已是阴阳两隔。痛诉于夫君灵位前,换来的不单是夫家的斥弃,更有妾的冷讽:“要知道,陪伴夫君度过余生的人是我,最终的情义,是属于我们二人,你走吧!不配留在这里。”于是这一走,竟成了永远。然而,终琴姬一生也许不会知道,其夫君自她走后,从未正眼相看其妾,口中念叨的只有琴姬的名字……妾,哀莫大于心死!
   至此搁笔略停,不禁为琴姬叹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悠悠江海间,结交在良时。慕容紫英,三人梦想御剑飞仙的终点,竟会如此冷峻,孤傲的成为亦师亦友的同门,他浩然正气生俱来,降妖济世为己任。眉宇间透露出英气,一派仙家风范。然纵有师叔之名,亦不敌随性无拘的菱纱,任她张口闭口“小紫英”奈何不得。在共济苍生的大愿下四人相结义情。虽云生死为谁一掷轻,却是手中除妖宝剑沉。终在槐米的争执中,重语“道不同,不相为谋”。仙家执着,但以妖行定妖心,少以人心观人行。妖欲善成人,人欲恶为妖。焉知孰是孰非!故而剑圣技冠仙凡,太清扬名人间。只为天下清平的心愿,自有其难言之隐。当蜀山弟子私放其兄弟与妖妻共存,自己却甘心承受着莫大的罪名。是否将预示着人妖殊途的结束?最终仙妖不两立的争斗再逢十九年劫难之际,梦璃诠释了一切。
   无情的宿命摆在了眼前,仙与妖的结界被击的粉碎。“梦璃乃幻冥之妖”的事实于从来都视妖人同等的天河,菱纱看来,接受不过是时间问题。紫英不同,既茫然于拔剑护道的可行与否,更挣扎于为妖是除的矛盾之中。毕竟“昔日”梦璃已不在。仙妖大战将至,在家族与友情的抉择中。她毅然扛起了妖族存亡的重任,巾帼魄力尽展在放弃难舍友情中间。转瞬,人妖终殊途又成定局。
   胡为有远别,徘徊临路歧。庭前连理树,生平念华滋。一朝去万里,芬芳终不移。所思日遥远,形影互相悲。
   “寻梦”之路,菱纱的身世亦在冥河舟中揭开谜底。当得知三十年寿限无情地终结她的生命时,这个同样肩负拯救族人命运的女子,甚至连自己的辉煌都来不及绽放。但此时若“忽然蝴蝶春风满”的菱纱,愈加轻盈,愈然翩翩。如果说梦璃是天意弄人的悲剧,这一刻,红颜刹那则在菱纱身上尽展凄戚!唯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方能道尽天河的感受。“生尽欢,死无憾”为菱纱一生的追求,在送给天河最后一件礼物的同时,“九龙缚丝剑穗”的铃佩翠鸣亦是那笑语盈盈的绝唱。再次落泪的感动,只因“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好回忆。
   历尽那转瞬即逝的悲欢离合,更有那怀朔挡剑的同门相残,对于仙和妖的执着。紫英释然了!
   可是——玄霄不释然!这个终生洒脱不羁的琼华弟子,与剑圣和太清有着同样的除妖决心,虽被冰封,依然豪气不减当年,撩发长啸。其挥剑欲绝般的果断敢与天道针锋相对,在人定胜天的信念中,平添了整个故事的悲壮。这一切,只因“昆仑天光,我琼华一派,人人可免修行之苦。平步青云,皆位列仙班。”望舒的归来使得琼华物是人非,不变的依然是寿与天齐的痴念。“天意难违,岂可顾蜉蝣众生,唯功德圆满,普济苍生。”玄女的话在玄霄看来并不成章。一句 “天地不仁,从万物为刍狗。”换得“天若弃我,我宁成魔。”句句铿然有力,反觉“天道”苍白强辞。诚然豪情万丈,更衬其人为升仙挥写出气壮山河的一笔!然天不遂人愿,心魔盖棺,最终压身东海,却尽青春铸劫灰。
   琼华坠地,尽归尘土,却在那个曾经无忧无虑的少年眼中,恰同南柯一梦,过眼烟云。
   一百年后,故地重游。纵得衔烛之气,再无御剑飞仙,蓦然兮!回首对孤坟,无语泪千行。或许惟有轮转镜台,才能在那最美丽的时刻,与你重见。那时,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一棵开花的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朵朵都是前世的盼望。盼望即墨峰晚,执子之手。看光纪寒图,洒遍青峦!
  题后记——
   九五年,八岁的我坐在电脑桌前,面对着一款刚问世的角色游戏时,深深被那扣人心弦的剧情和精彩纷呈的打斗画面所吸引。《仙剑奇侠传》从此烙印于心。十年光阴,从无知到成熟,成长历程里满载家人与朋友的欢声笑语,挥之难去。更因仙剑的存在与继续,让我为他带来的感动而执着。
  遥忆仙一,带给了我游戏的快乐和对仙侠的痴迷。凭着出生牛犊的无畏,恣意畅想于神游天地间的美妙感觉。时光荏苒,一晃许多年,依旧是凭借着对角色游戏的热爱玩着《仙二》、《仙三》和《外传》。却不曾料到,二十一岁的我,有幸用学中文专业的优势去品位《仙四》带来的文化与感受,受益匪浅……
   时值弱冠,于世间感悟自有想法,前世今生的传说亦不少闻。直至仙四诞生,第一次有如此穿心的感动袭来,尘封许久的仙剑记忆再次打开。说到琴姬、夏元辰,或是蜀山弟子与厉江流,都是波澜不惊的开始,恍然有悟的结局。这些支线情节为主角演绎的故事增色颇多。又如天河的纯净、菱纱的活泼、紫英的侠气、梦璃的纤柔,还有玄霄的不屈,个个栩栩如生,人人可歌可泣! “书到用时方恨少”,才疏学浅的我无法用太多的赞词来盛誉《仙四》。只好“长歌当哭”了。
   感动不足以道尽仙四,其所蕴涵的传统文化和道家文化之深,更是前所未有。佛道儒贯穿其中,既有宿命的诠释,又有理性的对白,细微处如“句芒、不周山、衔烛之龙、”尽于《山海经》有记载。与其说他是一款游戏,倒不如说这是一份呕心沥血的文化之作。倘只把仙四当游戏,而不去发掘其中的文化,不能说玩过仙四,更不能说是一名合格的“仙迷”。也许十年前的我不能体会仙剑的文化,那么十年后,再次犹如经典般品位,更觉有时光积淀后的古色古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仙剑让我明白所学终会有所用,因此更坚定了我一届“仙迷”的决心。和众仙友“谈仙论剑”已成每日乐事。如果用句诗来形容我与仙剑的友谊,应是“夜傍歌阑仍秉烛,始知今日是同舟”最为恰当!
  为仙剑的拙作虽不能登大雅之堂,却是品玩多年的感情积蓄。其如百年佳酿,愈久弥香。当酒逢知己的话语用一气呵成的下笔完成时,一泄抒怀,大呼痛快!无论仙剑未来如何,不变的永远是对他的支持和挚爱,相信感动仍然继续!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