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酸风射眸子-个人文章

飞来一个秋

酸风射眸子
2008-06-30 11:12   收藏:2 回复:6 点击:1467

   
  怕是有零点了吧,我正读着陈传席的《悔晚斋臆语》。一只蟋蟀“簌簌”地飞到台灯前。我悄悄地放下书,好奇且欣喜地看着它。这位斗士通体黑色,只两翅稍近褐色。圆圆的头,两条长长的触须不停地摇动着搜索信息。见我没有反应,又向着台灯走了几步。我不理它,又悄悄地拿起我的书:你追求你的光明,我寻求我的乐趣,咱们和平共处。然而我却读不下去了。有一首诗映到大脑的显示屏上:
   月来小院清于水,
   座上粗茶淡似僧。
   贪得夜凉窗不掩,
   秋虫飞上读书灯。
   初见这首诗是在叔叔家中,我也就四五岁吧。叔叔有一把白绫折扇,上面用行书写的就是这首诗。叔叔的字好,是欧阳询体的。我们上小学时,有“大字”和“小字”课。大字,就是毛笔大楷,小字就是小楷。老师经常留这方面的作业。三年级的语文课里,有一篇《草地》,老师让我们用小楷写一遍。当然,即使我们嘴上脸上都难免留下一块块墨迹,但那字绝对也属“蜘蛛爬”体。叔叔见了,就说:我来给你们写一遍,你们照着写。他就在晚上,在我堂兄,也就是他儿子的作业本上写了这篇几百字的小楷。我们惊得张大了嘴巴:那字太漂亮了!堂兄舍不得从作业本上剪下来,就交给老师了,老师问明情况,在课堂上大大地惊叹:“这就是字帖!这就是字帖!”让堂兄和我着实自豪了一把。叔叔曾在旧社会当过“字警”,就是管誊写文书的不在编的警察,为此在“文革”中,很是惶惶了些时日。
   这首诗好在哪里不知道,只是小孩子家好奇,没刻意去背,反而记下了。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需要背诵的课文,像《古文观止》中的篇什多忘记了,可是这首诗却记得牢牢的。北大郭锡良教授讲《古代汉语》时说过,一个中文专业的学生,肚子里起码也得装三四十篇古文,百把首古诗。当时也许不觉其好,可是会终生受益。老先生说得是!现在我就觉得这首诗真的很好。
   第一句,月来小院,一动一静,月清于水,一实一虚。那动词“来”用的,仿佛那月亮是有灵的活物儿。而它不用“清如水”而是“清于水”,岂非清过于水?只这一句,这个小小的院落就澄明起来,也朦胧起来。座上粗茶有如僧斋,与前句相偕而来,却不是贬义,甚至有一点得意。旧文人的那种安贫乐道、“君子固穷”,进而儒,退而道(释)的姿态也就描绘出来了。这里,实写粗茶,虚写心态,以实带虚,以虚映实。那么,什么是诗人的追求呢?三四句就点出来了:读书。这里的读书仿佛不是通常意义的求知、励志,而是乐趣、情境。于是这里的画面恬适而富于情趣:窗外,月华如水,窗内,一盏孤灯,飞虫逐明。诗人放下书,看着那虫子,似有所乐,似有所悟。通篇由月而水,由茶而僧,由凉而窗,由虫而灯,行云流水,不滑不涩。《随园诗话》引用它时,说了一句“口头话,说得出便是天籁。”它好就好在这种天籁般的意境。
   那只蟋蟀忽然振起翅来,飞起了一串清越的琵音,给午夜时我的书房兼卧室增加了生气,也凭添了秋意。我心说,呆会儿我该睡觉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你酣睡可以,可不能高歌。否则么,我就请你出庐。
   就这样一首诗,懵懵懂懂几十年,竟然不知出处。初时以为是叔叔自己写的。却没有见到叔叔写过的其它诗句,而且他还曾求过我作对联。问过两位较为饱学的朋友,也不甚了了。今年试着在网上查竟有了收获:诗叫《初秋》,作者许儒龙,清朝人,家在成都,著有《岷南集》。而且,从网上看,好像前两句为“月光小院清于水,人坐空斋淡似僧。”然而,我还是喜欢小时记下的那两句。
   那个小精灵在我读书时不知跑哪里去了。不过我时时听得到它的歌唱,然后我的心里就跟着充满浓浓的秋意
  
原创[文.心路心语]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