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胡杨林边的看客-个人文章

胡杨林 树化石 生态

胡杨林边的看客
2008-05-04 20:28   收藏:0 回复:1 点击:3996

    “在文学的阅读里,我多么希望看到,阅读者不是被动的意义和趣味的消费者;阅读者通过阅读,一定限度地回到那种自然的人的状态,最终成为承担者和生产者。”
   —摘自08年5月散文《卷首语》
  
  在与胡杨林生长地相近纬度的西部戈壁,也盛产树化石。
  
  鼓浪屿,这个与戈壁相距甚远的地方,在其一隅也摆放着几段这种也被称作树化玉的硅化木。粗壮的枝干被截为数段,不经意地摆放在地上。离这树化石两米开外是一尊关于音乐的雕塑,体积小巧。立在这雕塑前,细腻温润的感觉由心底生起来。边看边揣摸工匠这份组合的用意。
  十一月的阳光,在林荫道上洒下斑驳。一老者在儿(或孙)的掺扶下,在从院落中伸出的虬枝遮掩的水泥路上缓慢地走。老人和年青人低着头,目光,甚或是一个眼神都没有在路边这雕塑和树化石上有过片刻的停留。
  想这景早已注入了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日常生活之中了吧。雕塑、石木,对于他们似乎是视而不见,又好如成熟于胸。
  装扮的如游吟诗人一样的艺人在雕塑旁边伴着吉它歌唱。此刻,浑厚舒缓的中音,极易让人想到正轻轻拥着这小岛的海浪,波波相随,层次分明。走过去与歌手一起唱,歌是我熟悉的。吉它歌手冲我微笑了一下。这轻微的笑,是那黝黑的脸上开出的一朵小花儿。宽沿牛仔帽下的这一笑也表明他很乐意于我即将的加入。
  随着歌手的弦律畅快地歌唱,也和着节奏摇摆着身体。不会唱的歌,只好用嗓子做乐器伴和声,其乐融融。同行人的目光都转了过来,也有跟着唱的。尽情后,微笑,与艺人告别,也表示合作愉快。走出没几步,又转身,掏出两张钞票,一张放在他脚下的围巾上,晃着另外的一张,然后安然地装进自己的口袋里,算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再次与歌手相视一笑,挥手,告别。
  
  话题说远了,又不能将上面与题目无关的文字删掉。这题目出来好长时间了,每每顺着题目往下想,上面的那段经历总是挥之不去。没法子,只好搁置至今。
  有朋友看了这片林子,说可作为一个样本,心理学或是社会学的。听后连忙让其打消念头。林子毕竟还不是化石呀!
  凝视树化石,透过那份坚硬,能感受到它曾经高大伟岸的身躯,庄严肃目的神态。拉长思绪,想它们还郁郁葱葱群于一体时的容貌、姿态和生机,想阳光下的树林的明媚,想鸟儿飞旋其间、栖于枝丫理羽寻伴啾啾鸣唱,想鹿儿从林中走出来,姿态优雅地在流经林边的溪水边饮水的场景。这一切都无法从这石质的东西中生发出来,感到它们很远,很模糊。
  音乐雕塑,树化石。这一组合中,树化石似乎确是增加了音乐的厚重感,如交响乐队中的低音乐器,让乐曲不飘浮无根。换种说法,单一的厚重之声也是不足为乐的。厚重被无限放大,会成为鬼魅蛊惑之声。
  林中的幽灵,大致也生于这种刻意的厚重。这幽灵用法术,将厚厚的云层集结在林子的上空,阻挡着阳光,使得这植物群因少了光照怏怏无力。
  
  林子茂密,有着自己的生态,自然的生态。自然的生态,切不可人为加以干预。林子的鲜活、能量,仰仗着这生态呢!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