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霜叶-个人文章

日本之行(二)

霜叶
2008-04-11 20:25   收藏:0 回复:2 点击:3762

    七月七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69年前的今天,发生了芦沟桥事件,抗战开始。湖北中日友好协会与福岛日中和平友好协会经商定,选在这一天举行“福岛县和平友好会”创立十周年纪念庆典活动。目的是要牢记历史,珍惜友谊,维护和平,开创未来。
   早晨8时,我们顺道参观了象征会津若松市武士文化的鹤城,鹤城内共有五层的天守阁,建于1593年,现在是乡土博物馆,历经400年的风雨仍保持着当年的风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层、四层陈列的有关戊辰战争的资料。其中18位英俊少年的画象,就是当年白虎队的少年剑士,在鹤城失守后集体切腹自杀了。或许日本武士切腹自杀的精神就是从这个时候树立起来的吧?
   从鹤城出来,我们趋车赶到猪苗代町一座山下的《福岛县中国人殉难烈士慰灵碑》前,去凭吊二战末期被强制抓到福岛,在恶劣条件下的建设工地上死难的25位劳工。《福岛县中国人殉难烈士慰灵碑》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于1971年建立,后来又成立了“福岛县中国人殉难烈士慰灵碑保存会”,主要是由福岛县日中友好协会、福岛县日中和平友好会及慰灵碑所在地福岛县猪苗代町的有识之士发起组建的。纪念碑立于苍松翠柏间,碑前的小空地显然是事先整理过的,但仍然是久无人至的迹象,除了几分肃穆,煞是孤寂。据统计,太平洋战争末期,有四万中国人被强制带到日本,在135处环境恶劣的建设工地从事非人的劳动,死难人员达6830多人 .
   凭吊活动开始,我代表团团长对二战以来的两国关系作了简要的回顾,并对未来的和平寄予了希望。武汉音乐学院的学生任倩,在纪念碑前用二胡演奏的《安魂曲》,第一弦就拉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多少伤感、多少愤恨,我的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如今躺在这儿的亡灵,就是当初在这儿没日没夜劳动,最后被活活的打死、累死的。这些冤魂也永远留在了异国凄苦漂游。而日本富裕的今天则是通过掠夺,并由我同胞的血肉作基础铺垫而成的。今天我们代表掘起的中国来看他们了,告慰他们只要有祖国的强大,他们就可以在这一方安息。
   纪念活动结束前,双方代表在碑前合植了象征友好的长青树。
  
  
   下午3时回到饭店的我进房间就躺下了,实在是太累了。
   4:30盛大的纪念大会开始。双方代表齐聚一堂,以园桌的形式每十人一组。进入会场坐定后不久,我便受不了空调释放的冷气影响,头象钉子钉的痛,中途不得不离开会场几次。后来吃了药才感觉好一点点。
   我驻日大便馆派一等秘书参加了纪念会。此时正值朝鲜对日本海域方向试发导弹之际,日本在联合国提出了“先发制人案”。对此中国态度鲜明,对有关国家提出的制裁朝鲜的方案明确表示将在联合国常任国安理会上,行使否决权。所以大使馆秘书在今天纪念会上的讲话,也阐明了中国对当前朝日紧张关系的态度。说到中日关系不圆滑时,义正严词,铿锵有力。日方翻译不知是水平欠佳,还是觉得有些尴尬,总之在翻译这层意思时,结结巴巴,没能很好的翻译过去,秘书便自己用日语把这层意思重新予以表达。那一瞬间,我便大有扬眉吐气之感,甚是舒畅、痛快!
  
   晚宴开始前,日方为我们表演了文艺节目,女主持一身粉红色的和服,贴身又得体,传统的发式更显出几分高贵,在灯光的映照下很是端壮美丽、妩媚迷人。这是我在日本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了。表演的节目,都是日本的传统剧,如伐木,舞剑。对日本女人表演舞剑这样的节目,作为一个中国人从通俗的角度讲我一至没弄明白,这次总算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应该说这是由日本的文化和武士道精神所决定的,也是由其具有攻击性本质所决定的。
   在表演的同时,大厅的另一角开始了书法交流。王副团长在为日本友人作诗题字。坐着没事我就过去了,显然王副团长有些忙不过来,便让我帮忙。书法对我来说,自认是一大长处,虽然写的不好,但觉得在日本人面前还能拿得出手,就不谦虚的拿起了笔,可恨的是这笔尤如扫地用的掃把一样,早知如此,我该把自己的笔带上一只的。开始写字的时候,手有些发抖,心便有些恨自己。还好,平常也有悬腕写字的习惯,不然就差远了。没想到一旦提笔,我和王副团长在那就停不下来了,到最后,我估计在场的日本人都拿到了我俩的“墨宝”,才没人来索要字了.要求我们写的尽是“佛”、“梦”、“心”、“情”、“爱”、“希望”、“幸福”、“平和”等字,还有一个要我写“爱国心”的。说实在的,一个日本人在我面前提爱国心,我觉得有一种挑战的成份,心里很不舒服。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为他写了这三个字。
  
   最后来找我写字的是何飞,一位来自长春的中国姑娘,人长的很漂亮,给我的印象非常好,我以为是一位会说中国话的日本姑娘,后来她告诉我她来自中国长春,远嫁日本,已在此生活两年了。她让我为她写下“幸福”和“恒心”四个字。说实话,这四个字,我认为是那天晚上我写的最得心应手、最漂亮的四个字。我们交流了很久,所有的人散去后,她才依依不舍的离去。
  
   2006年7月7日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