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damolvzhou-个人文章】
两位语文教师的结局[转载]
□ damolvzhou
2008-03-16 23:09
收藏:0
回复:0
点击:5446
两位语文教师的结局
2008年03月14日 20:30:39 作者: 泰山虎
十年前,学校分来了一批大学生,其中有两位是学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一人姓马,一人姓牛,因此,都被学校安排教语文。
小马老师长有1.78米的个头,皮肤有点黑,很健壮,为人正直但不伤和气。讲起课来引经据典,出口成章。什么文史掌故、名人轶事、民间故事、流行物语,顺手拈来,与课文契合得天衣无缝、自然流畅;常常是口吐莲花、妙趣横生,生活气息浓厚。学生听得兴趣盎然,学得轻松愉快,几周之内就把师生倾倒一片。
小马老师还有更绝的活:书、琴、字、画,说、学、演、唱,没有不精通的。唱起京剧、豫剧、黄梅戏来是行腔有板、韵味十足。常常在课上情不自禁地唱上几段,有时也让学生欣赏几段不同派别的经典唱段;写的字遒劲有力、雍容典雅,颜、柳、欧、苏四种书体要什么体写什么体;唐诗宋词张口就来,民间谚语常常引用。除此之外,他还写一手好文章,常常有文章发表。他的教学理念是:语文必须注重潜移默化、注重传统文化,必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必须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语文。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他的口号是:“绝不跪着教书!”开始的时候,连省里的专家都赞不绝口地说:“这真是一匹千里马!”
小牛老师也有一米七多的个子,人长得白净、秀气,戴一副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温文儒雅。给学生讲课细声漫语,属于老牛赶山式;更乱无章法,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他把课文常常是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讲起课来,一会儿语法分析,一会儿修辞手法,一会儿语言特色,一会儿主题思想,把好端端的课文分裂的支离破碎,使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他很擅长出一套一套的习题来训练学生。考试是他的法宝。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不管小猪长不长,都要天天称一称”。而作文指导就是让学生背范文。小牛的教学口号是:“分数就是硬道理!一切的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分数!”
开始,小牛班上的学生很羡慕小马班上的学生,都想转到小马所教的班上。一学年后事情发生了变化,小马班上的学生都羡慕小牛班上的学生,都想转到小牛所教的班上,愿做小牛班上的学生。原因是小马教的语文不出成绩,而小牛班的语文成绩高,更有学生家长写信要求学校撤换小马。
两学年后,小牛教了毕业班,成了学校里的顶梁柱;而小马去教了低年级,由于学生和学生家长的不断“围剿”,小马被亮了下岗的黄牌!
三学年后,小马不再教语文,让他去教名存实亡的《劳动技术》课。而这时的小牛荣升为学校里的教导主任。
五年后,小马去了总务,分管学校里的公物;而这时的小牛因教学成绩高又荣升为业务副校长。
十年后的今天,小马离开了教育,已不知去向;而如今的小牛却荣升为县教育局分管教学的副局长。
牛局长十分牛,在年前的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上,他义正严辞地说:“分数就是硬道理!我们的一切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分数,都是为了学校里的升学率!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学成绩……”
听了牛局长的话,使我想起了小马老师。会教语文的被迫离开了教育,不会教语文的反而荣升为局长。是谁抛弃了“千里马”而选中了“千里牛”?是我们中国千千万万个学生家长啊!是谁让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如此颠倒黑白?是中国当前社会的价值取向!教师中不是没有会教语文的老师,也不缺乏这样的老师,而是我们的学生家长和社会不允许这样的教师存在!
悲愤的是悲剧还在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