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三余堂-个人文章】
爱情,我们心中的圣地
□ 三余堂
2008-03-07 10:55
收藏:1
回复:6
点击:6635
费尔巴哈有一句名言:“爱,就是成为一个人。”
学会爱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因为爱,我们理解了尊重;因为爱,我们懂得了责任;因为爱,我们才能共同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风风雨雨。
爱情是神圣的,爱情是美好的。爱情需要诗意和含蓄。歌德说:“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会怀春。”两颗年轻的心,互相倾慕,互相吸引,这是人性的正常展示。还记得少年时代读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那段诗意、高贵、优雅而又略带忧伤的爱情,是那么美丽,那么动人,让情窦初开的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成长的旅途中,爱情总是散发着诱人的光芒同时又伴随着略带忧伤的调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爱情的诗意与忧伤,爱情的含蓄与优雅,渐渐离我们远去了。剩下的是热烈的表达和不顾后果的竞争,多么浮躁肤浅的爱,那么急不可耐又那么粗俗,让人怀疑它的纯真和圣洁。
在快餐文化充斥的今天,让学生学会爱,欣赏爱,让学生领悟爱情的丰富深沉的内涵,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有人还在一厢情愿地清教徒式地禁恋,视爱情为洪水猛兽,不切实际地担心着课堂上的爱情教育会适得其反,这种与时代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心态,又如何能与敏感细腻热切向往美好爱情的青年学生沟通呢?
我们总是喜欢这样问青年人:爱,你准备好了吗?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问题我们又何尝不可以问问我们自己呢。我们自认为是爱情的过来人,那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爱情教育,你真的明白了爱情的本质吗?你准备了相关的教学内容吗?你选择了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吗?你会如何面对学生的提问和质疑呢?当然,还有更重要的问题。比如,爱情教育是急风暴雨自以为是的灌输还是潜移默化和风细雨地引导?爱情是心与心的碰撞,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成果,是善的意志,是美的追求,谁又有资格充当爱情的导师呢?是急功近利式的给爱情教育来一个满堂灌,让人类最美好的、充满人性和人文光辉的情感,用系统的概括的知识来抽象、分析、肢解,还是让爱的教育附着在诗文、建筑、音乐、戏剧等领域闪光着、生动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