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鸣笛-个人文章

雪凝后的反思

鸣笛
2008-02-21 16:10   收藏:0 回复:0 点击:3683

    2008年1月12日以来,我省出现了50多年来罕见的雪凝灾害。我省国土资源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始终站在讲政治、保民生的高度,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加强值守,紧靠一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以2月13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为标志,全国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斗争由应急抢险抗灾转入全面恢复重建。会议提及的加强五个方面的安全防范工作,把防治次生地质灾害放在了第一位,说明做好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今后一段时期,将是冰雪融化引发地质灾害的易发期,极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此我们就近期作好地质灾害的有关防范工作已进行了详细安排和部署。
   痛定思痛,反思这场罕见的特大灾害,尽管过去我们建立并实施了地质灾害调查、速报、群测群防监测及汛期气象预报、预案、搬迁治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对雪凝引发次生地质灾害的认识还很不够,缺乏应对此类地质灾害的经验。我们认为,关键是预案在于“预”,凡事要“预”在其中。具体来说:
   1、除开汛期强降雨仍然是我省山区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以外,冰劈作用和冰雪融化也成为自然条件下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之一。因此,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应予提前。坚持与气象部门的合作、会商、预测分析,借助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预报信息将成为我们必须坚持的一项制度。
   2、我省2004年发布了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每年发布一次防治方案。各市(地、州)都编制有相应(包括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预案和方案。这些文件中都只强调了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引发地质灾害的的防治。为此,将新增雪凝灾害引发次生地质灾害的防治内容,一旦发生雪凝灾害天气,及时启动防灾预案;
   3、根据雪凝灾害引发次生地质灾害可能存在一个滞后期的特点,有些隐患或灾情并未及时暴露,加剧的险情必须进一步摸清。为此,针对我省此次冰劈与融化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一次全面的巡查检查,摸清我省因雪凝灾害引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条件及基本规律,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开展专项科研,以提高防治工作的主动性和科学性;
   4、将雪凝灾害引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内容纳入我省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讲,提高公众识灾、避灾与防灾能力。
   5、做好雪凝灾害引发次生地质灾害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治理工程设计的编制,抓好灾民搬迁新址的选址论证和评估工作。
  
   附:我省雪凝期间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此次因雪凝灾害引发和加剧的地质灾害共有13起(截止2月15日),造成1人死亡,受威胁群众达2483人,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16.04万元,潜在经济损失830万元。
   根据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雪凝期间的巡查情况,除上述13处地质灾害已发生并造成损失外,其余隐患点虽然没有成灾,但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发展,如大方县城医院一带地面下沉10多厘米,高新技术开发区金阳街道办事处龙泉村垮坡滑坡裂缝加宽10余厘米等。由于各地的高度重视,及时启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应急预案,没有造成重大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根据此次我省遭受雪凝灾害引发次生地质灾害的情况,省国土资源厅编制完成了《关于雪凝灾害引发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规划方案》,因雪凝加剧的87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需进行治理或搬迁,可避免19271户87111人、6所学校及多家单位部门的生命财产安全。治理经费约3.6亿元。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