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玛丽安涅-个人文章

<夜上海>?

玛丽安涅
2007-11-25 15:22   收藏:0 回复:3 点击:3654

    最近我对上海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歌尤其是着迷呀!其中最当听的经典莫过于是周璇原唱的那一首以前是久闻其名而不知其声的.周璇我最熟悉的一首就是她在电影里的那段演唱.说其为传世经典且也不为过.我后来找了她的:夜上海.来听.一初始便是激昂的号角.紧接着便是个华丽的转折.乐声流畅的低下去.低下去.接着突然一个悦耳的女声如行军般的响起:
  
  
  
  夜上海 夜上海 你是个不夜城
  
  华灯起 车声响 歌舞升平
  
  只见她 笑脸迎 谁知她内心苦闷
  
  夜生活 都为了 衣食住行
  
  酒不醉人人自醉
  
  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
  
  晓色朦胧 转眼醒 大家归去
  
  心灵儿随着转动的车轮
  
  换一换 新天地 别有一个新环境
  
  回味着 夜生活 如梦初醒
  
  酒不醉人人自醉
  
  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
  
  晓色朦胧 转眼醒 大家归去
  
  心灵儿随着转动的车轮
  
  换一换 新天地 别有一个新环境
  
  回味着 夜生活 如梦初醒
  
  ­
  
   这节奏是极其快的.几乎可达到四分之一拍的小快板.简短而有力.又不失妩媚婉约.周璇的"金嗓子"自有其一种内在的张力.她是天生的唱歌的天才.嗓音简单却有绝对的穿透力.好象直接奔了主题去缠绕你的神经似的.让听的人不知其所以而又迷醉于此.简直是再好也没有了!
  
   听歌.于我向来是只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听不懂.百听而不厌,一个是听懂了,多唱一遍也嫌烦.我以为遇歌和知音一样.如果当真是投缘的,绝对是酒逢知己而千杯也少.若不投缘.更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我本人听歌习惯性的不去在意歌词.因一我的糊涂和混沌来说.一边听歌的节奏一面去在意她的歌词是很痛苦的事情.不是顾此而失彼.就是顾彼而失此.所以我权衡再三.还是决定只听乐声而不去在意歌词的.这样一听,倒生出一种"雾里看花总是美"的感受来.其实耳朵和眼睛一样.也是符合"距离产生美"的法则的.只是那距离在所见的范围里并不存在.全是神经的感受罢了!
  
   言归正传,我也向来以为上海的前身是一个花花也花花的大世界.其实就这首歌来说,她却并不只是单纯的消磨时间听的浓香艳曲.
  
   一开头一句"夜上海 夜上海 你是个不夜城"接着却是一个委婉的转折"华灯起 车声响 歌舞升平,只见她 笑脸迎 谁知她内心苦闷.夜生活 都为了 衣食住行,酒不醉人人自醉,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便能其一二.这委婉的抱怨其实说的并不是上海华丽的夜晚.上海的华丽只是被有钱人消磨的玩意.而在求生的舞女歌女来说.却是只为了谋生以求一饱的苦差使罢了!"夜生活.都为了衣食住行"这句显然的表达了一个舞女的真实想法.在我听来她是如何的苦恼啊!可是当初的人就算是听懂了.也是不会去在意的吧?上海.沦落为一个享乐的乐园.不仅是有钱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倒也是有钱男人的天堂,穷苦女人的地狱了!
  
    因此周璇虽然是以欢快的笔调歌唱了那夜上海繁华热闹的夜晚.我却在歌里听出肃然的意味来.她的美并不只是单纯的欢娱享乐,如果你仔细端摸的话,却能听出一丝丝委婉控诉的无奈意味."酒不醉人人自醉 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所说的人,何止只是舞女而已啊!更是对这些只懂得享受的花花公子强烈的谴责和鄙视.对当时的政府的作为的隐约折射了他的谴责.
  
   因此<夜上海>的作曲缘何用一种类似欢乐的笔调.是很可使人玩味的.夜上海的故事本是悲伤的.却并不哭着说他的悲伤.也许一个人笑着说着那人生和命运哀怨的力量.更有一种打动人心的深沉的力气吧!
  
   在当初的社会条件下.一个真正有为的人却是没有办法施展拳脚的.他也只能将他的抱负寄托在歌曲的创作上.来使得听的人有自己的觉醒.
  
   "回味着,夜生活.如梦初醒"也只能是他所表达的一个美好而不可实现的愿望了.
  
   尽管在那以后<夜上海>又出了更多不同的版本.及至现今,不泛著名的歌手轮番修改演唱.可是我以为谁也都不能再次唱出周璇当初的意境来.因为他们并没有周璇这样的人生经历和感受.只得是简单的描摹那乐谱的节奏.让听的人感到消遣的一乐.如此而已.
  
   我以为流行和经典的最大的差别.就是在于前者没有灵魂而后者拥有着灵魂的智慧.那智慧并不是技巧和小聪明所能替代的.更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人生.真正的感悟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和技巧和表演都是没有什么必然的关联.
  
    那就是我所爱的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不夜城.只有享乐而没有了苦痛.却也不是天堂.那不是畸形的么?
  
   <夜上海>作曲:陈枚 作词:范烟桥 演唱:周璇
  
原创[文.百味人生]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