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三余堂-个人文章

老师,请陪学生坐一会儿

三余堂
2007-09-17 12:33   收藏:0 回复:1 点击:5567

    当学生深陷题海神思枯竭的时候,当学生为各种培训辅导疲于奔命的时候,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学生坐下来,就多了一份自由,多了一份宁静。
  我忽然想到,学生坐下了,老师该做什么呢?
  强调开放,是素质教育的主旨。开放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很大的灵活性,要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和智慧。但老师并不能因此而抛开教学法则,一味让学生放。不管教育如何开放,在教学过程中都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和指导,离不开一定的教学原则。开放并不是无规则任意开放,老师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自由。
  正确的理解是,既不能让教育约束学生自由发挥,又不能盲目开放,让学生不知如何发挥。譬如说,果子在树上,是一开始就让学生跳起来去摘呢,还是让学生在老师引领着思考后再跳?
  素质教育中教学的开放性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开放。老师不是机械地传授知识,学生也不是机械地接受知识,要特别注重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得知识。其次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师不应该重复书本上的知识,而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这种开放需要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摘果子不是老师或学生单方面的事情,是需要双方合作共同努力的。过分强调教学的开放性,学生的自主性,而忽视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过分自由化,完全忽视教学规范对学生的约束的重要性,一味放任学生的自由和开放,必然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迷茫和困惑。没有目标,没有重点,没有适当的指导,下一步该往哪里走,该如何走,全然不知。这是与素质教育的主旨背道而驰的。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反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失去学习的动力,甚至在盲目的学习活动中一再迷失方向。
  看来,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必须考虑三个问题:一是如果放任学生去摘,他是否还会去跳,会不会干脆不跳也不摘了;二是学生是否知道如何去跳;三是学生是否明白该摘哪些果子,哪些果子是自己能够摘到的。过分的自由等于不自由,在过分自由的环境里,人变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教学也是如此,如果全然没了一个法则,一种规范,而随意发散,实际上是把学生推到了一个不知如何进退的尴尬境地。
  当然,老师的指导并不是表面的、肤浅的,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表面看来,老师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不大,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充分展现自身才能,实际上主导整个课堂走向的仍然是老师。老师恰当地调动课堂的活跃性,调动学生的思维,整个教学在老师巧妙的操纵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摘果子虽然有很多方法,但最终还是需要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不能盲目的摘。
  学生在树下坐下来了,老师并不能走远。
  
原创[时事关注]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