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L大渔-个人文章

云山物语(节选)

L大渔
2007-09-11 20:35   收藏:1 回复:10 点击:2101

    1《异犬》
  
  建安一翁夜起喂马,过场院中,见一老犬坐地,嘤嘤哭泣,如妇人状。翁怪之,赶亦不走。辄见周围,有白色光圈,月光束照。仰观月,如浸水中,摇摇晃晃,翁归床眠,再无理会。
  
  中秋至,稼禾收,囤于场院,翁夜起,闻狺狺声,遥见老犬坐柴垛顶,逼视月亮。月亮羞如水滴,细长入犬腹,天空黑暗;俄尔犬张口吐出,一道光线直入天幕,复归于圆,天空便皎洁起来。如此一呼一吸,天空时明时暗。翁轻步,唤打场人,执棍杈而涌至,击犬着痛,与秸垛之上,滴溜旋转,愈转愈快,浑似陀螺,人皆不敢近。翁执火镰,引柴垛,薰之,犬果然不经,一道箭光射向天幕。再观月亮,比平日大许多,如银盆悬然,犬影于月中端坐,惟妙惟肖。
  
  得罪神灵,人皆缩而弗出。拂晓天降秋雨,淅淅沥沥,连月不开,人之劳做,尽皆霉烂,祷之亦无效。入十月,始晴。一轮明月,瓜接于天,新鲜明丽,众望所归,颇亲切也,欣欣然久违矣。人断言,此月经连阴雨方洗得干干净净;亦有人云,此月不是从前那月。
  
  2《鬼狼村》
  
  鬼狼者,人狼也。其形人而直立,其貌狼而狗尾,啖食人肉,其状温善。吾遍阅史典而无载者。
  
  古幽州城北有偏僻大道,行人于黄昏常见鬼狼出没,着死人衣,或三三两两,结队赶集般;或孤影吊单,谋取过往人等。食其肉而剥其衣,余骸驮之,共享焉。偶有不获,则坟食死人也。
  
  道北一里有谷,谷中官林,客死者建穴于此,然十穴九空,鬼狼占为宅。狼夫狼妻狼子欢洽而居;狼亲狼友狼邻,彼此礼往。或持人脚而馈赠,或以全人而邀宴……此地幽深,虽无杂木交柯,乃有黑崖庇护。非丧葬日,无群人扰,实鬼狼之桃源也。
  
  最是夏夜,鬼狼饭后,与那供奉台上,碑碣林中,三三相约,持扇纳凉;长者品人血茗,幼者踢人头戏;偶有持有笳弄乐者,演绎世外传奇;更兼壮士凯旋,叼人尸归,则扶老携幼,欣然往迎,鼓舞相庆也。
  
  冬之黄昏,有鬼狼醉而生胆,只身探幽州城,见晚炊不举,人皆鬼相,饥寒交迫,褴褛而扶墙走,乃腆腹挺胸,恣横而游,漫不经心,俄尔取一妇人脚啃之,咯吱吱如啖萝卜。初,人为赈者至,近见狼面,灰灰然而无力惧也。鬼狼扬长而走,哼然鼻之,鄙乎人间也。
  
  3《沅陵栈》
  
  鲁人兄弟避祸湘西,至沅陵,歇鬼店中,有二旬娇娘,姿颜应酬,无男丁也。恐坠陷网,兄弟紧锁门栓,藏掖行囊,轮番守岗。
  
  月如围,零落天井,静若禅院。娇娘挑灯,窈窕而至。弄昵音,款叩门。兄弟曰:“何事?不劳叨扰。”女笑,嗲声曰:“两大哥好大胆?小女子能将尔何?只为一事告知,半夜当有新客至,二位勿惊慌,只稳睡可。”二人唱诺,然不明就里,睡意全消。
  
  夜半,院门吱呀。一瘦影入,后随四汉。瘦影灵动而四汉僵直。驻庭中,四汉环立,瘦影入女室,则有调笑淫浪隐隐于内。兄弟恐为人算,乃暗扎包裹,自后窗出,伏夹壁缝中。
  
  女室后窗洞开,瘦人揽女,裸狎之。
  
  天朦胧,兄弟回房,见女房门掩,料酣睡中,而四汉僵立,全无动静。大奇,佯就火,近四汉,一汉应声倒,乃一尸也。三汉口张,面如黄蜡。
  
  正惊慌间,瘦汉挽娇娘出,见二人窘色,曰:“客官勿慌,某,赶尸者也。”湘西自古有赶尸之说:亡者客死,多山路,车难行,赶尸者施咒,尸随人走。兄弟不信,瘦汉当场施咒,尸缓缓自起,一绳相连,引而去。
  
  4《棺世》
  
  一主二仆,失航于东海,三月尽济养。是日,风和日暖,波光潋滟,而舟如浮叶,人心灰死。忽一人大叫曰:“见岸矣!”辄见前方,隐隐有浮陆,急划桨,则见荒岛平阔,满眼黄沙,不着边迹。舍舟而登岸,心复怅然。
  
  跋涉一日,终见一堡,近,则一巨棺也,非木非石,高不见顶,森然幽穆,叩之无声。而棺外,黄沙漫漫,别无可栖处。三人议曰:此非吉物,然可聊居耳。
  
  盘旋一周,果有侧门,入棺,别有洞天:天布流云,地披绿草,远山近水,宛若世间。三人就田实,半青而饱。力稍复,入一邑,则有男女老幼,衣着语言亦无大异处,只四肢爬行耳。见三人,惊曰:“客从何来,何混沌太古之象也?”争邀客。
  
  随一翁家,四世同堂,子孙颇多,男皆陋而女皆美.翁孙女十六岁,名小谢者,姿容明丽,玲珑慧黠,问天外事,无不穷其详。翁曰:“贵客不知,小丫头无赖,素来胸襟,有历天下志,索性配于君家,岂非天外奇缘?另有二婢,配二随从,若何?”三人俱欢,翁设宴,分洞房。
  
  翌日,翁令三女陪游,男行而女爬,如牵焉。入大城,至一阁,令女试立之,果能立而行,呼轻快也,恨平日未曾试。所到处,城中人如观马戏,皆效之,无不成。所到处,无爬者。
  
  入一巷,觉眼熟,问之,则在故乡耳。诧而异,喜而泣。至家,眷犹在,问其阅历,如在梦中。逾一载,三女皆生子,先爬而后立,皆如常人。问岛上事,茫然不记得也。
  
  5《铁钗》
  
  摸须村,四十户,皆以剥羊为业,日屠千羊。剥皮放血,抽筋剔骨,妇乳皆能。
  
  有八岁女唤铁钗者,曾屠千羊,人皆不疑。吾亲见其骑大羊上,纵而遛之,口含薄刃,手抓颈毛,蹦撂撅刨,稳如鳖啮。待其力竭,抽刀而刎之,羊仆地,人从容下,就地而剥,令外人瞠目。而乡人习见也。
  
  摸须男女皆善屠,而就学者十之一二矣。
  
  钗十八岁嫁于邻村屠猪之家,八月孕中,仍能屠百磅之猪。每开膛,则手抓花油,趁热而啖之,口油四溅,流于裸胸间,人喝采而不闻。
  
  积习成瘾,钗夜梦一猪躺于身侧,手刃之,开胸膛,啖花油,复卧,为热血烫醒,唤丈夫,已为刀下猪矣。
  
  6《狼》(五则)
  
  (一)
  
  人至山岭,有崖高四丈。俯瞰,下有喧土,农人方犁过,一狼恋其软,卧寐于土上。
  
  人蹑足,搬大石,呼嗵掼下。石盖狼首,首摁松土中,竟未伤颅,只晕昏耳,片刻无声息。
  
  人绕下,欲负死狼归。忽狼自松土中拔首而出,寻人负仇。
  
  人大骇,急奔命,狼前爪抓人背,口撕其臀,后腿拖拉。至村中,五里,兀自不放。
  
  人解之,击狼断股,狼衔肉死,前爪血布丝,后腿磨卸一截,不见足矣。
  
  (二)
  
  一吹手歇榻上,门虚掩。一狼至,开门缝,一头探焉。
  
  吹手见狼,恨无利器以御之。跺脚喊吓,狼惺忪,不惧亦不进,踞蹐门缝间。
  
  人生智,取唢呐,呜哇吹奏。狼果惧,急退却,带门缝紧,颈挤缝中,四腿后撑,愈退愈挤,愈挤愈退。
  
  人恐其进而松脱,执唢呐,大声吹,靠近吹,几触狼脸。狼骇愈甚,拼命退,竞自窒息。
  
  (三)
  
  益都人排房而居,山中有狼至村中觅食,撞村最后一户门。农人惧,加固门栓,狼撞不止。
  
  前邻猎户也,闻门响,自后窗递枪而击之,狼伤逃。
  
  次夜,狼携同伴来寻仇,撞猎户门,而前狼坐地,凝视前邻后窗。前邻空院,并无人居。又夜,狼来,撞空院门,门自锁之,而伤狼复视更前邻门,再后夜,狼又至,撞空院前邻门。
  
  十日,最前户遭殃。
  
  (四)
  
  一农人,与麦田获一狼窝,母狼疾走,取狼崽三只,与犬崽共养之,半年后狼母来寻,狗亦随走。
  
  (五)
  
  一农人丧婴,去野外掩埋,置婴一旁。穴成,哭甚恸,不忍土。一狼至,坐观。持镢吓之,狼退而不走。
  
  恐狼食婴,农人碾转他处寻穴。
  
  穴成葬儿。次日,复走坟前凭吊,坟开,儿不存。知为狼故。
  
  农人邀伴,去前穴寻狼。不见,但穴已成坟,挖掘,婴儿在焉。不晓何故。
  
  7《捉狐》
  
  崔伊人,善捉狐,四壁天蓬,皆为狐皮设。山中多狐,谋生鸡,崔常为人央捉之。
  
  余同窗岩氏,养百鸡,患狐。崔至,摩挲鸡舍间,当口处置一碑,碑倾斜,以绳拴鸡舍,绕碑一匝,一端系活扣,开端拴腊肉为弭。狐至,见肉而拽之,绳开碑倒,狐毙碑下矣。此方颇灵,一月之间连获十狐。
  
  一日,岩起身搜狐,见碑仆地,一石硌之,圆大若鹅卵,石下无狐,想为硌缝逃。因腊肉不存矣。
  
  崔闻之,笑曰:俏狐,堪于某比智耶?遂移卵石,以真卵代之,果奏效,卵与狐具扁于碑下矣。
  
  8《猎雀》
  
  崇祯间,商洛山邢氏,擅猎雀,不设弓箭,不施罗网,日获数百只。
  
  邢有雌雀,名俏狐,毛色炫丽,邢每日驯之,拟求偶声,招雄雀来配,伺机捉之。邢居山中,本多雀,房前一石板,阔八尺,邢纳俏狐于笼,笼置石上,石涂骨胶。狐淫唤,雄雀自八方云集,落石上,皆粘定。邢徇徇而起,拣雀于笼中,优者售之,劣者食之,味尽美。
  
  传李闯王曾携高夫人品此美味,褒之余,依其法,用其武,屡得手。伯信,启东皆赖此罗为羽翼,明史想有载也。
  
  9《裆中语》
  
  蓟中哑汉,夏姓皇甫,台甫讷敏,家殷富,喜食洒肉而多虚恭。最异者,每放屁,声幽长而曲折,隐隐有评判之抑扬,南腔北调,文白相间,莫不中曲。传一妾一仆颇能解其意,是以粮钱调度、寝事安排、平争赍罚,皆赖裆中语。偶不明处,佐以手势,定然豁朗,其神明犹胜于三寸。
  
  敏薨日,屁犹清越,人皆白之。所言之事难登云山,故不揭示。古人云“话分两股”计出裤管,诚然也。
  
  10《劁猪者》
  
  邑有劁猪者,兼阉公狗,不索金,实为一快耳。主人赠睾丸,淬而下酒,刘大嚼之。
  
  睾为胜阳补物,刘食之,日见强悍,杀气盈满,二目精光。见猪狗而手痒,每擅劁之,一日不阉则心乱意怠,乃走村串巷以求劁者。见裸童裆间,刘淫威难慑,亦生术欲。童骇,捂裆而魂散,作鸟兽奔。
  
  一日天暴雨,刘揽子在怀,执刀玩其卵,儿吓昏。幸妻闯入,锐叫夺刀,刘方醒,冷汗淋漓,险乎绝嗣矣。
  
  夜,刘心痒难抑,恐故技复萌,焦虑再三,禀醉,自阉之,血流满裆,以香灰敷之,遂 蔫息劁伐之念
  
贴图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