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鸣笛-个人文章

谈天说地四五六

鸣笛
2007-09-10 23:39   收藏:0 回复:0 点击:3482

    四、浊泪期盼变清流
  
  日期:2007年05月30日 星期三
   最近看到国家环保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水环境质量状况,我国几大流域的水污染仍有加重的趋势。
   松花江是东北人民的母亲河,滋养着流域内几千万儿女。“松花江水波连波,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曾经诱人的松花江,为东北重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如今终于“累”得不堪重负了。2006年监测表明,高耗水和重污染排放量居全国七大江河之首。在监测的14个断面中,四类以下的劣质水质占到80%,松花江干支流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呈加重趋势,总体属于重度污染。其中,吉林的伊通河、饮马河,黑龙江的呼兰河、阿什河尤其严重。好在从现在起,松花江全流域进入为期十年的“修养期”。
   淮河,曾经哺育过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孕育了中原几千年我们,目前却受污染已达到病入膏肓的地步。1995年,国家就颁布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2年来投入的治污资金不下600亿元。截止2006年,淮河干流11个监测断面中,只有2个达到三类水标准,其余9个都是四类水而没有达标。而24条支流污染更为严重,67个监测断面中五类和劣五类水质比例超过60%。有法不依谁之过?
   海河流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区,但目前海河流域是我国七大江河中水资源最紧缺、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1999年,“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就已经出台,管用么?
   一个贪官为了得到100万元,可能让国家损失上亿元;一个小企业污染一条河,一年拿到10万元的利润,但它毁坏了环境,毁坏了依存于这个环境的所有人的健康却是几亿元。还要人活不?
  
  五、学习日记
  
  日期:2007年08月28日 星期二
   1、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地大物博”曾经是我们引以为荣的民族记忆,而今这帽子不得不摘下来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日益旺盛,本来就“人均占有量不足”的资源越发显得捉襟见肘。“立足国内,充分挖掘国内资源潜力,加大找矿力度”尤为重要,毕竟“靠人不如靠自己”,自力更生也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但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在更大的范围内有效地配置资源?如何更好地“请进来”,“走出去”?这些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2、管理中的“心理距离”。过大,会使处于下方的被管理者感到压抑;过小,会使处于上方的管理者的影响力减弱。对领导来说,具体做法就是尽量表现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以减少对方的局促和惶恐。对下层管理人员来说,刻意拉大本来较小的心理距离,则会显得色厉内荏。所以,不管是上层还是下层,把握好心理距离的尺度,要害在于自己对这种距离的大小要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3、官员、专家和公众普遍认为20%的节能目标几乎难以实现。第三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经济增长与环境课题组在对试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年度进步指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提出了重要预警:能源消费将继续大幅度增长,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难以实现。课题组指出,“十一五”期间,虽然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速度有可能从2001年至2005年的10.5%降低到5.4%,能源消费弹性系统降低到0.56,比“十五”期间的1.1下降近50%。但是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也只能比2005年降低17.35%。从课题组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有关人士认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几乎难以实现。但是任何事情只要坚持,都可能有奇迹出现,只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肯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又有谁敢说“十一五”末不会有奇迹发生呢?
   4、节能需要你我他。我国提出了“十一五”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比“十五”末降低20%的目标,按照这个目标分解,从2006年到2010年,每年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必须下降4%。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06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仅比2005年下降了1.33%,未能达到年初确定的下降4%的目标。开展提倡空调温度夏天26度、冬天20度,普及能效标识知识,引导消费绿色电器,倡导绿色出行、绿色照明、绿色居住、减用塑料袋和节能办公行为等,并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每一位公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出行中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
   5、贵州节能减排目标:到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3.25吨标准煤下降到2.6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全省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5%和7%,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135.8万吨减少到115.4万吨,化学需氧量由22.56万吨减少到21万吨;全省主要中心城市污水处理率平均不低于60%,其中贵阳市和遵义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以上。
   6、几个“不”。经济的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不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六、学习点滴
  
  日期:2007年09月04日 星期二
   1、新型土地资源的开发既要积极又要慎重。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表明,城市年人均GDP达到500美元后,基本具备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条件和实力,年人均GDP在1000-2000美元之间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就会达到高潮。目前,北京、上海等地的年人均GDP都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但一旦建筑成型不宜改造,没有可逆性;还对环境有负面影响。
   2、恐龙不是"旱鸭子"。最近法国人在西班牙发现的化石里找到了证据。
   3、事故也是双刃剑。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4、渤海“病情”恶化将变成死海。年污水排放量超过40万吨,严重污染面积4年间增长近2倍,赤潮灾害频频出现,陆源污染为最大“毒瘤”。
   5、保卫“中国制造”是场持久战。以维护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维护中国产品信誉和国家形象。
   6、根据贵阳市80年气候资料的综合分析,“中国避暑之都·贵阳”于 8月31日得到中国气象局确认。作为夏季避暑气候的优势是: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风速有利、紫外辐射低、空气清洁、水质优良、海拔适宜、夏季低耗能等。
   7、9月1日,《贵州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共28条,主要规定了供水单位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许可,新建、改建、扩建生活饮用水工程预防性卫生审查要求,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条件、程序和期限,卫生监督检测和检验评价,卫生监督检查措施、行政控制措施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
   8、感恩不是慈善终极目的。贫困学生得到善助不会感恩应该取消资格,但也不必苛求回报,否则变成类似贷款的契约形式。慈善的目的很简单:有人需要帮助并得到帮助。
   9、警惕信息公司在拿个人隐私做交易,法律监管有空白。
   10、赵州桥建成1400多年仍然屹立在华北平原上,而现在一座大桥刚刚建成尚未投入使用就轰然垮塌,还吞噬了一些无辜的生命,令人痛心和震惊。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