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天涯客-个人文章

鱼忆

天涯客
2003-01-12 13:25   收藏:2 回复:13 点击:3402

    鱼忆
  
   前不久在朋友的一篇文章上看到一句话,‘鱼儿在水中,冷暖自知’,深有感触,人处于社会之中,又何尝不是饱尝冷暖呢?有多少人每天都要戴着面具,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说着言不由衷、不属于自已的话语,又有几人能够率性而为呢?话又说回来,人是社会动物,人与社会的关系,就象鱼儿离不开水,没有水便没有鱼,鱼有野生土长和人工饲养之别,水又有各种不同的水,因而鱼水关系,就象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样,境由心生、适者生存,也还不是一句话可以说清的,几句闲言当作楔子,下面再说正文。
  
   从小生长在偏僻的北国山乡,那是个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大概分井水、山泉、河水几种,那河中的水实质不应称其为河水,严格说来应称其为小溪,多发源于县境内,水浅而流势湍急。水枯时,只有丈把宽,而山洪下来时,却又有一里多宽的浊流,这种水里自然锂鱼、草根、鲫鱼等名鱼无法生存,仅有一些诸如花锂蒿子(红点鲑鱼)、细鳞、柳根子等生命力顽强、对环境要不高的普通冷水鱼在翔浅底,因而虽然有河却是无名鱼的,而井水则在我们那个山区得天独厚,打井深三五米左右,就可见水,而且水质很好,是甜水,所以一般人家院子中,菜园子中都有井,但井里只是偶尔有蛙在坐井观天,并不长鱼。另在夏天,北山脚下泉水前宽不盈丈的小水塘中,还可以捉到二至三寸长的泥鳅,这就是偏僻山乡所产的几种鱼了,可是多么寒伧可怜呢!腊月里人家买来过年用的冻鱼,大多是从远道贩运来的海鱼,如巴鱼、刀鱼等,偶尔也有黄花鱼稀有名贵鱼,或是从近道而来常见的从朝鲜国进口的明太鱼、八爪鱼,价钱便宜,都是冻成一沱一沱的,就是这样,也要作凭票供应,每家也分不了几条,味道是弥不足道的,印象只依稀记得那鱼周身全是透明的冰,捧在手中,滑溜溜的,可以仔细看它的鳞片、眼睛,全在冰中,看上去似乎包在琥珀中一样,十分好玩,关于鱼的知识,童年的我,只有这些。
  
   第一次见到金鱼是在我的少年时代,当时随家人搬到了县城,就读于子弟中学,因课程不紧,自然也不用死天把地的学,每天放学后只是要好朋友疯天疯地地玩,时值阳春五月,春暖花开时节,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一天偶到闹市听到叫卖声:“哎---大金鱼儿、小金鱼哎----”市声柔软而曼长,抑扬有致,比唱歌还好听,我当时是一个初到县城的乡下孩子,看什么都新鲜,便拉着朋友看热闹,只见临街处摆着一个摊子,一位白衣少女立其旁,仔细一看原来是同窗,冲我们展颜一笑,颇有些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味道,近前一瞧,已有二三儿童围着摊子观看,一头放着三五个大小不一的玻璃金鱼缸。另一头是个有双梁的浅木盆,直径约三十公分左右,高不过十二三公分,中间格成四格,三格中水中游动着小金鱼,一格比一格大一些。另一格是黑黝黝的小蝌蚪,很多。小尾乱转,十分好玩。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美丽的金鱼,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以后,生活环境好转了,周围也陆续有了几家水族馆,有名贵的金鱼,放养在鱼缸中,供人观赏。这种大鱼缸都是全透明玻璃制成的,150公分至200公分不等,配有打氧器、过滤器、增温器等等,四五十公分深,放在精美绝伦的各式架子上,缸里都长有绿色水草,底部铺有砂石,各式各样的小饰品,放有海鱼的缸里还配有活的珊瑚、海葵、海星等,在各式灯光的辉映下,引人无尽遐思。一排排地有十几缸,每缸品种都有不同,最普通的是龙眼鱼,就是大大的眼睛,长长的飘洒的大尾巴,短而肥胖的身体,其色彩又有红、蓝、紫及花等多种,还有什么蛋凤鱼、绒球鱼、红头鱼、虎头鱼、蛤蟆头鱼、望天鱼、翻腮鱼、珍珠鱼等等,其间还掺杂着不少金龙鱼、神仙鱼、小丑鱼等等热带及海洋类观赏鱼。五彩斑斓、美妙绝伦,好一个水族世界!不少爱好观鱼的人,常常在这缸边转来转去,观赏鱼之乐,大概他们心中也很乐,我在少年时期,水族馆是常去的,对于这些名贵的鱼,很关注,但没有留下什么观鱼之乐的深刻印象,只知这些鱼很好看,看过一次两次就算了,很名贵,很值钱,反正也买不起,或者根本也无买它的欲望。这鱼并未向小金鱼那样给我留下美丽的回忆,至今我仍思念小金鱼。
  
   使我常常回忆起,说来也不只是小金鱼本身,而更为悠思难忘的是那种情调境界:小城的初春气息,曼长美妙的叫卖声、万物复苏的活泼生机,加以我的少年初识世界的好奇心,这四者构成一片极为怡情的境界,给我无限情趣和美感,使我永远怀念它,因而我常常想起陆放翁的两句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也是表现了一种境界,作为自已的综合深切感受,以传神之笔写下的诗句,以感染了千古的读者,作为境界的感受是刹那的,而作为艺术的结晶却是永恒的,可惜我没有诗才,未能将我少年的感受写成诗,因而只能藏在自已的记忆中随时品味,却不能与大家共享了。
  
   后期我过生日,那位女同窗送了一个小玻璃鱼缸作礼物,装了三四尾小金鱼,在场的朋友们都很喜欢,大家说笑了半天,情景和这几尾活泼泼的小金鱼是融在一起的,“鸿飞哪复计东西”,事过之后,谁还记得,而我思念之中,却还记忆着小金鱼。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曾几次养过金鱼,精心照料,但可能是由于技术不过关等原因,都前仆后继,随周公而去了。据说姜太公犯钓鱼不用鱼钩,说“志不在鱼”,其实我感到的养鱼之乐,其乐也不在鱼也!
  
   成年以后,离家千里,来到位于著名的松花江畔的一个新兴城市工作,这里的水产丰富,特别是渔汛来临时,大街小巷满是弥漫着各种鱼的气息,也品尝到了各种鱼的新鲜吃法,但是给我最深印象的是在上个世纪那场抗洪的日子里,我被抽调到一线大堤上,到一个险段蹲点,当时由于洪水和滞留在堤后的水将大堤前后包围,仅有一线与陆路相连,就是要到达最近的村子坐车绕道也需要小半天的时间,所以给养很成问题,烧柴好办,被水淹死的玉米秸杆到处可见,粮食也好说,附近的抗洪总指挥部储备很充足,唯一缺乏的是新鲜蔬菜,而当地蔬菜正属于夏秋不接之季,要想买菜只能到市区去买,但迫当时形势紧张,根本不可能抽出专门的车辆来进行后勤保障。而民工每天所进行的重体力劳动,不吃菜是根本不行的,所幸我们段附近有个渔窝棚,渔民恰是我们段所在村的村民,再恰好由于洪水的肆虐将上游的鱼塘冲开了,所以每天渔民都收获颇丰,于是我们就将鱼全包下了,打扫干净后,不管是鲶鱼、鲫鱼还是草鱼,都一股恼投入大锅中,再放入少量几个茄子,旁边再贴上一圈白面做成的锅贴,在“江水炖江鱼,撑死老爷子”爽朗中开席,“在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豪壮中举杯,那种野味十足,是任何语言都难以表述的,梦里依稀又闻到了江水炖江鱼的鲜香……
  
   再后来,有机会去了北京、大连等著名的大都市旅游,也曾观看了各地的海洋生物馆,与表演的海洋生物也留下了几张合影,但却没有了少年那种不知愁滋味、留连忘返的新鲜感,似乎只是到动物园转了一转,没有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小金鱼,你,还好吗?
  
  『原创』(2005)

作者签名: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