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梁辰-个人文章

旅程上的足迹 ——曾宏访谈录

梁辰
2007-08-22 21:09   收藏:0 回复:5 点击:3448

    [曾宏,福州人,1960年生于济南。1979年学习写作。1997年获“刘丽安诗歌奖”。主要作品收入国内外数十种诗歌选集,有个人集《旅程总集》,另有小说、散文、评论若干。曾创办旅程网,纯写作博客群发起人。]
  
  旅程上的足迹 ——曾宏访谈录
  
   提问:梁辰 吴静颖
   回答:曾宏 
  
  
   梁辰:作为一名诗人,能谈谈你的写作经历吗?
  
   曾宏:我一生学过音乐、书法等,最终我选择了诗歌,并且坚持到现在,我感觉非常幸福。在这20多年的写作生活中,从不追赶潮流,而是用心去写自己独特的东西,表达我的所思所想。我一生热爱诗,把写诗当作我一生的职业,并一直相信投入与收获是成正比的;我想我能够从写诗中自得其乐,且担负起某一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对自己、对别人、为艺术、为人生负责任。)也就不枉为人生一世了。
  
  
   吴静颖:你说你把写诗当作一生的职业,那你认为诗歌和生活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你又是怎样看待辞去公职,专门从事写作的一些作家呢?
  
   曾宏:其实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不要认为诗人就高人一等。我把写诗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一种表达,一种热爱,至于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的丰富,对社会、生活、心灵用自己独特的眼睛去观察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至于辞去公职,置日常生活于不顾,把写作当成自己的生活的这些作家是可敬的,他们追求艺术的精神值得学习。但人与人不一样,写诗养活不了自己,我还要生存,我会考虑家庭,我必须身体力行去做各个角色,去承当各个角色的责任。当然,我也可以专心去写作,但写作有不确定性,不要理解为专心于写作就会必然成功。另外,诗歌和生活是有联系的,年轻人要在摸索中寻找,没必要放下工作什么的,因为全部放下未必能写出什么来,要多观察生活,多接触人和各种事物,才有水源,否则就江郎才尽了。
  
  
   梁辰:看到你抽烟,我就想起大多数文人都爱抽烟,抽烟能激发你的灵感吗?
  
   曾宏:烟只是一个借口,经过生活波折后,烟量易大增。我现在写诗不需要灵感,我喜欢和年轻的朋友聊聊天,接近时代,感知世界。写诗是一种享受,享受生活,要做一个写作者,先得做一个生活者。
  
  
   吴静颖:为什么你的诗歌中有许多歌颂女性的作品?
  
   曾宏:女性是男性的另一半,是男性生活的源泉。这又是非我的。我们生命的整个过程受恩于她们。我们应该更多的透过一些表象去认识她们。我献给广大女性的诗,是广大女性的合成形象,是透露我对女性的认识。其实歌颂女性也是歌颂所有的人。
  
  
   梁辰:你写作这么年,对你影响的作家有谁?
  
   曾宏:每个写作者,对古今文体都应该有所了解和学习;知道过去的知识,才能更好的看清未来的方向。我深受许多前辈的影响,比如惠特曼、狄金森等,很多很多的大师。众采百家之长吧!然后形成我自己的东西,找对我自己的方向。
  
  
   吴静颖:你为何把你的诗集取名为《旅程总集》,把你建立的文学网称为“旅程文学网”?
  
   曾宏:人生就是一个旅程,伴随生命与生活一起延续,这是一个过程。写作也是如此。
  
  
   梁辰:你曾不止一次展现出你朗诵方面的才华,你能谈谈朗诵诗和创作诗之间的联系吗?
  
   曾宏:朗诵的诗是富有音乐节奏感,情感饱满,易于交流,清爽透明,让人有所感动,而且亲切、直接、准确,能与听者引起共鸣的,要既可看,又可读。我以前的诗朗诵效果不怎么好,最近我正偿试写这方面的诗。朗诵诗对写诗是有帮助的。我创作的时候常开着音乐,带上耳麦,通过声音、背景的合成,反复推敲,发现问题就修改,而且一般一首诗写下来都无需修改,我在这当中取获得了极大的乐趣。
  
  
   吴静颖:旅程文学网开辟了很多除诗歌外的其他文学版块,作为你自己,除了写诗,你还写其他文体的文章吗?
  
   曾宏:除诗外,我也写些散文,散文就是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兴趣所致,随便写;我还写些评论等其他的东西,不是老写诗。
  
  
   梁辰:你怎样看待写作与发表作品?
  
   曾宏:不好的作品发表了,对于初写者来说能起激励作用。许多年轻人发表了就津津乐道,错了,其实刊物不具备判断将来的能力,发表只是供人交流,仅仅只是交流而已。现在没发表的作者别愁没办法,只要认真地把创作搞下去,并且写到一定的时候,不是你找别人,而是别人找你发表。也别担心作品会过时,我从不投稿,但我80年代中期的作品,在20年后,人家还把它当新作品来看!说明其不过时。还有,发表的文章并不一定就是好文章,发表谁不会呢?我们的作品要给人以启示才有意义!!
  
  
   吴静颖:你又是怎样看文学与网络的呢?
  
   曾宏:现在已经是网络时代了,网上发贴随意,而且其评论不分层次,水平不分高低;愿意交流的,有激情的都可以贴,能否认可无关紧要,关键在于里面体现的底气、潜力和分量。
  
  
   吴静颖:自古就有“文人相轻”说法,你认为如何呢?
  
   曾宏:其实并非文人才有“相轻”这一现象,商场上同行间的竞争也是一样的,只是文人谈话更引人注目而已;这也是由人性决定的、很本质的问题。人本身的排他性、利已性造成过于复杂的想象,而写作者沉于写作,自我优越感很强,所以很容易就相轻了。作为我自身,我很坦然,该骂则骂,如何做,做什么,做出了什么,身外之音都会有,别太在意。我相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梁辰:最后说说正朝气蓬勃的“80后”吧。
  
   曾宏:诗歌追求的是有个性、有创造力的东西,当然也需要一些“才气”。现在的80后诗人是一个个性鲜明、各有特色的群体。因为写作要不断的磨练,多读多写,学习再学习,所以作为我本身,每写作一次都是又一次的尝试。这样说来,任何写作者都在新的起跑线上,需要拿来,舍弃,再拿来,我现在就站在和“80后”一条起跑线上。
  
  2003年11月2日

作者签名:
阻拦我的马不肯离开
我挥鞭过去
马却拖着我走了数里
此时,我已经在另一条路上
——梁辰:《偶然》
http://liangchen.blog.tianya.cn/
E-mail:fjliangchen@163.com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