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杨林社区-徐博达-个人文章】 [生命的思考]丁亥杂诗:夜阑闻蛩忽惊心 □ 徐博达                  2007-07-15 15:38  
                  收藏:0
                  回复:21
                  点击:3955
      夜阑闻蛩忽惊心 
阶前似水月华凝
 低低流萤明复灭
 耿耿长河渐晓星
 入耳江声日日老
 过眼荻花年年轻
 万事争如杯中酒
 眼前事业何足凭
 且看陶渊门前柳①
 野夫樵竖伐作薪
 秦政当年封大夫②
 千秋谁堪说输赢
 岘山碑③成任风雨
 桓温④抚树自伤情
 范公忧乐关天下⑤
 苏家三山⑥只留名
 嘉禾岂为稼田绿
 槁柳更喜陇头青
 园中草木有更替
 身旁山川无古今
 
 
 ① 陶潜《五柳先生传》云门前有五柳,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 》中有“狂歌五柳前”句,亦以“五柳先生”自况,从中可见其对陶渊之追慕。
 ② 秦王嬴政封禅泰山,行至半山忽值大雨,避于五棵松下,雨歇,感其庇护之恩,赐以“五大夫”名。流光瞬影,而今已是千年过往,泰山五松青翠如昔,秦政尸骨早不复存,抚古思今,油然生悲。
 ③ 据《襄阳耆旧传》载:羊祜尝与从事邹湛共登岘山,垂泣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圣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念此使人悲伤。”羊祜虽作此感言殁后却有碑刻传世,并非如其所言“湮灭无闻”。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有句“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可为明证。有德政于民者其名彰显,此理自古皆然。
 ④ 东晋大司马恒温率军北征,至金城,见当年手植柳树已粗十围,慨然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折条,泫然泪下。伤时之心,通同古今。
 ⑤ 范仲淹作《岳阳楼记》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焉?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之千古绝唱。一身忧乐,关乎天下。舍范公者其谁?
 ⑥ 三苏祠中有“木假山”一景,乃整木雕就之三峰假山。自苏轼曾祖苏果传下。其父苏洵曾作《木山记》一篇以记之。今文存而树没,祠中假山早非苏氏原物。有形之物难得久远,无形之文章声名弥久而如新,能无动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