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声东击西-个人文章】
“天国”的母亲节(征文)
□ 声东击西
2007-05-09 12:09
收藏:1
回复:10
点击:5868
不知今夕是何年,天上宫阙,亦不知何年何月起,“天国”里张灯结彩,并通知地球人,“同日同时普天同庆N个母亲节”。
我也接到了通知,是我的母亲的母亲,也在“天国”里生活了近60年,这就是被病魔夺走的我的外婆。掐指算来,今年正好是外婆诞辰100周年。我对外婆的印象都是母亲听大舅(长我母亲16岁,母亲上有四个兄长,也是“独生女”)“亲授”的,到我这印象更是模糊。虽然没有享受过外婆牵着手的日子,更没有外婆拥在怀里唱摇篮曲的福份,但是外婆,我要感谢您,感谢您送给我一个无比坚强无比疼爱我们的妈妈。
外婆,您知道吗?您走的时候,您大概还不知道吧,在您走的第二年,外公也随您而去。当时妈妈才6岁,过早地独立,在舅舅的帮助下完成了中等师范的学业,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后来,嫁给了比您们家还穷的爸爸,之后养育了我们姐弟四人,那份辛苦和艰难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妈妈没有您的呵护,一手拉扯着我们四人。我们已习惯了与妈妈的学生共同分享“母爱” 。
常常是妈妈晚上回家时我们已入梦乡,而当我们梦醒了,妈妈又去早自习了。还记得,在20世纪70年代,妈妈响应党的号召回老家教书,我们一家七口(我还有一个爷爷)挤在两间平房里,一到雨天,外面雨停了屋里仍同水帘洞。此时爸爸又患肾炎住院,妈妈不会骑车子,每天拖着不知疲倦的身子徒步往返于医院、学校和这个让她牵挂的家,不到40岁的妈妈已添了许多白发。赶上雨雪天气,妈妈常常是一步一个趔趄地奔波在泥泞的乡村小径上,也不知摔过多少次。有时为了赶去给学生上课,妈妈总是啃着干馒头边吃边走……小小的我也在帮妈妈“支撑”着这个家,照看着弟弟妹妹。就这样我们坚强地走过了父亲三年的住院治疗期。妈妈以她顽强的毅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与爸爸一起与病痛作斗争,我们一起用爱坚强地支撑着信念。幼小的我第一次品尝了生活的艰辛。这些已成了我酸涩童年的记忆。记忆中坚强的妈妈除了照顾爸爸、学生、和我们四人,还要去十里外的山上拉石头,日复一日,妈妈拉了一年零三个月,终于拉够了,虽称不上“万丈高楼平地起”,但“一半是石头一半是泥土的水泥顶的平房”在妈妈手里拔地而起。这已经是当时中国农村大地最流行的。我们乔迁新居后,妈妈高兴地给自己放了三天假(只是没开夜车而已)……
对了,外婆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十年后,我们家的“春天到来了”。党对妈妈这批回农村的教师重新安置,举家迁往县城中学。妈妈总算苦尽甘来。最令妈妈自豪的是她一手成功地塑造了我们四人。我想外婆也会为此而自豪的,为我的坚强的妈妈,为您的这四个还算事业有成的两个外孙和两个外孙女。又一个十年后,我也做了母亲,当我的女儿拉着外婆(我的妈妈)的手,嘴里不停地叫着外婆,我就奢望拉拉您的手,大声叫着“外婆”。我相信“千里姻缘一线牵”,我也相信“千里思念一声牵”。好了,外婆,您听到了吗?我先给您唠叨这么多,以后的变化我会慢慢告诉您——
在灿烂五月里第二个星期天,“天与地”同庆母亲节,我替天下做了母亲的给做过母亲的母亲,托明月捎去问候,祝福、更重要的是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