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蓝湖之鱼-个人文章

吃牛肉面

蓝湖之鱼
2007-05-03 13:19   收藏:1 回复:5 点击:4658

    啖牛肉面记
   漫步在兰州的大街小巷,犹如被包围在林立的牛肉面馆之中,空气里始终都迷漫着浓浓的牛肉面的香味.诱惑总在心头缠绕.那粗旷的大碗,红红的铺满碗沿的辣子油,仿佛是一首戈壁大风歌。驻足之处,走进了一家牛肉面馆,便进入了兰州的深处,尽情领略兰州的个性。一屋子的热气蒸腾,时不时地传来大师傅的吆喝声,大宽,二细,菲叶子!
   犹如回到了历史,一切朴素而又撩人。随风飘杨的兰布市幌伸手可触;西北土腔的吆喝在耳畔回响;煮牛肉面的浓香朴面而来。目光早被拉面师傅吸引过去,他正在案板前如舞蹈者一样调制面团,十几条重的面团在他手中上下翻飞,面团打在案板上发出清脆如爆竹般的响声。须臾,那面团便在他的手上变成了缕缕银白色的线、一根根悠悠着由粗变细,炫人眼目。在浓浓的蒸气中,随手一甩,一束银丝便稳稳投进二米开外的大锅中。少须,一大碗鲜香无比的牛肉面便送至面前,举著进食,齿颊留香,大快朵颐。此味之奥妙难于言表,唯有亲口品尝方可感知。
   我曾经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品尝过兰州拉面,于兰州的滋味真是天壤之别,也感受不到独有的那种返朴归真的气氛。在兰州吃牛肉面的感觉。
   去年到敦煌旅游,在莫高窟256窟中看到绘有古人吃面条的壁画。此窟开凿于北宋距今已有千年。现在敦煌,吐鲁番一带,居民仍有制作拉面的习俗,其制法与兰州拉面一样,也使用叫蓬灰的土碱。然史料记载,我国最早出现较为完善的拉面在明代。有名的山东福山拉面是也。福山拉面与兰州拉面制作手法一致,其造形名称也一样,如韭叶子,养麦棱等。其不同之处在于,福山拉面用碱和盐调面,而兰州拉面用逢灰调面。真不知是福山人学西北人拉面、还是西北人学福山人。兰州拉面其传统名称为“清汤牛肉面”。是由陕西迁兰的名叫马宝子的回民厨师所创造。他于1919年在兰州东门开了一间铺面,名为“马宝子清汤牛肉面”,以其面筋,汤香而出名。后来多人模仿终不得法,行内人说,马宝子牛肉面的秘决全在制汤的配方上。制汤技术历来那是中国烹任的一个尖端,厨师能吊出本味高汤,才称为师。早先,兰州人吃牛肉面,伙计先要上一小盅“宝心汤”,随客人口尝。现已不复存在了,未免遗憾。 于陶然中环视四周,却发现这处店堂甚是简陋;几张条桌,几幅字画便是前堂,两口大锅,一张案板为操作间。看似不经意的摆放,便造出了一种意境,透出西北人的直爽来。龙其是那些大师傅如唱戏般,如舞蹈般的工作姿态,更是具有无限的原始之美。这一片小店似乎深得那遗落戈壁,沙漠中古陶,青铜的神韵。
   顾客如流水般去了一拨来了一拨,他们吃面喝汤的声音很响,响的使人垂涎欲滴,响得使人不由地也丢去掩饰。厕身其间,此情此景,配上大漠厉风般古朴的吆喝,才是真正的兰州正宗牛肉面。就好像在北京吃炸酱面,在郑州喝糊辣汤一样具有原汁原味。
   餐毕,老板引我登上屋顶平台,眺望黄河,老板于此处名日,观河台。已是傍晚,黄河两岸花灯怒放,五彩斑驳的光映在河中,煞是壮观。那座近百年如古董般令人珍爱的铁桥,也在彩灯的装点下生动无比,在薄薄的暮色中,蠢动着,把原本浅黄的河水中也映成了爽爽的兰色。这样的一座桥,远观比行走在上面更让人舒服。
   返回的路上,心中暗想,只要能天天吃上正宗的牛肉面,纵然蜗居斗宝,粗茶布衣,又有何妨!
  
  
原创[文.浮生杂记]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