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木子夕-个人文章

愚公移山

木子夕
2007-01-28 19:58   收藏:0 回复:2 点击:4547

    愚公移山
  虽说这“愚公”移山,其实也不尽然。山毕竟不是愚公移的,他只只是充当了一个倡导者而已,那难道山是神仙移的?也不好说——也许还是达尔文说得好,一切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话说当年愚公住的小山村极为偏僻,买点油盐酱醋都得花个把月,真是苦煞了这村儿的殷实百姓,个个都巴望有朝一日能早出晚归——如此足矣!
  愚公就提出“移山”一事,其实这也算旧事重提了,村里的祖祖辈辈哪个没想过,只是第一天榔头信心满满,没多久又悻悻而归。他们真那么没耐心吗?拜托,那可是座山啊——哦,应该是两座——太行,王屋,方七百里,高万仞,那非同小可呀,就算你挖个十年八载,那也只于九牛取一毛。
  其实“愚公”也不愚,他深知团结就是力量,于是召集了村里资深干部前来会计事。“恩……那个……我觉得吧……这……这事儿……得……得从……”“您老有何高见?”“别……别吵!我……我觉得……”“觉得什么呀,您到快说呀”“别急~”(响起雄壮的音乐声:you jia what ,jia what 当当当当!当当!)“我是说,这事儿得从长计议!”掌声雷动……持续……“现在俺宣布,村长的口吃——好了!!”“行了,搞这么隆重干什么,回到正题。”“挖了山,石头放哪儿啊?”“扔渤海边上去好了。”“那怎么分工呢?”“你带壮年的挖山去,我们……”……
  大家不断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经过一次次完善修改,拟订了详细完整的方案,愚公签上了自己的大名,成为移山先锋,并承诺凡是愚氏子孙不移太行,不得转业。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后,移山大军浩浩荡荡向太行王屋挺进,准备*举拿下。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的话一直回荡在山谷间,交杂在金属与石块的碰撞声中,烙印在子子代代的心里。
  海水汹涌到岸上,又“噗”地退了回去。
  “已经漫到山脚了……”老人的语气说不出的复杂。
  已经是第一百三十七代了,两座山被不可思议地挖成了松树状,即上边还是尖的,向下扩大,底下一层又没了,只剩“树干”像这样
  
  ***
  ******
   **********
   ************
   ***************
   *******************
  **********************
   ***
   ***
  过了几天,早已蓄势待发的海水肆无忌惮地冲到岸上,持续上升,只有极少数人幸存下来,海水一直漫到山腰,停留了好久,以致逃上山的也因缺乏食物饿死了。水面如此平静,偶尔有几只形单影只的大雁飞过,留下的悲鸣回旋在水面。
  而水底下正进行一项伟大的工程。无孔不入的水在树干边漫游,带走一些泥土,不断冲击 ,侵蚀。也不知什么时候,树干没了,大山成了没有根的孩子,随着水蜗行牛步移动一点点——千万别小看这一点点~~
  太阳出来,温柔的阳光洒了一地,是的,一地。因为水已经退了。经过水的洗礼,这里显得格外滋润。很快,由于优越的地理形势,不少外来人迁到这,这儿一时间成了商业 聚集的重要场所,渐渐繁盛起来。
  这里不是荒僻吗?不是不便利吗?曾经是。但是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水灾和愚氏多代的共同努力——移山成功了!!!
  后来有人在太行山上找到一块麻布,上面画的移山计划极为详细,包括原因方略几工作人员签名。
  经过大肆渲染和夸张,便有了“愚公移山”一说。
  

作者签名:
大家要积极学习马克思思想!

原创[文.浮 世]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