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少校-个人文章】
血战刘老庄——苏北抗战中最悲壮的一幕[转载]
□ 少校
2007-01-12 10:03
收藏:0
回复:0
点击:4620
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2营4连的82名指战员,在淮阴县刘老庄奋勇抗击千余日军。从拂晓激战到黄昏,82勇士全部壮烈牺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战歌。
请缨杀敌
在硝烟弥漫的抗日烽火中,迎来了1943年的春天。一望无垠的淮海平原上,虽是冰消雪化,但依然春寒料峭,冷气袭人。日伪军的据点星罗棋布,盘踞着苏北的大小集镇。他们不断的"清乡"和“扫荡”,早已把富饶的淮海平原摧毁得满目疮痍。
3月16日晚,驻扎淮阴的日军川岛师团及伪军1000余人,兵分11路,杀气腾腾地向淮海抗日根据地扑来。为给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撤离创造条件,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奋勇阻击各路敌人。17日晨,日伪军进行第二次合围,19团在老张集、朱杜庄一带激战,黄昏后突围至老张集西北的刘老庄。刘老庄是淮阴县刘皮镇的一个普通村庄,离淮阴县城50多里,是日军北犯的必经之地。为粉碎敌人的合围企图,旅首长决定让19团派一个连在刘老庄担负阻击任务,其余部队迅速北撤。
接到命令后,19团立即召集各连主官开会,在介绍完双方的态势后,团长胡炳云说:“同志们,上级党委要求我们团派一个连在刘老庄组织防御,负责阻击、迟滞川岛主力北犯,掩护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不等团长说完,4连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腾地站起来,齐声说:“首长,把任务交给我们连吧!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其它各连主官也纷纷站起来争任务,团首长看到各连斗志高昂,心中非常高兴。经过慎重考虑,团党委终决定把任务交给4连。政委望着白思才和李云鹏,严肃地说:“以一个连的兵力去阻击川岛师团装备精良的主力,不知你们有没有信心?”白思才和李云鹏不约而同地说:“请首长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指导员接着说:“我连的干部都是经过长征的红军战士,战士们大多是1939年入伍的,党团员占了三分之一,思想基础牢靠。大伙从小就经历鬼子‘扫荡’,早就憋了一身劲,一直盼着打狗日的这一天了。”
“好!你们立即开赴刘老庄,组织防御,以顽强的行动坚决拖住日军,掩护兄弟部队安全转移!”团长手一挥,下达了作战命令。
巧伏妙击
3月18日凌晨,4连赶到了刘老庄,还没等他们把“抗日沟”构筑完,哨兵就报告敌人来了。听到这个消息,连长和指导员立即命令战士们前出占据有利地形,准备给嚣张的日寇迎头痛击。
连长白思才赶到最前沿观察敌人的动向。李云鹏抓紧时间向全连干部战士作动员:“同志们,我们是苏北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革命队伍,淮海地区千百万人民群众在看着我们,能否完成这次战斗任务,关系到我们身后千百万群众和淮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安危,关系到我军主力能否粉碎小日本的合围阴谋。上级将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们82名同志,是党和人民对我们最大的信任……”战士们听了动员,个个热血沸腾。在连长的指挥下,他们迅速进入阵地,作好伏击准备。
不一会儿,骑着高头大马、身挎东洋刀的日本军官和全副武装的鬼子兵出现在战士们眼皮底下。敌人肆无忌惮地大步前进,连长挥手示意“口袋”底部的战士让过鬼子的尖兵,等待敌人大部队进入伏击圈,300米、200米、100米、75米……有些战士等得不耐烦了,连长示意不要急,把敌人放近点再打。当鬼子离他们只有三四十米时,白思才手中的枪突然开火,全连的火力一起朝敌人扫去。敌人尖兵应声倒地,指挥官人仰马翻。遭到意外伏击,日军一时晕头转向,匆忙扔下几十具体尸体,仓皇撤退。这场伏击4连官兵无一伤亡。敌人清醒后,又从四面八方向4连阵地迂回过来,准备形成一个大包围圈。白思才迅速指挥全连向刘老庄北面的“抗日沟”预设阵地撤去,准备迎击日寇大规模进攻。
上午9时左右,急于北犯的日军在川岛的指挥下,发起对4连第1次冲锋。才前进30来米,就被一阵猛烈的火力打了回去。川岛十分恼火,他亲自爬上屋顶察看地形,并对兵力进行重新部署,将重武器配置在刘老庄东西两侧。敌人在交叉火力掩护下又爬了过来,距离越来越近。当鬼子离阵地还有百来米时,4连集中枪榴弹压制火力点,敌人的火力点顿时哑了。与此同时,我轻重机枪一起开火,鬼子死的死,伤的伤,进攻队形乱作一团。有的拼命往回跑,被我神枪手一枪一个当场撂倒。还有20多个亡命之徒,冒死爬到阵地前沿,连长一声令下,战士跃出战壕,端起刺刀冲向敌人,不到十分钟,这20多人也成了刀下鬼。敌人第2次冲锋以惨败告终。
“验收”敌弹
趁敌人休整间隙,连长、指导员检查连队的伤员情况。令人欣慰的是,虽有部分战士挂彩,但没有人员牺牲。4连碰到最大的难题是,弹药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上哪去弄枪支弹药呢?指导员李云鹏焦急起来。
突然,他的目光被阵地前沿躺着的数十具敌人尸体吸引住了,每个尸体上都有枪和子弹。这些子弹如果能弄到手,问题不就解决了?他找连长商量,连长觉得可行。于是,他们立即把到敌人尸体上去“借”弹药的想法告诉了大家,战士们齐声说好。1排长尉庆忠是个老红军,性格十分幽默,他风趣地说:“指导员,您可真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法子真是太妙了。我曾在团部当过军需干事,验收弹药是我的老本行,就把任务交给我吧!”指导员点头同意。
尉排长带领突击小组,借阵地西侧的有利地形迅速向死尸匍匐过去,刚收集几支步枪和几百发子弹,就被敌人发现了。鬼子知道新四军所剩的弹药不多了,于是拼命射击。霎时间,密集的弹雨倾泻而来,压得突击队员抬不起头。连长立即组织火力从多方向对鬼子实施打击。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将“验收”到的9000余发子弹和22支步枪陆续往回运。不幸的是,当尉庆忠掩护战友回撤的最后关头,一发子弹夺去了他的生命。战士们万分悲痛,心中暗暗发誓:一定杀更多的鬼子,替尉排长报仇!
雄关不倒
接着,敌人发起第3次冲锋。但得到弹药补充的4连犹如一座雄关,迎头挡住了川岛师团的去路。川岛目露凶光,气急败坏地对缠着绷带的中队长山本少佐吼道:“你的部队呢?你的士兵呢?你为什幺不冲上去?你说,你说呀!”山本面如土色,语无伦次地说:“报告,报告师团长,实在是冲,冲不上去呀!”闻听此言,川岛怒不可遏,举起手枪“啪啪”两下,山本一命呜呼了。
发泄后的川岛凶狠地环视着呆若木鸡的指挥官,一字一句地说:“集中所有的山炮、迫击炮、掷弹筒,给我狠狠地打,把他们统统炸死!”顷刻间,弹如雨下,密集的炮弹呼啸着飞向4连阵地,阵地几乎变成了火海,烟尘滚滚,大地震动。4连的防御阵地仅是一段不长的“抗日沟”,哪里经受得住雨点般的炮弹!许多同志牺牲了,还有不少人受了重伤,但大家只有一个念头:拖住敌人,确保人民群众和部队安全转移!
战斗中,白思才被炮弹炸掉了左手。苏醒后,他只简单包扎了一下,就摇摇晃晃地上了前沿,鼓舞士气,继续指挥战斗,好几次他被炮弹掀起的土块埋住。有一次,炮弹落在他附近,剧烈的爆炸声和硝烟、尘土过后,他发现身旁的一个战士被炮弹炸断了一条腿,便立即从土里钻出来,用仅有的一只右手,扯开被单,将伤员的腿包扎上。正是凭着比钢铁还硬的坚强意志,指战员们死死坚守在阵地上。工事毁了再修,掩体塌了再挖,轻伤员顾不上包扎伤口,坚持战斗,重伤员则在一旁给战友压子弹、递手榴弹。
不久,指导员李云鹏也负了伤,但他仍利用战斗间隙召开支委会,研究战场形势,号召全连英勇杀敌。全连官兵纷纷表示:人在阵地在,宁死不当俘虏!有的战士还在战壕里写了火线入党书。鲜红的党旗在战火中飘扬,新党员在阵地上宣誓: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我们坚决与敌人血战到底!誓死与阵地共存亡!正是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4连的官兵任凭敌人炮弹再多,轰击再猛,始终稳稳地屹立在阵地上,敌人的第4次冲锋依然不能前进半步!
丰碑永存
傍晚时分,敌人停止了炮击,4连只剩下30余人。没有负伤的同志,眼睛也被硝烟熏得红肿起来,鼻子被呛得鲜血直流。整整一天战斗,将士们未能吃上一口饭,喝上一口水,喉咙干得冒火,连话都讲不出来,全靠打手势。此时,阵地前死寂一片,大家知道,恶战就要来临!
连长和指导员算了算时间,估计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应已安全转移,于是下达命令:把余下的子弹集中给重机枪和轻机枪使用,其余的步枪全部拆散,安上刺刀,准备和敌人展开肉搏战。该拆散的枪支拆散了,拆下的零件一一埋入地下,机密文件也全部销毁。
决战开始了!心有余悸的敌人又缩头缩脑地围了上来。当敌人接近阵地后,机枪愤怒的火舌首先卷起一股狂风,呼啸着飞向敌群,鬼子纷纷倒下。不久,子弹打光了,敌人又重新冲了上来。连长、指导员一声大吼:“同志们,冲上去,杀——!”战士们端着上了刺刀的枪,冲向敌群,只听得敌人鬼一样的哀嚎声……
枪炮声渐渐停息了,如火的晚霞映着战后沉寂的战场。战斗结束很久,敌人方才心惊肉跳地走近战壕。突然,一个跳进壕沟的鬼子,发现端枪怒目而视的勇士,吓得连忙开枪。其实,敌人发现的只不过是4连勇士们直到牺牲依然保持着杀敌的姿态。他们有的紧握枪,有的咬住敌人的耳朵,有的双手掐住敌人的脖子……
当川岛拄着指挥刀站在这片鲜血浸染的阵地上时,怎么也不敢相信:阻击他精锐之师长达12小时之久的竟然是新四军不足百人的小分队!日军没能俘虏到一人,没能获得一件完整的武器,唯一的收获,就是运走了近200具尸体和300多名头破血流、断臂残腿的伤兵。
人民没有忘记这些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祖国尊严的英雄!战斗结束的第二天,刘老庄的父老乡亲就为82勇士举行公葬,并选送82名优秀子弟兵补入该连。新中国成立后,淮阴县人民政府在烈士殉难处建立刘老庄烈士陵园,修建烈士墓、纪念碑、壮志亭和纪念馆,以永久铭记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