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frog-个人文章

一定要挂水吗???!!!

frog
2007-01-05 08:23   收藏:0 回复:0 点击:2803

    这是一篇我在以前的深蓝博客里的文章,现录于此。还是只想说一句话,年轻人,最好不要挂太多的盐水。不要让药的副作用很早就在你的身体里生根、发芽。
  
   自己很少上医院,也很怕挂水,但女儿生病了,不敢怠慢,一发热,快点上医院,只怕有什么后疑症不要给拉下了。
  
   所以,最怕女儿生病。但越怕,越糟糕,一挂水就是三、五天不见好转。漫长的挂水时间不禁让我想起自己小时侯,生病常常是赤脚医生那里拿两片药,或打一针就解决问题了。有时就自己在家捂个被子,就一切ok了。哪有这么麻烦呵,自己现在不也好好的么?
  
   我开始走中医之路,不惜赶很多的路,找好的医生。几次下来,效果不错,有三大好处:一、副作用少,却效果比挂水还快;二、价格简直不可比,省钱多了;三、不易复发,生病频率明显降低。于是,我的手机里必备几个中医的电话号码。
  
   但女儿可能体虚,以前挂水烙下的“不良后果”,一感冒连着呕吐,吃什么就吐什么。慢慢地,中医也开始挂水。发热,退热了再说;胃肠反映,挂水容易解决。久病成医,肠胃感冒我给她常备“复合维生素B”,增加胃口。
  
   好长时间女儿不生病了,前两天,女儿又发热了。医生朋友正好出去学习了,不在家。我可不愿随便去给哪个医生看,因为我知道,一到医院,不可反驳地就是挂水,而且用什么药你浑然不知。但医生朋友电话那头一点不急:给半片“巴米尔”,吃点消炎药就行了。我不敢怠慢,马上给退烧。但我知道,“巴米尔”退烧后会反复的!
  
   经常上网使我想起了网上搜索,一搜索,就见到了“三七生”先生的一段话:“记忆中,孩提时邻居一家孩子七个,父母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孩子一时的头痛脑热。孩子出现发热了照常玩得不亦乐乎,有咳嗽鼻塞流涕咽痛了也不当一回事,过了半天或一两天或七八天也就好了。作为一起的玩伴,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什么时候生病或任何生病的迹象。一家人中其中有三个孩子人中处常年挂着一条黄色的鼻涕,旁人提醒说你有鼻炎了,还不去看看,孩子就用手一擦了事。父母习以为常,见孩子吃拉睡都正常,没听到他们说有何不适,就不去管了。长大后再一见面,也没说有什么慢性鼻炎等的病证。高中时,同学一时受寒脸红发热了,精神状态都还好,上了体育课或是打一场蓝球,流了一身汗就好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孩子或是自已一受寒就困了焉了,一有发热或是咳嗽就急于用药,而且必要上抗菌素。一位孩子经常感冒发烧,母亲问县医院儿科主任该如何是好,这位儿科主任竟然告诉母亲家里常备再林(一种抗菌素),一有感冒的症状就服用。稍有点医学常识的人就可知这是如何荒谬至极!我们是否有这样的疑惑,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药的普及不是让我们的身体日益强健,而是越加脆弱;科技的进步、抗菌素的更新换代却让我们和大自然越来越不相容,各种新发疾病一个接着一个。癌症和疾病谱的增多不要仅归罪于环境的污染、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医外因素,现代医学的乱治误治和错误观念的误导真该好好反省反省了!”
  
   “笔者所在地的一位移民到澳大利亚的澳籍华人,之前孩子在我地一有发热或是咳嗽必是退热止咳、消炎输液,家长已习以为常。当他们因孩子发烧第一次在西医的源产地就诊时,医生做了必要的检查后,仅是告诉他们回去多喝水,不必用药,他们不能接受,竟然是跪在地上求医生给他们的孩子立即退烧。民众之心理和对发烧的错误认识可见一斑。”
  
   “美国专家眼中认为:“退烧”“吊水”是中国式的,中国才作这样处理,美国没有退烧针”。
  
   “一品瓶盐水的效率不如一碗生姜水加冰糖.”
  
   于是,我更加相信:感冒不一定要吃很多药,完全可以靠自己的抵抗力来自愈!但女儿以前吃过那么多药了,是否抵抗力差了呢?
  
   我回家,见女儿精神状态还可以,只是热度又上升了。我开始烧“三七生”先生介绍的“生姜冰糖汤”。有了三七生先生的话,我这次一点都不着急。晚上把女儿叫起来喝了两次。我甚至于连温度机也扔一旁去了,不再给她量体温。晚上女儿的体温有点高,但喝了汤以后,出了点汗,降了一些。到早晨,只是稍微有些热了!真神奇!
  
   白天我不给她任何药,继续喝汤。女儿自己也非常自信,相信妈妈说的没错,自己是有抵抗力的!以前生病从没这么好的精神状态!一天下来,到晚上,女儿的烧真的完全退了!
  
   真不知为什么医院里有这么多的挂水者,而且越发达的城市越多,特别是儿童医院,一天24小时都是挂水的人。小孩子生一场病挂水挂悼千把块的事时常听说,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相信我们的中医?为什么我们的医生就不能让病人少受点痛苦??
  
   为什么,为什么……关于我们的医学,我有太多的为什么!!!
原创[时事关注]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