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美丽愿望树-个人文章

我的父亲

美丽愿望树
2006-12-25 10:56   收藏:0 回复:2 点击:2535

    俗话说:“五十知天命”,现在年过五十的父亲在回忆他的成长经历时,不免有几多辛酸,他就像喝了一杯苦酒,总是拿自己的童年来教育我们,希望我们能勤俭节约,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艰苦的成长岁月
  父亲出生在解放初期的五十年代。生长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里的他,童年时代几乎没有什么幸福可言。由于家里孩子多,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父亲几乎很少能吃饱一日三餐。吃的东西是用玉米面、橡子面和梨碴子面混合而成的三道面的窝窝头,即使这样也不能顿顿吃得上。平时只能喝粥充饥,只有过年才能吃得上象样的白米饭。现在我经常能听见父亲说“你们现在多幸福呀,想吃啥有啥,我小时候只能‘灌大肚’。”所谓的“灌大肚”,就是由于稀粥不能当饭吃,因此越饿越喝,肚子也就越喝越大。
  吃都吃不饱饭,穿更成为问题。父亲是家中的老二,平时衣服只能检大伯穿小的穿。脚上穿的不是胶皮做的鞋,就是破的不成样的布鞋。即使在严寒的三九天,也只能光着脚穿着破了的鞋在雪地里走着,即使再冻脚,也没有比较保暖的袜子穿。因此父亲那时最盼望的就是过年。过年不但能吃上可口的饭菜,还能穿上大伯换下来的比较新的衣服。平时吃不上油水,一到过年时就有大鱼大肉可以吃。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面对这样丰富的佳肴,谁能抗拒它的诱惑?父亲也不例外,每当看到桌上的夜饭时,就会暴饮暴食,似乎想把几顿的饭菜一下子都吃到自己的肚中。
  也许淘气是每个男孩小时的天性吧。父亲小时候非常淘,不是上树掏鸟窝,就是和伙伴们打架。父亲穿的旧衣服原本就打着补丁,再加上他总是疯闹,他身上的衣服几天就会被刮破,因此他总是遭到大人们的批评。那时爷爷家的家教很严,无论谁惹事,爷爷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将他们的屁股搸得像彩虹那样红肿。所以父亲在外边即使无缘无故地遭受到天大的委屈,回到家里也不敢和大人们诉苦,只能把所有的委屈都埋藏在心里。
  那时爷爷奶奶因为工作繁忙,没时间管家务和孩子,因此全家的重担都落在大伯和父亲的身上了。他们不仅洗衣做饭,照顾弟妹,还要上山砍柴。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大伯和父亲上山砍柴时从来都不怕有猛兽出没,偶尔还能打到猎物,改善家庭生活呢。可以说,锅碗瓢盆和上山打猎陪伴他们兄弟俩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父亲上了小学后,也有了广泛的业余爱好。他不仅在音乐上颇有天赋,是个吹笛子的好手,也对体育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此 每次学校举行文体活动时,都少不了父亲的身影:文艺队里有他悠扬的笛声;校足球队里也有他漂亮的传球动作,父亲自然也就成了全校师生眼中的红人,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
  1966年,文化大革命像一枚原子弹在神州大地上爆发了。工厂和学校罢工停课,人们也纷纷加入到了批判知识分子的行列中来。知识文化变得一文不值,老师和教授也成为了人们所批判的对象。在那个动乱的时代里,父亲也和小伙伴们拉帮结伙搞串联,出去到处闹事。为了不让父亲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迷失方向,爷爷奶奶将他送到农村乡下。因此父亲的少年时代是在宁静的乡下度过的。那时乡下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人们的精神也极其匮乏。奈不住寂寞的父亲只能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书本里去。也就在那时,父亲不但读了许多文学名著,还读了一些关于无线电方面的书籍,并对无线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天资聪颖,记忆力又好,对看过的东西过目不忘,并能够学以致用,小小年纪就能自己组装半导体收音机了。父亲成为了乡下人们心中的英雄,无论男女老少,都愿意和父亲在一起。因为呆在父亲身边,不仅有广播可以听,还有父亲那绘声绘色的历史故事陪伴他们。
  七十年代初,“文革”结束了,父亲这个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的少年摇身一变变成一名初中生。可是没等初中毕业,父亲就下了乡,成了一名知青。再次回到农村,父亲已长成了一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也变成了年富力强的劳动力,和其他同龄人一起到地里抡大捶干苦大力。每天他们都是迎着星光出门,披着月光回宿舍。繁重的苦大力使他们这群青年除了吃饭睡觉以外摒除了所有的欲望。他们都想在这样的劳动中好好的表现自己,早日回城返乡,不再受这样的劳累。
  成家立业之后
  到了八十年代,父亲当兵退伍以后,进入了辽河油田热电厂,成为了一名石油工人。父亲在自己的主业仪表检修中干得非常出色,自己研究出的成果还获得了国家发明创造的专利。那时整个电厂没有几人不认识父亲的。
  事业有成后,经过朋友的介绍,父亲认识了母亲,两人很快就进入了热恋的阶段,并于1981年10月1日步入了婚姻殿堂。
  正当父亲满怀期待迎接小宝宝出生、兴奋地想当爸爸时,上天却将人间的不幸降到他的身上了,他的女儿——我,一出生就患有脑瘫,医生断言我一辈子要躺在床上度过。这对于一位初为人父的男人的打击是多么沉重呀,但他和母亲都没有抛弃他们的亲生骨肉,两人决定让我幸福的长大。
  为了使我长大,父亲和母亲牺牲了所有的业余时间,几乎把一切的精力都放在了帮我锻炼身体上。
  九十年代中期,随着我和弟弟渐渐地长大,父亲又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了工作上。父亲的工作几经变易,也曾下过海,修过电器,做过小买卖,开过饭店,品尝过人世间的一切酸甜苦辣。但到了最后,父亲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都没有到厂里上班工作,拿固定的工资省心。于是父亲又重回到了厂里。
  现在父亲虽然已年过半百,但依然在奋力地工作,为了他的家人,为了他那身有残疾的女儿。
原创[文.浮生杂记]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