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闻中-个人文章

一周话题之七:乡村哲学家——刘亮程

闻中
2003-09-29 19:13   收藏:1 回复:14 点击:4231

    在阅读的途中,我有时举目四顾,却除了天圆地方的苍莽和自己的形单影孤之外,什么都没有发现,于是,不禁常常暗笑自己的形象宛若一介苦行僧人,在这一孤苦行旅中也曾自觉地避开了世俗的喧嚣和书市的热潮,读着一些静静的书;我渴望在自己的行囊里只携带仅有的几本书,然后踏上朝圣之路。恍惚记得自己是在多年以前便已悟得简朴单纯所特有的妙处,并一直将它作为人生信条来持守的,它已成了我的生命和生活习惯。但在身后知识界滚滚的庞大声浪中,也不经意地会有几朵浮云偶尔飘到身前进入眼帘,并惊喜地发现:这些翻卷过来的浮云大都是世俗的障眼法,真正的面目却是天边远挂的寥落星辰,它们以其意外的光芒和温暖下照并沐浴着我,我虽然并不明白这些原本寂寞的星辰为何成为浊世中的浪花,但对它们的意外阅读亦已构成了自己的下意识的期待,开始可能还是不经意地,渐渐地便变成了自觉的行为,于是我与当代读书界的一些优秀的信息在地上接通。
   在这类相遇中,我这苦行僧曾有过两次与真佛相遇的震撼体验,一次是1996年与印度大智者奥修相遇,奥修是大成至境的到达者,非凡胎肉眼可比,这里略去不谈;另一次就是与这个刘亮程的猝然相逢。
   这刘亮程可是个不折不扣生长在祖国新疆黄沙梁里的一个普通农民,他的出现对中国当代文坛真可谓是一个深刻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我们先来读这么几段文字:
  
   1、“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2、“能让一棵树长得粗壮兴旺的地方,也一定会让一个人活得像模像样。往回走时,我暗暗记住了这个地方。那时,我刚刚开始模糊地意识到,我已经放任自己像植物一样去随意生长。我的胳膊太细,腿也不粗,胆子也不大,需要长的东西很多。多少年来我似乎忘记了生长。”
  
   3、“我的寂寞和恐惧是从村里带来的。
   每个人最后都是独自面对剩下的寂寞和恐惧,无论在人群中还是在荒野上。那是他一个人的。就像一粒虫、一棵草在它浩荡的群落中孤单地面对自己的那份欢乐和痛苦。其他的虫、草不知道。
   一棵树枯死了,提前进入了比生更漫长的无花无叶的枯木期。其他的树还活着,枝繁叶茂。阳光照在绿叶上,也照在一棵枯树上。我们看不见一棵枯树在阳光中生长着什么。它埋在地深处的根在向什么地方延伸。死亡以后的事情,我们不知道。
   一个人死了,我们把它搁过去--埋掉。
   我们在坟墓旁边往下活。活着活着,就会觉得不对劲:这条路是谁留下的。那件事谁做过了。这句话谁说过。那个女人谁爱过……”
  
   4、"也许我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它替匆忙的我们在土中扎根驻足,在风中浅唱。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任何一粒虫的鸣叫也都是人的鸣叫"
  
   5、"许多年之后,你再看看,骑快马狂奔的人和坐在牛背上慢悠悠赶路的人,一样老态龙钟回到村庄里,他们衰老的速度是一样的,时间才不管谁跑得多快多慢呢。"
  
   6、"草,大概五年时间长满被人铲平踩实的院子,
   蛀虫打算用八十七年,把这棵木梁蛀空,然后房顶塌下来。
   风四十年吹尽一扇门上的红油漆,雨八十年吹掉墙上的一块泥皮。
   大概要一千八百年,墙根就彻底毁了。
   一根扎入土的钢筋,带给土地的将是永久的刺痛,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消磨掉它。除了时间。"
  
   7、"人的灵魂中,其实还有一大群惊世的巨兽被禁锢着,如藏龙如伏虎。它们从未像狗一样咬脱锁链,跑出人的心宅肺院。偶尔跑出来,也会被人当疯狗打了,消灭了。在人心中活着的,必是些巨蟒大禽。"
  
   我一直相信,文字中有一个最高的境界,那便是与自然万物、宇宙苍生歙合无间的境界,冯友兰先生曾经将人生的最高境界定位为“天地”境界,我想,就文字而言,刘亮程在我个人眼里便属于此等与上下接通的“天地”文字。它避开了一切的浮华丽辞,而着力于对存在的深度挖掘,将人类独有的情感活动向自然生命无限地延伸,而获得了全新而又古老的体悟,用法国著名文论家斯达尔夫人的话说便是:“艳丽浮夸和光怪陆离的东西往往属于刚入门者,单纯的真实情感最古老而永恒。”这种情感原应是我们所熟悉的,而事实上却又已长年久违!
   我将刘亮程作为本周话题来讨论,是希望林子里的对文学、哲学甚至生命真知、人生谜底有探究兴趣的朋友不要从他身旁错过,我几乎可以保证,这是一个有益而且必要的启示,生命因他而拥有一个新的起点!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