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鸣笛-个人文章

地下引出幸福泉

鸣笛
2006-10-18 07:30   收藏:0 回复:1 点击:3765

    贵州省玉屏县开采利用地下水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调查
  
  “今年西南地区遭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在持续干旱时间达100多天,近千万人口饮用水发生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地调局在川、滇、渝地区施工的77万眼成井,95%经受住了干旱的考验,解决了3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地质勘查导报》的报道引起了贵州省地矿局水文地质工作者们的普遍注意,立即联想到当年二勘院与玉屏县水利局合作,在山区农村实施的深井采水工程是否也经受住了旱情考验?是否发挥了效益?如果深井在大旱之年仍能发挥效益,那么开采利用地下水是否成为解决贵州工程性缺水的有效方案?保障人畜饮水安全会不会增加一条途径?一连串疑问促使他们组织调查组奔赴玉屏,在县水利局的协助下对深井开采利用地下水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
  为解决占玉屏县总人口28.6%的山区老百姓缺水问题,帮助他们过上富足安康的好日子,贵州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和玉屏县水利局通力合作,从1998年至2005年,先后施工32口成井,在开发利用地下水改善山区百姓生产生活条件上取得了明显效果。
  往昔 解放前,该县几乎没有水利工程,自然灌溉面积仅有11330亩,绝大部分地区因田高水低,灌溉困难,完全靠天吃饭,老百姓无奈地传诵着“河水下流不灌田,靠天下雨把田耖,三年也难收一年”的民谣,一代又一代地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艰难延续。
  新中国建立以后,玉屏县各族人民在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和水利部门指导下,利用农忙间隙投工投劳兴修水利。在体验过无数次成功与失败后,到1998年,形成了河谷洼地、山间坝子、低山、丘陵地带以提为主,蓄引并举;排坡河流域和低山丘陵地区以蓄为主,引提结合的水利工程格局。将有效灌溉面积提升到5.48万亩,人均保灌面积0.5亩。按贵州省制定的标准衡量,玉屏县已基本实现了水利化。
  但由于水利工程的效能受地形地貌的限制,未能达到完全解决玉屏县山区村寨用水难题的程度,70多个离水利工程距离较远或居住、耕作在山区的村、组,仍然不能从建成的水利工程中受益。没有受益的村子中有一个叫黄旗坳的村落,390多位村民就靠县政府组织机关干部挖成的一口面积约100米2的望天山塘解决人畜饮水问题。遇上十天半月不下雨,山塘干涸,村民只能爬坡越岭到十里开外的地方挑水做饭。这里滴水贵如油,宝贵的水资源维持人、畜生存已属不易,那有余量再去浇灌干渴的土地。一到冬季枯水期,山塘枯竭,村民生活缺水情况更加严重。“好个黄旗坳,水比油还俏,六月吃凉水,冬天喝牛尿”的民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村缺水的真实面貌。
  以黄旗坳为代表的缺水村、组,在焦急地等待着奇迹出现,期盼着过上和水利设施完备地区一样的好日子。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1996年,当时的地质矿产部把玉屏县1:10万水文地质调查填图任务下达给贵州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经县水利部门要求,二勘院在完成地质调查任务的同时,对黄旗坳,以及生产生活用水同样困难的杨家庄、谭家坳、詹家坳、杜扒坳、兴隆、卓岭等几十个村、组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调查,掌握了当地缺水村寨的大量水文地质资料。
  决策 根据地质调查获取的资料,二勘院水文地质技术工作人员苦苦思索着如何经济合理地开采利用地下水,以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状况。玉屏县水利局依据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地质队曾在唐家坳和卓岭果园成功施工两口深井的经验也在进行同样的思考。两个单位思想撞击出了火花,促成玉屏县政府决定:抓住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项目的机遇,因地制宜规划安排,在适宜区域施工深井,开采利用地下水解决人、畜饮水和部分农田灌溉问题。
  1996年5月,历经八年努力争取的WFP—中国贵州5181项目(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贵州玉屏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终获批准,玉屏县山区农村水利建设进入:重点解决迫切需要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且散布在山区村寨的新阶段。但这些村寨大多在100人到600人之间,耕地面积多数在400亩以下,若为其兴修略有规模的水利工程,不仅经济上不划算、技术上有难度,还存在着管理难、运行难、维护难等问题。
  除截流地表水的传统水利工程模式以外,有没有更好的途径去改善4万多山区百姓的生存状态呢?通过二勘院提供的技术援助,县水利局经过缜密的思考和论证,向上级部门提交了“因地制宜,以打深井开发利用地下水为主,以‘三小’工程建设为辅,立体解决干旱山区村民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问题”的打井扶贫计划。经上级部门审查同意,县水利局即从WFP—5181项目中挤出资金,于1998年启动山区深井取水工程,当年安排施工成井三口,交由二勘院负责打井施工。
  这时候的玉屏县水利局和二勘院没有想到的是,从这一年起,玉屏县山区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改变;更没有想到,他们竟然一起趟出了解决喀斯特山区农村饮用水安全和实现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又一条新路子。
  初战 1998年,肩负着解决缺水山区农村人畜饮用水,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状态的重任;背起装载着玉屏县政府和县水利局沉甸甸嘱托和期冀的行囊;在村民热辣辣的目光中,二勘院组织的打井队伍在县水利部门领导带领下,来到杨家庄,来到这块数百年来遭受干旱折磨的土地,几天后,钻机的轰鸣开启了深井施工序幕。
  “地质队来帮我们打井了”。杨家庄的乡亲们喜上眉头,消息不胫而走,传播至好远好远的村寨,十里八村的村民赶来了,围着机声隆隆的钻机和忙碌的钻工,想看着地质队怎样从坚硬冰冷又厚实的岩石深处引出梦寐以求的清泉水;看看地质队员究竟能否胜过神仙和龙王。从早晨到深夜,总有村民在隆隆钻机声中陪伴着机场上的钻工们,钻工们风趣的说:“工作这么多年,到过许多地方施工,只有在这里我们没有找到寂寞的感觉”。
  一个多月后,钻机歇息了吼叫,二勘院领导和地县水利局领导一同下来到现场。“合闸抽水!”,随着指挥员话声刚落,晶莹剔透的地下水就在深井泵的牵引下从井口喷涌而出,蹦蹦跳跳地沿着水渠向期盼甘霖滋润的农田奔去。领导们笑了,地质队员笑了,久受干旱折磨的村民们开怀大笑了。汩汩流淌的清泉,宣告干旱和贫穷一起,被远远地驱逐出了这片土地。
  在群情振奋,一片欢腾中,县水利局的同志却保持着清醒和冷静,一串串数字经过他们精明的头脑,变成一组组投资、成本、效益数据。他们需要从经济角度进行比对,选择出解决更多山区农村缺水问题最为经济、最为有效、最为适宜的方式。他们的笔记本上出现了这么些数据:成井费用12万元,抽水机具、变压器、配电盘及泵房等设施约6万元,进出水主管道、水塔7万元,进入每家每户的饮水管道、水表、闸阀共3万元,扣除每户交纳的120元集资款后,国家支付的工程投资总额约为26.8万元。深井除解决580多位村民,560多头大牲畜饮用外,还可将大约200亩旱地改造成为水田和水浇地。如用“三小”水利设施解决同等面积的土地灌溉问题,按每个水池容积60米3,每户修建一个计算,需修建水池近100个,修建水渠约5000米,共需投入资金近百万元,且不能很好地解决长期干旱无水补充和人畜饮用水等问题。有比较的数据最具说服力,数据坚定了县水利局和二勘院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的决心。
  第一口深井成功了,隐伏在地下深处的清泉水被引出地表,承载着村民的希冀,流入千家万户,流向生机盎然的土地。村民第一次像城里人一样用上了自来水,第一次看到清泉像电影中那样乖乖淌进庄稼地。杨家庄深井当年施工当年产生效益,近200亩水田收获的谷子装满了家家户户的粮囤,从来没有过的大丰收陶醉了纯朴憨厚的村民,他们派出代表赶到县水利局,情真意切地邀请干部职工和他们一起分享深井取水开创的惊喜和欢乐。
  报捷 杨家庄因用上深井水走上了脱贫的坦途,同年施工的余家塘、谭家坳两处深井对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同样激动人心。铜仁地区水利局局长谯夫拉着二勘院副总工程师王明章的手感概地说:“我们的合作扩展了视野,跳出了只考虑地表水的局限,找到了一条立体开发综合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好路子”。
  从1998年起,玉屏县水利局在地区水利局的支持下,积极筹措资金,连年安排深井施工工程;二勘院却无论生产任务怎样紧张,每年都会在预定的时间抽调力量到玉屏去。春去秋来,转眼间整整七年过去了,两单位的密切合作,让玉屏县山区农村拥有了32口能产出甘冽清泉的深井。有深井的山区村落彻底告别了:“三年包谷六年苕,十年难收一季稻,要想喝上清泉水,十里山路把水挑”的历史;用上了深井水的山区以特有的魅力引来了投资,仅兴隆场一地,就通过招商引资,建起了光大铝厂和一个特色果林场。
  深井开采地下水,给黄旗坳、杜扒坳、兴隆等缺水村寨带来的变化非常明显。杜扒坳和黄旗坳一样,在没有实施深井取水工程前,三个村民组联合动员人力物力修建了一座水面不足100米2容积约130米3,取名为“大湾”的山塘,蓄满水后可一次灌溉稻田6亩到10亩,塘水一旦用罄,剩余的200多亩土地就只能看老天爷的脸色了。如果在栽秧打田期间连续十天半月不下雨,没有地表水汇集补充进山塘,村民们则只好认命,不得不改种包谷、红薯、荞麦等旱地作物。况且山塘不能有效解决饮用水问题,村民仍要爬坡上坎走上好几里山路挑水吃。饮用水还是来之不易,乡亲们的生活依然还是那样艰难,而缺乏壮劳力的家庭在这里生活得更是不易,在干旱年份卖掉大牲畜往往是他们忍痛做出的唯一抉择。
  1999年二勘院在杜扒坳打成了深井,从这一刻起,杜扒坳变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380多位村民和360多头大牲畜饮用水再也不是问题,崎岖的山路上再不会出现村民疲惫的挑水身影。在县水利局技术人员指导下,杜扒坳的村民们,利用人畜饮水之外的余量,采用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可随时通过敷设在地下的4400米管道,把深井水直接分配到需要浇灌的地块。村里约230亩旱地受益于此项技术,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兴隆场的田土宽,灌溉人饮全靠天。如果遇到天下雨,顶风冒雨快下田”这首民谣,调侃的是过去的兴隆村。过去,兴隆有三个村民组长期以来一直缺水,以致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在每年年夜饭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挑水,在灯笼火把陪伴下翻越山坳,下到沟底取水后负重爬坡返回,即便是壮劳力,也只能在除夕夜至年初一黎明前来回挑上两趟。2003、04两年连续干旱,兴隆田土绝收,乡亲们靠着国家发放的救济粮和四处寻找亲朋好友借粮才勉强渡过了难关。2004年秋季,兴隆成井施工完毕交付使用,自来水引进家家户户,灌渠标高以下的望天田、望天地全部改造成为水田和水浇地。大量劳动力从简单的挑水劳动中解放出来,有的出去打工挣钱,有的买车跑运输,甚至还出现了蔬菜专业种植户。村民各显神通各逞其能,如今的兴隆村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于是他们将那首民谣修改成:“兴隆场的田土宽,灌溉人饮有泵站。即使老天不下雨,地下引出幸福泉”。
  黄旗坳的变化更大,昔日干旱少水的地方,现在反倒成了地下水集中开采地,在解决了本村村民生产生活用水之后,通过二勘院技术人员全力攻关, 2004年在该处又打出一口专供朱家场镇居民及邻近村民饮用的深井,涌水量近3000m3/日,彻底解决了2610余人、2450多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
  打深井成为县水利部门和还在等待解决人畜饮用水问题的山区村民首选,已用上深井的村寨在短期内发生的变化,比任何可行性论证报告都更有说服力。务实的农民兄弟们等不及了,他们急切地催促村、组领导向县水利局争取,希望自己的村寨能早点排上号,早点用上深井水。近二十个村寨唯恐本地的深井取水方案等不到上级重视,于是正儿八经地向县政府和水利局提交了书面报告和申请。
  村民要求打深井的呼声引起了县人代会代表们的重视,在今年二月份召开的玉屏县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们向会议提交的“打井建议提案”就多达6份。
  回访 《地质勘查导报》报道:中国地调局从1999年起,在川滇渝地区推进的红层找水项目中施工的77万眼成井,在西南地区持续干旱时间达100多天的情况下,解决了3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被老百姓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此前,关于重庆各区县许多小型水库已经无水可蓄,库底干涸龟裂,已不能保障中心城区好几十万居民饮用水等报道亦常见于报端。掀动了一直心系玉屏深井工程的水文地质工作者们组成调查组去实地看看的热望。
  调查组是在清晨赶到玉屏县的,那天下起了今年春夏以来第一场像样的雨。县水利局黄守成局长在得知调查组来意后笑道:“今天是赶场天。如果不下雨的话,我这个办公室会被要求落实打井工程的镇、村干部和村民挤得满满的,恐怕你们连个坐的地方都不好找”。寒暄后,随即请来党委黄福圆书记和杨昭荣副局长一起座谈。
  话题从今年的春夏连旱开始,三位老水利介绍说:玉屏不仅仅是今年干旱,从2004年起,已经连续干旱三年了。好在水利设施比较完善,农业生产没有受到大的损失,受灾的地方大多还是在山区。但只要有深井的村寨,农业生产非但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反而显现了深井的优势。说到深井的优势,三位同志如数家珍,对深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深井同小山塘、小水池相比,具有三大优点。
  一是、越是干旱越能体现出深井的可靠性;这几年干旱,有的“三小”工程,因无水补充,基本上不能发挥作用,而深井就不同了,只要想用水,合上闸刀马上就能抽出水来,完全不受气候影响。
  二是、深井水水质好,饮水卫生能保证;深井可以做到随用随取,只要不在水塔里长时间留存,输送到各家各户去的饮用水什么时候都是新鲜的。兴隆村的一位村民对他们说,自从有了深井水之后,他家养的牛都不像以前那样愿意喝田沟里的水了,喜欢找水龙头流出来的水喝。
  三是、建设投资相对较少;据他们测算,施工深井费用大概为12万元,抽水电缆和变压器在3—5万元之间,水泵、配电盘、泵房约2万元,上水管和蓄水塔约需8万元左右,从水塔引出的供水管视距离和村民户数而定,少的大概只需几万元,多的需要20来万。扣除村民每户交纳的120元集资费后,国家实际投入资金大概在30万到50万之间,可解决200多人和180多头大牲畜饮用,同时可灌溉200亩以上的土地。而本县亚鱼乡瓮袍村腊树林组60人、55头大牲畜、 230亩土地用水采用“三小”工程解决,共修建水池29口,拦水堰1处,砼拦山沟1460米,总蓄水量为6100米3,工程投资达37.79万元。竣工交付使用后才发现,水在池子里存放时间过长,不能用来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两相比较,无论从解决饮水安全的彻底程度,还是资金使用效益以及受益人口和大牲畜数量等方面分析,县水电局的结论十分肯定,这就是:因地制宜,深井和三小工程兼顾,以深井为主。在地质队确认不能打深井的地方,才考虑投资建设“三小”设施。
  从1998年到现在,玉屏已经拥有32口深井,深井与“三小”工程配合解决了大问题。约37500人口和24000头大牲畜的饮用水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新增旱涝保收的水田面积达3300亩,有深井村寨的生产生活状况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有了深井,村民自发地进行了农产品种植结构和种植方式的调整,种植的特色农产品如梨子、板栗、柿子还有蔬菜等,为农民增收扩展了渠道。县政府准备实施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在这里也有了很好的基础。
  与“三小”工程相比,深井水的开采利用存在的运行管理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为保障深井的正常运行,需要固定人员管理和为大家服务;另一方面,深井的运行必定会消耗一定数量的资金成本。
  就运行管理问题,调查组抽取了7、8个深井点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到的情况为:1、所有深井在施工完毕试运行成功后,连同产权一道交给当地村组管理。深井产权明晰,责、权、利清楚,加强了村民使用和管理深井的责任心。2、深井运行管理的具体人员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月薪在200—300元之间,在村民缴纳的水费里列支。3、水费征收标准须经过村民会议审核批准,每年进行一次调整。4、村民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实行分别计价,灌溉用水0.4—0.5元/m3;生活用水价格最低的一处为0.7元/m3,最高的为1.5元/m3。5、收取的水费除管理人员报酬外,主要支出为电费、村提留(用于深井设施的维护)、小额维修和维护费用,水费收支情况要在村公示栏上公布。6、调查组抽查的所有村组,水费收取都很正常,没有一处反映水费收不上来的。7、在变压器被破坏或者水泵、井内出现大的故障,需动用较多资金时,目前还是由县水电局拨钱解决。8、在插秧打田期间,一亩水田用深井供水只需一个小时左右(深井泵功率各不相同),一个村组的水田在10天左右可全部灌满,农户之间不会发生用水纠纷。9、政策上有所倾斜,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均不征收地下水资源开采方面的税费;灌溉用电单价仅为0.19元/千瓦。10、管理措施到位,管理人员责任心强,深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过问题,即便是90年代初打的两口深井运行都十分正常。11、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因抽取地下水发生塌陷、地面沉降等地下水位下降引发的不良现象。
  启示 调查组结束了在玉屏县的工作,玉屏县山区一派新农村气象,一层层金黄的稻田,一片片翠绿的树林,一所所肃然站立在田野中的泵房,一张张绽放笑容的脸上,写满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激,给调查组的同志们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临行前,兴隆村新屋组一位名叫杨应林的普通村民动情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帮我们打了深井,现在吃穿不愁了,大家都集中精力朝致富这条路上奔”。
  玉屏山区农村深井供水工程,给调查组带来如下启示:
  1、政府和社会各界资助扶持资金应投向农业生产命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缺水的山区农村只有在政府或社会各界的资助和扶持下,才能有效解决水利设施建设需要的大额资金投入问题。玉屏山区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多在1000元到2500元/年之间,仅靠村民集资难以满足水利设施建设需要。因此,无论是用深井施工还是采用“三小”方式解决缺水问题,玉屏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资金上都承担了“大头”,村民则以投工投劳的方式参加工程建设,仅在引水入户上以户为单位承担120元的材料费。玉屏实际操作的情况说明,政府和社会各界筹集的扶贫资金,应投向解决水利设施这一命脉问题上。
  2、综合考虑表水和地下水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实施方案。玉屏山区多数农村的地层为碳酸盐岩,非常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赋存,蕴藏有大量的地下水资源,用深井抽取地下水的条件比较充分,因而易于成功。若在碎屑岩地区,地下水稀少,开采难度太大,以“三小”工程解决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比较可行。解决局部问题的小型水利设施,综合采用地下水和收集地表水两条腿走路的办法,能让大部分缺水山区的饮用水和部分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得到解决。
  3、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是省内行之有效的扶贫解困重要途径。我省是碳酸盐岩王国,碳酸盐岩分布区域非常广泛,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0%,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在这样广袤的碳酸盐岩区域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村落,有许多与玉屏山区地质条件相同或相似的村组。据省地矿局专家们推测,这样的村寨应该不少于3000个。在相同或相似地方推广玉屏深井开采地下水的经验,实为确保山区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又一条有效途径。
  4、深井工程需当地人、畜、地三者达到一定基数才能充分发挥效益。从玉屏县情况看,深井工程安排的村组人口基数多在200人以上,大牲畜拥有量应在180头以上,或者能改造成水田的土地达200亩左右,在这样的地方实施深井即可产生较好效益。当人、畜或土地情况满足或超过上述条件的村组,在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2000元/年的水平时,效益十分明显,向村民收取水费基本上不存在什么阻力。
  5、在适当的时候应逐步提高水费收取标准,保证深井长期发挥效能。深井工程完工后,要保证其长期、持续地正常运营,按玉屏县现在的标准收取水费将难以做到。应随着水利设施给当地种植结构、耕种方式调整带来的便利,在村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应该适当提高收费标准。水费收入增加的部分,用于深井及设备的折旧、大修、更新等事项,这样才能使深井工程步入良性运行轨道,永久发挥保障人畜饮用水安全功能。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