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闲云孤鹤-个人文章】
[过去的时光]好文佳句实难忘
□ 闲云孤鹤
2006-10-05 17:23
收藏:1
回复:15
点击:6157
那还是近三十年前的事呢,那时候,我正为第二年的高考拼了命地学习,可是家境贫寒,家里没有多余的房间供我独处静学。于是,我就搬进了婶婶家里一处几近废除的破旧南屋里学习、休息。
时值数九隆冬时节,不久就要过年的样子。婶婶蒸了许多年糕、馍馍等过年的食物,放在大缸里,上搭着盖帘。夜晚来临,破窗缝隙里透进的刺骨寒风像喊破了嗓子的小喇叭一样嘶哑地吹响。此时也正是我学习渐入佳境的时刻。“吱吱”…“吱吱”…“扑楞”一声,一个盖帘从缸上被掀落了下来,原来是成群结队的大老鼠开始行动了,鼠们早已对缸里的“好好”垂涎三尺了。其实呢,我对那“好好”也不是早已垂涎了吗?贫苦的日子,一年到头又能吃几顿好饭呀?
搅了我的心境,影响了我的学习。无名鼠辈“招家伙”,一只笤帚飞了过去,急切切,鼠辈们四散奔逃,刹那间悄无了声息,可是绝不过五分钟,故技就又会重演。
那会儿,叔叔是村里的电工,家里电线等电料很多,我也喜欢摆弄电,一气之下便想起了电鼠的念头,于是乎,在鼠们经过的要道上、拐弯处,我都架设了电鼠的机关。一连几日,鼠们确实安静了许多,可是几天过去了竟没有一只死鼠。没成想,又过了几日,鼠们的折腾却越发的猖獗了起来。它们在鼠窜的时候竟恰到好处地绕过了我的机关,我把这事学给大人们听,大人们说:老鼠是能掐会算的阿。为了安全起见,我把所有的机关都撤掉了。此役以我的退却而告负。随后,婶婶将那高粱梃杆编就的盖帘上,又加盖上了白铁板,还压上了砖。自此以后,任凭“灰八爷”们怎么折腾,我自岿然不动。
偏又不知过了多久,我却读到了一篇“奇文”,说是奇文那是让我感到十分惊奇。文中的描写贴切真实、惟妙惟肖。我为文字的练达而连连叫绝,此文就是大文豪苏轼在十二岁时写的《黠鼠赋》: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tuo2)中空,嘐嘐聱聱(xiao1、ao2),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你看一个十二岁的孩童,竟把他的所见所闻,用寥寥数笔,描写得那么精炼、逼真。这就是童年的大师,能不令人叹为观止?凭着对此文的兴趣,很快得也就把它背熟在心了,至今还能够通篇背出呢。生活里,每当操作失误将那米、果、枣类甚至药片等等洒落一地时,总是会在心中默念,“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有时还竟会念出声呢,并以此来给自己解嘲,或许这也是一种幽默吧?
刚才的那段仅仅是《黠鼠赋》开篇第一段,紧接着苏子就发出了感叹: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鼠八爷的利害就在于虽为好奇而误入了橐,因橐坚而不可穴,所以,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能说老鼠不智慧?单字一“黠”便说明了问题。再看看那万能的人吧,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你看多么的不可一世。今夜就是苏轼这样的奇才却也被鼠辈使唤了一次,而落入了小虫的圈套。故苏子也不得不叹服:“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 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中,人的智慧在哪里呢?这太让人吃惊了!
接下来苏轼继续着他的感慨: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博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chai4),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俯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苏子坐下来,打着盹,思索这件事的因果。好像有人对他说“你只是多学而记住一点知识,但还是离‘道’很远。你自己心里不专一,又受了外界事物的干扰、左右,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招引你受它支配,帮它改变困境。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搏取猛虎,可见到蜂蝎时不免变色,这是不专一的结果。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想到这里,童年的苏大师不觉笑起了自己,也从中领悟了许多。
读罢此文,近三十年前已是感叹,时至今日仍然还是感叹。恐怕所有人都不会没有任何感想吧?叹服童年大师的文笔,叹服鼠辈的狡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