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xiaosi44-个人文章】
在黑暗中孤独
□ xiaosi44
2003-09-19 00:32
收藏:0
回复:5
点击:5022
——静听《夜半歌声》
中午的时候去百度搜索“夜半歌声”,找来找去,不是张国荣就是黄磊,仿佛影视圈内除了明星就难再有别的话题。后来在关键词后加入“李天济”才算找到需要的信息:
导演:杨延晋
主要演员:
王伟平 张琪 李天济
李芸 翟乃社 韦国春
出品机构:上海电影制片厂
出品年代:1985
根据同名影片改编。
没有看过张国荣主演的《夜半歌声》,不知道与之比较是否会真的好一点。但两者如果同时放在货架上,我很可能会选择明星版的。这也难怪,也许会有人选择孤独,但却没有人会愿意永远停留在黑暗中。
夜半时分,幽暗的灯光下,女主角晓霞从床上坐起,慢慢地下床,一袭雪白的睡衣在黑暗中看上去遥远而又神秘。她就那样一步一步地摸索着前进,然后就听到了半天空中传来情人宋丹萍的歌声。不要以为这会是一个浪漫的故事。在黑暗中,他们拥有着伟大的灵魂,相信爱情,相信善,却都没有等到黎明。
一双明目,两枚金针,女主角就那样坚决地朝自己的双眼刺去,她就站在窗前,眼前的一切都幻化得血红,然后变得黑暗。奶妈在她的身后不禁泪流满面、屈膝下脆,为她的痴情,也为自己的无能为力。看到如此场面,所有电影中的爱情是不是都显得有些单薄、浮浅了?
晓霞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宋丹萍还活着,便去戏院寻找,却被拒绝相见。晓霞知道他是因为不想让自己看到那被毁容后的丑陋面目,于是便刺瞎了双眼。这或者不仅仅是一种痴情,而是一种反抗,反抗她那狠心的父亲在自己最无助的时候弃她而去,反抗那黑暗的社会把她与心上人分开。或者,这也是一种希望,人在孤独的时候往往变得伟大,在四周一片黑暗时我们也更容易找到光明。
有网友评论说这是“我认为这是杨延晋技巧上最为成熟的一部电影,不仅没有了早期那些比较外在的手法,而早期影片热中的象征和隐喻,在这部影片却出现得更加自然。我没有看过杨延晋其它的电影,无法比较。感触最深的是在这部电影中晓霞刺瞎双眼的那个细节。女主角正对着屏幕,一双雪亮的眼睛,一对纤弱的小手握着两枚刺眼的金针,然后镜头闪到窗外,那美丽的景色一处处地闪显在眼前。突然间屏幕的中心变得血红,蔓延到四周,一片黑暗。妙在竟然没有听到尖叫,就那样在黑暗中孤独着,把疼痛留给观众去感受。
故事是通过安琪儿剧团的演员孙小鸥与女友绿蝶对夜半“歌声”的寻找展开的。小鸥在后来碰到已经“死去”的宋丹萍,赵为了让深爱着的晓霞找到归宿,将《热血》剧本交给小鸥,请求小鸥帮助他把晓霞从混沌中唤醒。影片的结局是悲剧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遭到晓霞表哥汤俊的阻挠。绿蝶为了救小鸥中枪而亡,宋丹萍与晓霞被烧死在了古塔。在影片的结局,沉沉的黑夜中,一丝哀歌随风游荡……
看完电影,觉得主题应该是反映社会的黑暗,听说那些歌曲都是冼星海的作品,显示出对“自由”、“博爱”的不尽追求。但走入我印象深处的却只有两个字眼,那便是孤独与黑暗。
在黑暗中孤独,这可能就是现在的我自己吧。本来是想写一篇文章的,名字都取好了,叫做《先死为快》。在黑暗中行走的人是孤独的,他们可能会变得成功,却更容易转为失败。还是在下一篇文章中说这个主题吧,有空你也去看看这部作品。
于二○○三年九月十九日星期五半夜00:10:27秒
作者签名: 最喜孤山雪后来,野梅几棵水边栽。
著花不过两三朵,独向人间冷处开。
http:xiaosi44.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