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雪上加霜-个人文章

九月物语

雪上加霜
2003-09-17 17:54   收藏:0 回复:8 点击:3853

    今日九月十七。下午连续看完林友写的三篇文章,编辑,发表。八月到九月是令人窒息的夏天,终于在中秋过后慢慢汇入秋天的档期里。我大概每两个月总结一下爱版的文章。此次九月并未划上休止符,然而我想写字。
  七月逝,爱版再收入十九篇文字。其中精华四篇:蓝夕的《如果时光重来》、水月灵橙的《一起下坠,一起深陷》、变态三人组成员的《让爱》以及水色年华的《在一起》。提上精华的缘由是他们都写了很长段的文字,并有清晰的表述。每次喝着蜂蜜或者咖啡看些有关爱情的文章,总被莫名其妙地感动。
  叫水色年华的孩子给我写信,问《在一起》是否可以发表。那么水色,现在就告诉你,雪很喜欢那些字。尤其文里这样一段:我小的时候上小学的时候,如果不开心,我就会跑过去抱着我们院子莉那棵老榕树,抱着它粗糙但是温柔的树干,我的眼泪就会大颗大颗地掉下来。小时候不开心就是不开心,开心就是开心。开心就笑,不开心就可以抱着老树流眼泪。不用掩饰什么,单纯的样子,就像我小时候额前清汤挂面般的刘海。
  有人告诉我一个孩子在写她以前的故事时,就会把本来的性格婉转地折射出来。这是描绘的魅力所在。我们常会在一些现在时的描绘中产生错觉,以为那人就应该是这样的。然而每当段落中加入小时候的场景,人会变得理解和包容。最近看《百年孤独》时我常提醒自己要努力在此后的文章里多些提及一个人经历的全过程,并非仅仅现在的另类与颓废。原本我喜欢那种毫无原由地出现,然而现在在看外国名著,发现确如有关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比较的文章所说:外国文学尤其侧重描绘人物的全经历与心理状态,使人更理解出现的突兀。
  此外,许多文字里出现了引用的歌词或者诗。lavender用了周迅的《飘摇》,姬友用了郑秀文的《何必》,孤单の芭蕾用了孙燕姿的《我不难过》,微笑的眼睛用了普希金的《我曾经爱过你》,等等。这些歌词,有时候会充满坚韧的字眼。许多女孩儿爱把一段段歌词附在关于爱情的文字里。我也这样。偶尔找些好的歌词贴在本子上,供以后写作可随时调出来COPY。
  朋友中擅长写作的,最近会频繁地夸起《东风破》的词。的确是好。我们说当有人问起爱的感觉时,仅一两句便可概括: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每个故事都应该有概括的语言压在头尾,才显得凝练。此间,我写了《孤独伤》一文,自己放上去,有些小争议,说是不理解,就放下来。也许是因为过于简略也许因为过于唯美。反正我以为那并不是总编心目中值得发表的文章,就无所谓发表。
  在每个文学网站发表文字时我逐渐发现奇怪的现象:一些文字在这边倍受冷落,在那边又门庭若市;一些文字在那边不被推荐,在这边又是热点。部分孩子写信来抱怨其文章上不了精华或者遭受批评。我总说没关系没关系真的没关系。每个文学网站的定位和读者群都不同,有些比较大众,有些比较高雅,有些比较精辟。总之只要坚持写下去,东方不亮西方亮,会好的。
  今天编辑的文章,一篇是子非鱼的《鱼之童话——蝴蝶梦》。这让我重新想起爱版的说词:爱情故事;与爱情有关的童话故事。以前在网络里我常看到一个女写手把爱情的双方写成各种动物,有时候仅用两个星座名称,颇受欢迎。这样童话式的表达可以把部分性格特征直接展现出来,就不是费解的两个个体。新浪网的星座栏目里常有些很好的文字。于是我开始想做小小的动员,如若林友们真的不忍写出自己的故事,不妨以星座解析的方式进行到底。
  秋天到来。是适合写字的季节,不因炎热而烦躁,不因寒冷而困竭。唯美成了我文字的缺陷,于是在掠过城市边缘时我总希望看得更具体更真实些,把生活的平淡与自然融到文字里。每次审视自己或他人文字的过程中,总能找到缺陷和改变的机遇。如《礼记·杂学》里所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否定与接纳成了改善的前提。
  九月。不安,又逐渐在绝对的反差中安静下来。这些都是很碎的评论,对连贯的完整的爱情故事的简短观感。然而每一次写文评也还是需要再把文章翻出来看许多次才能有所想。柯紫贝贝版里的散文更多更烦琐。这个勤奋的宝贝昨天告诉我她用了三个月在慢慢写月评,把文章看了许多遍。然后看到许多编辑都已提前写出大篇的评论来。原来大家都在努力维护文字里叫做珍惜的词。毫不厌倦,只希望看到更美的字。
  

作者签名:
Kent Nerburn:Great joys make us love the world. Great sadnesses make us understand the world.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