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烟花三月下扬州-个人文章

乡村中国

烟花三月下扬州
2006-09-05 20:30   收藏:0 回复:1 点击:3742

    那山 那水 那人 那狗
   出发之前,查了关于婺源的资料。我们行程十几个小时,就是为了那是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据说是一个香港记者的偶尔发现,这个山区小县城从此名扬中国,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寻源探幽的游客。
  
   山水婺源
   婺源最美的季节在三五月,像豆蔻年华的女子,一点点微妙可喜地变化着,早醒的挑花杏花簪上了山头点缀了山坳热闹了山里人家的小院,接着星星点点的油菜花拉开了美丽乡村的序幕,仿佛一夜之间,漫山遍野的菜花就如火如荼的给山峦披上了浓墨重彩的盛装,整个婺源像一张起伏的黄绿错综的地毯,所有的镜头都被这声势浩大的菜花主宰了,连蓝天的白云也忍不住驻足欣赏,婺源的水也澎湃了,如一条宽大的白练萦回在山间,他奔流着,仿佛也去赶花的盛会,秋冬季节裸露的河床再也找不到身影了,此刻正是漂流的最佳时节,小小竹排山间游,峰回水转,急流险滩挑战着冒险的人们,婺源迎来了激情燃烧的岁月。
   徽派村落
   青山隐隐水迢迢,一个个小山村坐落在山坳里,若隐若现,仿佛寂寥天际的寒星,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是青绿山水间的古旧木版画,因为旧与老,因为它浓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就奔了它们的代表江湾、思溪、延村去了。
   婺源有中国的书乡之称,这里出人才,朱熹和詹天佑就是其中最为显著的代表,这里的民居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程朱理学的观念,他们将对官名的追逐,对财富的渴望通过巨大楠木房梁上精美的雕刻传神地表现出来,他们将门楣雕成官帽的形状,期盼子孙在进出之间得先祖的教诲与纰佑,在寒窗苦读后能加官封爵,光宗耀祖。在堂屋的天井里,一口大水缸,承接着雨露风霜,贮满徽商在外打拼所有努力的愿望,如今,阴冷潮湿的雨天,高耸苍黑的四壁上方一块乌蒙的天,我眼前出现的是那些出外经商为官的徽人,他们的妻子如何度过那漫漫的严冬,那些虽富足却冷寂的岁月,她们守着堂屋里香案上的终身平静{钟、瓶、镜},真的就心如止水了吗?也许,一个礼一个贞早在她们出嫁前就在心里竖起千年不倒的牌坊,所以,那些残破却屹立的牌坊让我悚然心惊,风雨的剥蚀,苔痕宛然,这只是一段永远的历史,一段不能抹去的文化,一段昭示未来的殷鉴。那些开放的民居,留守着老弱,他们旁若无人地嚼着简朴的饭食,年轻人都走出了窄小的院落,外面有更为广阔的世界,粉壁黛瓦马头墙,成了一个个静止的景观,迎送着一批批寻幽探古的游客。
   小桥流水
   小桥流水人家,仿佛是江南农村的专利,古朴的拱桥,蜿蜒的流水,纵横的阡陌,平整的田畴,遥望村口那棵古老的橡树,隐约可见逶迤着沿河的黛瓦粉墙,和客栈酒楼成串的红灯笼,近了,那高大的石牌坊上分明写着李坑。真是江南的格调风韵,从地理上看,婺源也该是江南的范畴,只是经度偏西了一点,也该算是姑苏的远房亲戚。河里停泊着的船只没有苏州的宽敞,也没有任何的雕饰,它们挤挤挨挨地排在清浅的河道里,无人青睐,头上裹着艳丽毛巾的老船娘吆喝着,有几个端着粗瓷碗把粥喝得吱溜作响,和苏杭的妩媚俏丽迥然,山里人的敦朴可见一斑
   村口无一例外有高大肥硕的狗,它们见生人也不叫,和平安详的田野牧歌,婉转在小桥流水之间。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