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闻中-个人文章

书边录

闻中
2006-08-26 09:00   收藏:4 回复:6 点击:1513

    所谓“书边录”,就是自己平日看到和想到并予以匆匆录就的文字,自己应该是属于“学多于思”的人,通常“想到”的还是来自于“看到”的,于是,就会有许多本文记录在案。由于形成于仓促之中,当时大都又无现成本子,便随手录在一些手头常用书册的封底,封套,甚至封面上,我的这一行为自然会让这些书本不甚雅洁,但它并不违背我个人的某些阅书原则。这些文字就是这样出现的,它与自己平时的正儿八经的笔记不同,也与零碎的日记有别,原想随书一起老去,并且消失。但今日自己看着,发现就此全然弃去也颇为可惜,毕竟这也是自己日日成长的某种痕迹,如果说自己还在成长的话。
  
  1. 躯体哪能触到那只有精神才能触到的花朵呢?同样反之亦可,精神哪能触到那只有躯体才能发现的秘密呢!
  2. 让健康的人自救吧!否则,让死者去埋葬死者吧!
  3. 苏子的潇洒: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陪卑劣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4. 你的衣服污损了又何妨呢?去迎接他,在劳动里,流汗里,和他站在一起吧!
  5. 亚氏在诗学中言说:诗人作为模仿者,他有三种选择:1,按照事物的本来样子去摹写;2,按照事物为人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摹写;3,或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摹写。
  6. 美是体现社会生活向前发展的历史规律以及相应的理想的那些事物的,体现人性的不断生长的那些事物。
  7. 人,既体现了客观规律,又包孕主观思想;既是内在本质,又是外部形象特征;既是自然性,又是社会性;既是一定人们感受,又是客观价值。人,就是主客的桥梁。
  8. 一个朋友说:生命中有许多不可言说的东西,人只能说出一部分,然后通过说出的那部分照亮了未能说出的那部分。黑暗是绝对的,但黑暗不断地被擦亮。其中,语言之说和非语言之说通常可以殊途同归。
  9. 在自然之中,首先要求于你的是你的感官,而不是思想,思想只能收集极少的一部分信息,感官却是完整的接收和传递。当然,最本质的是直接用心灵。心灵最落后,也最古老,有自己的栖居年代,往前走,会碰到躯体,再往前走,才会碰到思想。
  10. 鸟飞在天,兽走在地,飞不高走不远的,是那些徘徊在犹豫之中的生命,比如蝙蝠。我就担心落此命运。
  11. 高贵的体现之一是:多为别人做事,多让别人说话;多让别人说话,有时候比多为别人做事还难。
  12. 人的记忆和树的年轮一样,犹如密码一样地存在内心深处。
  13. 人,通常都是自我欲望的囚徒,用欲望打造的锁链比所有的精钢制就的还要牢靠。
  14. 被人所弃,将会为神所钟爱。许多事物和人,都遵循着这个规律,或者说原理。
  15. 原先你是世界的一部分,后来你会发觉,世界是你的一部分。
  16. 通过舍弃,才能印证不朽
  17. 傅雷先生曾说:罪恶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弥补,而不能洗刷。所以,不要以为有赎罪之道,从而变得有恃无恐。
  18. 我们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早已隔断了田园的梦想,幸亏还有田园诗篇和桃花源文字在提醒我们的生身母亲的住处。
  19. 秋雨先生说道:人类是自由的,这种自由体现在——既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
  20. 让那些非走不可的客人,求神顺利帮助他们离去;让那些必须到来的客人,也求神顺利帮助他们来到。
  21. 因怀疑完美的存在,就放弃了对完美的追求,因不信任至善的境界,就放弃了对至善的向往。他们一边口中说着“人无完人”,一边对人性的基本梦想都失去了.再也没有天日的光芒穿越自我的黑暗。这是人类的弱点之一:主动弃绝崇高的境界便是人性每况愈下的根本原因。怀疑主义的致命处也在这里.
  
  22.白氏曰:“花非花,雾非雾,夜半多,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此诗绝妙,有若禅语。
  
  23.当代文学的任务之一是寻找通往内心的道路。因为这是一个肉身狂欢的时代,是个外向的时代,也就是个缺乏内心的时代。人们活在时间潮水的表面,没有深海的体验,缺少沉静的脉搏。而信仰其实就是一条途径,是对内心和家园的确认。奥古斯丁说:“假如你不是回到神的怀抱,你就没有办法止住饥渴。”巴斯卡尔还说:“假如你还没有找到我,那你决不肯来找我。”说明信心在寻找之前建立。
  
  24.对于诗歌常常面临解读的问题。但任何解读都不可避免要有个体生活经验的介入。也就是说,诗歌永远与世界有关,但是精神本身却又常常有超离世界的倾向。于是困难就出现了。这里需要辨明的就是:世界在诗歌中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当然,古人早就教育过我们:“诗无达诂。”为我们指明了优秀诗歌解读的某种难度,但"诗无达诂"绝非是指要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更不会是指诗歌的不可解,恰恰是指优秀诗歌解读的不可穷尽,我想,这种解读的无穷不应该是指“所指”的多元,而是解读的多层次性(它通常也意味着读者洞察力有等级之分。)也就是说方向是一致的,只是理解上有层次之别,但这应该不会妨碍对诗歌基本信息的获得。所以解读起来既不能任意散射,更不能持诗歌蒙昧主义态度。
  优秀的诗歌就象一座幽暗深邃的森林,它们在同一个方向上藏着无穷的深度——指向无限的深度。
  
  25.为什么说信仰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呢?因为信仰,就是由不完全向完全靠近,肮脏的向纯洁蜕变,有罪的向无罪的祈求和祷告,凭着有限之躯向无限流去的无畏勇气。
  
  26.真理存在本身是毋庸置疑的,一切怀疑主义的迷雾只能遮蔽而不能消除它的存在,如何抵达?那就是奉献和成全,而且是怀着感恩的心去奉献和成全,泰戈尔说:“只有献给神的那一粒玉米才会变成黄金,其余的全部归于尘土。”
  
  27. 许多作家面临的写作难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精神问题,简单讲就是信念,前者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基本解决了,但这毕竟是精神的外壳,后面才是精神的基础,是内在的磐石,必须由每个人自己去建立和筑就,他人已建的信念不能代替自我的努力。
  
  28. 鲁迅的两点意义:表达真实和传递希望。做到其中一点不难,但两点都具备,便显示出崇高的风格,在当今中国文坛上极少。文坛有的是不真实的传达希望和没有希望地表现真实。前者是梦境,后者是鬼祟。关于真实,尤其是从来不回避自己的黑暗和弱点。在他眼中,真的猛士,不但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而且在被人间苦难紧紧拉向地面的荆棘的时候,还能够仰望苍天。加谬说得好,如果人类困境的唯一出路在死亡,那我们就是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了,正确的路迹是通往生命,通向阳光的那一条。神应该知道,一个人不能永无止尽地忍受寒冷。
  
  29. 记录刘小枫的一段话语:“认信基督是否意味着离弃此岸的在世,转向彼岸的神性之维?基督的上帝道成肉身,为了此世而死,死而复活,举世的万般宗教中,还有哪一个神像基督的上帝如此关切此世?基督的福音绝非否定此案的在世,而是关切何以在世。承纳基督上帝的恩典,与受苦的上帝同在,不是成圣,而是成人。”
  
  
  30. 结尾,泰戈尔说:“我不再高声谈论——这是我主的意旨,从那以后我轻声细语,我内心的话,要用歌儿唱出来。”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