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细雨菲菲-个人文章

蝉心

细雨菲菲
2006-08-19 18:31   收藏:0 回复:4 点击:870

    会飞的昆虫很多,但象蝉一样唱的那么响亮的却不多;深埋在地虫卵很多,像蝉蛹一样一埋就是四年才破土而出的尤其罕见。
  
  蝉又叫知了,幽静的村庄深处,一双双薄的透明的蝉翼,一只只乌黑的身体,析落于大小树杈之上,无论白天黑夜,蝉声此起彼伏,不知疲倦。并不是所有的蝉都是歌唱家,只有雄性的蝉才有歌唱的天赋。翻过蝉的腹面,雄性的蝉雌性的多两片桃型的鳞片,每个鳞片的下面有一腔体,有一层透明的膜。小时侯感到很奇怪,这个洞怎么会发出那么响亮的声音呢?每次捕到蝉都会仔细研究一番,有时候居然会用小棍把那层捅破,现在想起来真的有些残忍。
  
  捕蝉方法有很多。因为蝉总是爬的很高很高,所以必须有一个长长的竿子,高粱竿成了首选的工具。有的先找一根8#的铁丝,一头磨出一个锋利的尖来,再把铁丝折成直角,固定在竿子上用那个尖去刺蝉,但是成功率不高。我常用的知了,找一个透明的塑料袋,再找一根铁丝折成一个带柄的圆圈,圆圈有碗口大小,再把塑料袋的口固定在铁丝圈上,把柄绑在竿子头上,一个捕蝉的工具就作成了。(我也听说过粘知了的,但是到现在我也不知道用的是什么方法。)约上几个小伙伴,听到那里有蝉的叫声,屏住呼吸,蹑手蹑脚举着竿子漫漫的从下面贴近它,很近了以后,猛的扣了上去,蝉受了惊吓,展翅欲飞,正好进入那个塑料袋,在竿子落下来的同时,迅速的一扭竿子,因为袋子是软的,受惯性的作用袋子口的变向把袋口封上,不至于蝉的逃跑。竿子落了下来,旁边的伙伴欢呼着冲了上去,就象电影里解放军攻陷了敌人阵地一样兴奋。晚上是蝉蛹出土的时候,在我的老家称蝉蛹做“知了鬼”。夏日的晚上叫上几个伙伴,带上手电筒,去村外的树林里,从下到上,一棵一棵的找,几乎每棵数都要围着它转上一两圈,每当发现一个正在向上爬的蝉蛹时都要大喊一声“我也找到了一个”两个小时下来,手里的塑料袋都是满满的,然后欢天喜地的回家。妈妈已经准备了一个装满盐水的盆,我把蝉蛹倒进去,看着蝉蛹不停的喝水,又不停的把体内的脏东西排泄出来,久久不肯离去,妈妈一再催促“赶紧睡觉去,明天早上给你炸知了鬼吃”于是恋恋不舍的去睡觉,有时候都会梦见吃香喷喷的知了鬼。扑蝉的乐趣不在于捉到多少,而在于寻觅,扑捉的过程,心底的一刹那惊喜和一个接一个的诱惑。
  
  蝉生于泥土,死在枝头。古人用玉来雕蝉,意为招财进宝。达官贵人死后口中要含玉蝉,传说口含蝉可以枯而不朽;也有再生之意,蝉自幼虫变成虫,历经兑变而飞升,表达了古人的一种死后极乐飞升的意愿。(史记,屈原传)说“蝉兑于浊秽,浮游尘埃之外,不获进之滋垢”许多人以蝉的高洁清傲自喻。
  
  一只小小的蝉,从出土到死亡仅仅一个来月,却活的轰轰烈烈,响响亮亮,人们把它与钱财,高洁,禅悟联系在一起。寻蝉的少年一个又一个从村庄里走向远方,少年的蝉心长大了不知丢向何处;青年的蝉心只怪蝉声嘈杂;中年人的蝉心欲定不能;而老年人的蝉心已在枝头析定。
  
  正可谓“蝉心已做沾泥絮,不随风雨上下狂”。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