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如梦于山-个人文章

民乐-场景-美的享受

如梦于山
2006-07-24 09:02   收藏:1 回复:3 点击:5945

    记得初上网不久, 名“叶远”的网友与我聊天时给我发了个聊天场景, 音乐婉转优美, 歌词楚楚动人, 图案是男携女手. 是的, 聊天时有个音乐场景就像在茶室里一样, 轻松, 愉悦, 对于我等初上网的人来说帮助极大, 可以缓解聊天时的节奏, 不必因为一时词汇贫乏而抓腮了. 我便爱上了聊天场景, 可是随着场景的增多. 越听越感到不对劲了, 这些都是情歌啊, 虽说“性命不息情爱不止”, 可总不能不分男, 女, 老, 幼, 不分亲朋好友, 不分已婚未婚, 不分聊天内容一律都是“哥哥我想你, 妹妹我爱你……” 不好, 太俗, 我厌恶了.
  
  可这场景是有图案和乐曲做成的, 它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可以让人们从中得到感受, 我不懂制作, 如何表达喜, 怒, 爱, 乐, 制作出我喜爱的聊天场景呢?
  
  我便向那网友请教, 说第一. 可以在QQ聊天场景器里直接购买. 第二. 有场景编辑器可以用来编辑场景的, 在网上可以找到, 具体的他也没做过, 说不清了.
  
  于是我打开场景器, 查看并试听了可以购买的聊天场景, 这一听我的头脑涨得难受了, 那音乐内容和节奏及图案对于年青的朋友来说是于时俱进, 是佳品, 没错. 我曾问过在高中即毕业的小侄子, 喜欢这乐曲吗, 说喜欢, 问他听懂吗? 说听不懂, 奇怪吗不奇怪的, 朦胧的年龄喜欢朦胧的感觉, 可对于我等的人来说实在是噪音, 一首曲子完了没听清一句歌词, 看那图案也毫无美的感觉.
  
  于是在网上找到并下载了QQScene场景编辑器, 由于略知3D制作啊, 所以有了场景编辑器这场景也不难做了, 可问题是做什么样的场景音乐呢?
  
  有一网友说萨克斯独奏曲好听.
  我便在300首萨克斯乐曲中选择了20首, 节奏清澈, 旋律优美的乐曲, 配制了网上下载的风景秀丽的图片, 制成第一组聊天场景. 试听后感觉不错, 当使用在聊天时, 朋友们说听得醉了, 是的, 那萨克斯演奏的冷巴, 探戈, 华尔兹舞曲, 能不醉人吗, 可是问题来了, 聊天场景毋用置疑本身是艺术, 具有感染力, 它的功能简单的说是用来传递信息, 表达人们的感情, 营造聊天氛围的, 可这萨克斯乐曲除了好听又能有什么呢, 听得都醉了还能有场景的功能吗, 固然那图片也给人带来一丝美意, 然而就其文化内涵来说, 因为这乐曲多数是外来品, 听者能受益多少呢? 音乐的年代, 作品的作者, 音乐的背景, 时代的地位, 它的民族特征及流传区域等等, 作为艺术似乎是少了点传递内容. 于是我便转向我熟悉的歌曲.
  
  “甜蜜蜜, 梅花. 何日君再来, 夜来香, 痴痴的等, 把悲伤留给自已, 初恋女等等……” 我在网上网下搜索了几百只歌曲.
  这些曲子都是歌手“邓丽君”和“蔡琴”演唱的歌曲, 有的歌曲自三十年代至今已近百年了, 邓丽君的歌喉圆润甜美, 吐字清澈. 蔡琴也是粗犷低沉, 富有感染力, 不愧为超一流的歌手. 为了对她们的尊重, 在制作场景时我从网上下载了她们图片, 进行载剪粘贴合成, 再现了她们的舞台形象, 更是邓丽君像活着的一样.
  
  然而细细品味感到不对啊, 这歌曲虽然优美动听, 通俗易懂, 文化内涵自不必说, 但就其主基调仍然是以“情”为纽带的. 只是较前隐晦一点罢了.
  
  不理想啊, 如何是好, 继续探索.
  一日在网上搜索时突然“中国民乐”四个大字映入眼底, 唤醒了我的记忆.
  民乐即为民族音乐, 由二胡, 琵琶, 打琴, 古箏, 笛子等组成, 曾表现过的艺术魅力是无可比拟的, 一曲二胡独奏“江河水”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多少苦难, 多少奋争, 多少无奈, 如同江水滚滚而逝…… 那“金蛇狂舞”“百鸟朝凤”以它特有的旋律给人以喜庆欢乐的情绪, 犹如家家嫁女, 户户娶亲, 锣鼓喧天, 锦旗飘扬, 车水马龙, 神洲大地普天同庆, 何等的壮丽.
  
  还有那“平湖秋月”“雨打芭蕉”“春江花月夜”等, 似是有情却无情你道无情情自生, 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受.
  更是那一曲一段历史, 一曲一个故事的“昭君出塞”“梁祝”“枉凝眉”等等, 能唤起听者的浮想联菲. 如此乐曲不做场景还待何时.
  
  立即配制了各自的图案, 做成了一个个民乐聊天场景, 那“枉凝眉”的金陵十二釵栩栩如生.
  
  传统的民族音乐涌进了网络世界.
  
  民乐-场景-美的享受.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