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一马平川-个人文章

一马平川
2006-07-10 08:52   收藏:0 回复:5 点击:3693

    清晨,推开窗门,无意间瞥见一只蝉悄然攀附在阳台的花叶上,凸鼓着两个黑眼罩,一付镇定自若的样子,很是可爱。
  
   好长时间没这么近距离地见到蝉了,内心泛有一股特殊的亲切感,更何况它也是伴随着我度过了那段美好的童年时光。蝉声是夏季的音符,可以说没有蝉鸣的日子是寂寞的。
  
   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螳螂、黄雀是蝉的天敌,是捕蝉的高手。而我们小时候,捕蝉只是我和伙伴们大热天里一项重要的游戏活动,给我们单调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每年的梅雨期刚过,屋前大树下潮湿的泥地上就像患病的皮肤般千疮百孔,一只只浑身湿漉漉的幼蝉神出鬼没地从黑乎乎的洞穴中钻将出来。此时与其说是蝉,可它没有翅膀,不会飞,不如说是蝉的幼虫吧。爬到地面的幼虫徘徊在洞穴的周围,寻找着可以攀缘的地点来进行一次蜕化。一二小时后,树干上,篱笆上,甚至低矮的墙壁上也就留下了一只只黄褐色的空壳。蜕变后的蝉看上去很柔弱,羽翼也很稚嫩,不能高飞,因而这时候也就成了我们徒手捕蝉的最佳时机。
  
   当然,捕捉那些栖身在高高树梢上的蝉,那得要下一番功夫了。我们在实践中掌握了两种有效的方法:其一,就是粘蝉法。在一根细长的竹杆顶端固定住一个铁圈,并找些蜘蛛网缠在上面,然后就用这些蜘蛛网来粘蝉,但这种方法往往收效甚微,蝉会轻易破网而去。因此,用得最多的还是第二种方法——罩蝉法。同样的竹杆顶部我们绑住一个带有铁圈且半开的塑料口袋,用它靠近蝉时轻轻一罩,蝉就乖乖地落入囊中,挣脱不得了。每一次的胜利捕获,都让我们幼稚的心灵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即使我们捕获后再放生也无悔。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知道蝉不光是带给了我们儿时的欢乐,而且也留给了古人们褒贬不一的情怀。“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从字面上来看是称颂蝉声远扬,并不是凭借一阵阵秋风的吹送,而是身居高位自然传播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真实地抒发了诗人对立身自好,品格高洁的一种追求。而“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则表达了这位诗人虽象蝉一样自命清高,但知音不遇,只有蝉鸣般空费心声的悲叹。与他们相对,在唐末诗人陆龟蒙“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的诗下,蝉可是被讽喻为卑鄙无能之辈了。
  
   即便人们对蝉爱恨交加,也只不过是借物抒怀而已,无论蝉鸣是清脆悠扬也好,还是嘈杂刺耳也罢,不变的还是那亘古的蝉声。其实,在蝉的生涯中,大部分光阴是在潮湿阴暗的地下度过的,而真正意义上的蝉只有十几天的生命。“知了,知了”,有多少人知了,那是蝉在黑暗的地狱中苦苦修来发自肺腑的绝唱,是对重生的赞美。同时也更能领悟到蝉对光明的向往,对生命的执着。
  
   在这里,如果问,蝉的一生能留给人什么启迪的话,我认为蝉本身就如一位悟道的禅者。不管它是念念有词,还是默默无语,生命的苦难,生命的短暂,永远阻挡不了前进的步伐。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