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yc姚律师-个人文章

稿费与写作[转载]

yc姚律师
2006-06-05 10:06   收藏:1 回复:2 点击:3666

    稿费与写作
  
   文/赵锁仙
  
   一位大师曾经讲过:“对于大作家,愈是在不幸中,愈是在灾难中,他的灵感愈强烈”,言之有理,“愤怒出诗人”,“文章憎命达”嘛!杜甫居住在摇摇欲坠的茅草屋,才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感慨;范仲淹因倡导变革被削职为民,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曹雪芹身处“瓦灶绳床”“举家食粥”的窘境,造就半部不朽红楼;巴尔扎克一生债务缠身,成就浩浩九十部《人间喜剧》……山平无丘陵,水平无波澜,心平无文章。无病呻吟,风花雪月,出不了大文人。
   也不尽然。鲁迅认为:“古人所谓‘穷愁著书’的话,是不大可靠的”。事实上,极度的灾难可能摧毁一个人,湮没一个人,那时候恐怕连自己也找不着了,又哪里来的灵感呢?如果说苦难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是难得的生活积累,会有切肤之痛,对创作有所帮助这一点倒是不容置疑,但不要相信苦难是创作的唯一源泉。
   文界素有“文学是有闲阶级的专利”一说。李白 “斗酒诗百篇”日月经天,“斗酒代饭”该是何等富足?世界文豪歌德、托尔斯泰,何曾受过一天穷?
   说到底,文学创作与穷富没有因果关系,最主要的还是天分和努力程度吧?“穷”不是“工”的必然,士不是穷的专利,“文穷而后工”不过是无奈之词罢了。被穷困潦倒毁灭的人比比皆是,立于穷中凤毛麟角者大有人在。
   脱离了体制靠稿费生存的人称为自由撰稿人。说到写作,自然离不开稿费这个话题。视写作为生命的人不计其数,而真正能以写作养家糊口的则屈指可数。文革前,全国只有巴金敢站出来说他是用稿费养活自己的,而绝大多数从事写作的人却由国家养着。也不完全是创作者不勤奋,一味地躺在“大锅饭”里享受,是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施光南的音乐作品可谓经典,可一首歌的稿费也就几元钱。今天市场经济,仅仅用一支笔富起来的作家微乎其乎,余秋雨、海岩、刘震云、二月河应该差不多吧?更多的作家、写手则可怜得多。
   指望稿费生存实在太难太难,古今中外不乏其例。
   陶渊明从七品县令回归本土后,生活来源切断了,不足以自奉自养,有时竟要向村民讨食吃。
   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一直缺钱,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生活艰难,萧伯纳在长达9年时间里只得过6磅稿费,其中5磅是做广告所得。
   鲁迅前期以公务员职业为主兼顾创作,后期则完全以文为生,无疑是“自由撰稿人”的成功典范,在上海专门吃稿费的9年时间里,其年收入比他作为教育部公务员的年收入两倍还多。然而他也有断顿的时候,他的深刻体会是:“中国最不值钱的是工人的体力,其次是咱们所谓的文章,只有伶俐最值钱。倘真要直直落落,借文字谋生,根据我的经验,卖来卖去,来回至少一个月,多则一年余,待款子寄到时,作者不但已经饿死,倘在夏天,连筋肉也都烂尽了,连同吃饭的肚子。”他在《革命时代的文学》一文中说:“有人说‘文学是穷苦的时候做的’,其实未必,穷苦的时候必定没有文学作品的。我在北京时,一穷,就到处借钱,不写一个字;到薪俸发放时,才坐下来做文章。”
   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老舍,当过小学校长,任过大学教授,毕生从事文学创作,他语言通俗、幽默、醇厚、有力,素有“语言大师”和“人民艺术家”的美称。写《四世同堂》时的他贫病交加,依然坚持写作不辍,耗用的纸墨笔钱比稿费还多。一次他出席一次演讲会,迟到了,他说:“我是无业游民,刚才晚到主要是车价太高,不宜坐车,才改为走路,但腿虽贱而鞋贵,亦不宜走快,故晚到了。希望能练习打赤脚而走路省车资而不费鞋袜,百无禁忌”。虽为自嘲,却也寒酸到让人心碎的地步。
   诗歌在“饿死狗日的诗人”的哀叹声中日渐渐凋零;“作家正在饿死”是不争的事实。
   文章和商品不一样,不发表等于白干。用不用稿子全不在自己,生死决定权在编辑那里,不一定以质定论,有时看你的关节有没有打通,看适合不适合编辑的胃口,也看你投递的时机对不对,刘心武的《钟鼓楼》获茅盾文学奖,未必有《班主任》的影响大。稿件即使发了,给不给稿费全是一厢情愿,不给你,你有什么辄?你连报纸杂志社的门朝哪儿开都不知道。如今什么也涨价,唯有稿费不见长,真不够熬夜耗油钱。
   翰逊博士说:“只有傻瓜,才不是为了钱而写作”,许多文学大师都是为了钱而写作的,比如笛福。他是商人出身,做过布苑与砖瓦生意,都失败了,负债一万七千多磅。为了生存,为了还债,他拿起了笔,办过报,写过小册子,到五十七八岁才开始写小说《罗宾逊漂流记》而一举成功,他并没有多大的文学抱负,只是歪打正着,却赢得了伟大成就。
   老舍在《歇夏》说:“我最爱写作,一半是为挣钱,一半因为有瘾。”
   马克思说:“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是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对生活的麻木,对人民的不仁,一心只为了挣钱,把写作动机被金钱挤压到最低点,便不是写作。
   作家张恨水一生写了70多部书,却家庭贫寒,每天坚持步行40里山路工作,常常自己背平价米回家。以他的文才和声誉,完全可以谋个高官厚禄,他宁肯过清贫的生活,也不失去做人的骨气。
   傅雷是依靠稿费生活的,1958年被划为右派后,他的译著不能付梓,全家人的生活断了来源,经过出版社的周旋,建议他以笔名付梓,傅雷认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笔名出书完全可以考虑,如果仅仅因为右派必须改名出版,他宁肯不出,知识分子的傲骨可见一斑。
   英国著名天文学家詹姆斯•布拉法莱被任命为英国格林尼天文台台长时,英国女王感觉他薪水低,要为他加薪,他诚恳地对女王讲:“如果这个职位一旦可以带来大量收入,那么,以后到这个职位来的将不是天文学家了。”在他看来,过多的金钱会成为事业的羁绊,事业比金钱更可贵。
  如果人民演员看重的不是艺术却是孔方兄,如果人类灵魂工程师丢掉灵魂去追求金钱,那么他即使是腰缠万贯,还是一贫如洗,注定他的艺术生命不会长久不会灿烂。
   大剧作家莎士比亚说:“我渴望赞美,宁愿不要劳动报酬”。一个钟情于写作的人,不会把稿费看得很重,如果仅仅是为了赚钱而去呕心沥血去千辛万苦去脱皮掉肉,那实在是傻瓜,远不如去卖冰棒、捡垃圾来得便当。作为一个优秀的创作者,其最大的动力莫过于热爱吧?也源于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精神产品不能以赚取多少金钱来衡量,只要益于社会、益于人民,其价值是不可限量的!
  
  
   转载自http://sxdxzsx.bokee.com/blog/diary.b? diaryID=576778&blogID=121636
  

作者签名:
为实现法律公正和社会正义而奋斗!我的QQ号是420026676,那位网友有法律问题需要咨询,请加我,我会免费为你提供满意的解答。

转载[文.心路心语]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