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落花风-个人文章

情在端午

落花风
2006-05-31 00:11   收藏:0 回复:7 点击:1234

    昨天接到一个母亲的电话,托我转告她女儿,端午节会来看她,然后给她带棕子,我笑了,其实女孩子家就离学校不远,虽然是住校,但每周末只需乘半小时的车即可到家。就是这样一个电话,让我意识到端午节的脚步近了。
  
   端午,这个节日的名字就很美,每个人都能说出端午节的来历,但又是哪个聪明的人给这个节日以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呢?端午,端着正午的鲜花放在桌上,端着正午的阳光放在心上,端着正午的雨水放在久旱的地上。总感觉端午就与阳光有关,与中国的阳光有关,与江南的阳光有关。不然,端午又何以叫,端阳节,午日节。似乎一年中所有的阳光都在五月初五这一天集合。一年中哪个节日的名称比它更美?
  
   两千多年前,屈原奔汩罗江而去,但他又怎能想到他的哀伤却换来了人们美好的祝福,换来了几千年人们对相聚的渴盼。如此,他的离去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呢?汩罗江啊,你还记得屈子的长叹吗?他的长叹落在了江心,随江水流了两千年。而今江畔沉舟千帆过,无数英雄已折腰。
  
   历史就是过去了的岁月,过去了,还怎么能够回来?我们只有依靠某种回忆,来记住一段历史。
  
   再过两个小时,就翻开了端午节的一页,我们还会忆起屈原。在茫茫的江水边,他的衣袂随着江风翻飞,但他依然屹立在风中,深邃的眼睛望向烟水浩渺的远方。他对故乡的热爱,几千年来,又有谁能比?即使故乡有那么多黑暗的角落,但他还在寻找光明,他想把正午的阳光端来放在楚国的大地上,只是那时,阳光又在哪里照耀呢?于是他投向了江水,或许是因为阳光在江水里,而不在人间了。这一投江,就投出了那么多的传说,投出了那么美好的一个节日。
  
   人们在江边寻找着屈原,但渔夫却告诉他们他已在水底,于是一个个用棕叶包着的糯米棕子,被丢在了江里,鱼儿啊,不要去惊动我们可敬的诗人,我们给你食物,我们喂养你。于是棕子,这个带着爱与正义的食物每到五月初五这一天,就忧伤地登场了。
  
   当然时间给了人们改良的机会。
  
   如今的棕子,形状多了,口味也多了。在我们湘北,人们喜欢把三张棕叶,用水洗后,捋平,然后灌上二两糯米,再相叠包成圆锥形,用细绳或棕茎使劲地捆扎,以保煮时,不散乱。而我的母亲刚从湘南迁到湘北的第一个端午节,突然发现自己一贯得以骄傲的包棕子手法,在这里却不吃香,因为母亲只会包狗头棕,也就是圆形,有几个角。于是我记得那一年端午节前一天,母亲很谦逊地坐在小凳上,挨着隔壁的太婆,认真地学包圆锥形棕子。两位老人躬着身子,细细的声音穿过一个个棕子,也穿过了我的记忆,飘摇的白发,青青的棕叶,像一首歌,歌里有端午节,还有我那永远也回不来的母亲。
  
   最初吃到的棕子一般就是棕叶与糯米香的混合,后来,母亲不断地改良,绿豆棕子,腊肉棕子,吃得我和弟弟一年四季都只想着棕子了。尤其是腊肉,本来在端午时节就显得稀罕了,在棕子里加入哪怕丁点,浸黄的油沿着糯米的边沿,流下来,只看就口水直流,吃起来更是口齿留香。
  
   胞质 两千年前,我们舍不得屈原就那样简单地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但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两千年后,我们还在划船,但我们知道无论如何,我们也追赶不了历史,我们只有借龙舟来纪念曾经的故事,曾经的人。每年五月五日我们就来到江边,渡一叶小舟,在天地之间。只是与历史相比,我们的江边不再是寂寞与黑暗交织。明媚与灿烂早已成为江岸的风景。
  
   母亲最喜欢在端午节这天,去墟场花两块钱买上一大把菖蒲与艾叶,把菖蒲高高地挂在门上,一直挂到它干成化石。晚上又用很大的铝锅,装上半锅的水,把整把艾叶浸进锅里,有时甚至没过了水面。然后煮上多半个小时,直到水变成维生素的颜色。于是那天我就可以在这样黄绿颜色的水里洗掉一身的晦气。或许现在皮肤依然光洁也是得益于母亲的艾叶水吧。
  
  母亲走了,端午节里却满飘着对母亲的记忆。
  
   现在的端午节,城里的人们不再包棕子了,因为只需花钱,想要的口味,就会一一摆上餐桌。但如此简单的端午节,在孩童的心中又怎能记忆深刻呢?
  
   儿子明天来,我要煮一锅艾叶水为他洗澡。
  
  2005.5.30
  
原创[文.心路心语]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