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静思-个人文章

感恩父母亲

静思
2006-05-17 16:15   收藏:0 回复:1 点击:5376

      上个周六是母亲的生日,提前一个月我们姐第四人就商量好一起回去给母亲过生日。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聚一次。母亲今年55岁,虽然每次的生日我们也偶有礼物捎回去,但还从未正式给她老人家庆祝一次。
   母亲有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孩子,我是老三。父亲是一位普通教师,忠厚老实,在教育战线上勤勤恳恳工作了近四十年,母亲是地道的农民,没有读过书,有着中国农民的传统性格----纯朴,善良,宽厚,勤劳。为了供我们读书,父母倍受艰难。那时虽有父亲的微薄工资,母亲也起早贪晚的辛勤劳作,家里还是新债连着旧债,好在大部分的邻里亲朋都能理解支持父母,慷慨解囊。但也有冷眼旁观,冷嘲热讽的,因为那时那地村里还没有飞出过金凤凰。可父母却守着死理:再苦再难也要让四个孩子都有文化,有出息。在我的记忆里直到大姐中专毕业有了工作,父母的衣服才没有了补丁。如今,我们姐第四人也不负父母重望,通过考学走出了山村,在外面成家立业,父母一直为我们而骄傲。当然生活也有了变化。
   点燃生日蜡烛,我们的孩子们拍着小手唱着“生日快乐”歌,他们最大的九岁,最小的才两岁,当然不会理解这其中的情意,他们出生就有着优越的环境,也许永远也不会受苦。但作为他们父母的我们却深深懂得:父母脸上的每一条皱纹,手上的每一道裂口都记录着一件辛酸的往事。
   在母亲吹灭蜡烛的一瞬间,我发现了她头上的白发,是呀,母亲的角色已经由妻子,母亲到今天的岳母、婆婆、姥姥、奶奶、能不老吗?,但令人敬佩的是母亲的每一个角色都很优秀,因为她有一颗宽厚,善良的心。
  
   我们姐第四人都工作在外,只有父母还留在农村。曾想把他们接进城,可父母故土难离,迟迟不愿离开,我们也就作罢。但却牵挂着他们的身体健康,饮食起居。我们自认为对父母很孝顺,但比起父母对我们的牵挂则远不及一半。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我们都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啊!每次打电话过去都是老人家絮絮叨叨不停的说着:工作,生活,身体,孩子,他们一样不落,都要千叮咛万嘱托。往往是挂断电话才想起还没有问候他们。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多确切的表达啊!孩子永远是父母手中的风筝,他们希望你飞得再高再远些,可手心里却紧紧攥着那根长长的线,眼睛一刻也不离那高飞的风筝。
   偶尔父母在我们面前提起,又象是自责:“没有给你们四个孩子攒下财产。”其实我们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他们所给予的,世界上任何财富都不可比拟的,最可宝贵的财产。
   感谢你们,我最亲爱的父母亲!
  
原创[文.百味人生]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