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鸣笛-个人文章

让地质灾害远离百姓

鸣笛
2006-05-12 12:22   收藏:0 回复:4 点击:3927

    让地质灾害远离百姓
  ——贵州地矿局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纪实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质地理环境复杂,属于我国发生地质灾害最为频繁的省份之一。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的40%以上。贵州地矿局作为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责无旁贷,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积极做好以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防灾减灾服务,为贵州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资料显示,该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步进入地质灾害防治领域,通过十五期间的探索和锻造,在短短的六、七年间,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已达2389项,产值达2.1亿元,为打造 “贵州地矿” 品牌、重塑队伍新形象奠定了基础,成为贵州省防治地质灾害的一支生力军和排头兵。
  
  一是建立了一支覆盖全省、反映迅速的地质环境调查监测队伍。为营造和谐美好社会,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基础支持,贵州地矿局心系群众,始终把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作为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战略任务来抓。形成了以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为龙头、以五个地州市监测分站和遍布全省的地勘单位应急分队为支撑的专业化防护体系。无论何时何地,一旦有突发性地质灾害出现,政府部门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让专业技术人员赶赴前线,为抢险救灾提供技术支撑。仅每年汛期约派出200人次对100起左右的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应急调查。
  
  二是历练内功,增强本领,狠抓资质品牌建设,在独特专业领域一展身手。针对贵州地质灾害严重而经费投入不足的实际,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率先在全省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从源头上遏制地质灾害的发生。截止今年4月,共开展1692个项目的评估,实现产值近7000万元。并全方位涉足地质灾害防治领域,主动扩大服务范围,扭转了贵州地质灾害一向被动应急的局面,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始向主动防治转变。凭着过硬的技术手段和业绩,在新一轮资质申请中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可。在全省114个地灾评估、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资质中,获取了37个资质证书;并且在全省拥有的48个甲级资质证书中,有5个地勘单位一举获得其中的15个资质,是全省资质最全、级别最高、品牌最响亮的部门。承接了印江岩口、赤水大同、思南白虎岩、石阡县城滑坡泥石流等百余项勘察治理项目,产值达到1.3亿元。以一条龙服务方式,打造出一批政府投资的典型示范工程,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独领风骚。
  
  三是开展县(市)为单元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为当地政府在地质灾害监测、预测、治理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调查工作中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使我省广大民众提高了识灾、辩灾和防灾能力,使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危险地带的居民能及时报告或采取临时避让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协助省、地、县(市)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产生了良好的防灾减灾社会效益。从1999年开始,争取国家补贴1100万元,地方匹配300多万元完成了56个县(市)的调查区划任务,为综合研究贵州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地质灾害发育规律提供了基础平台,为贵州省实施地质环境保障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是实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工作,与省气象台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业务。为了防患于未然,贵州地矿局与气象局主动出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自筹资金从2005年开始进行全省范围的“24小时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以地理信息系统(MapGis)为平台,通过气象资料与地质环境条件的空间分析得出预报产品,采用传真、电视和“贵州地质环境信息网”“贵州气象在线”“贵州农经网”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极大地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探索出一条变被动为主动的全新路子 。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