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闻中-个人文章

《忏悔录》:苦难中诞生的明珠

闻中
2003-08-16 19:19   收藏:3 回复:3 点击:1460

    我们现在要追溯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时期那些辉煌的年代,想象那个产生那么多思想巨子的社会的生活,无疑是很困难的。但那的确是段群星璀璨的岁月,它似乎是那般遥远,可却又那般地贴近我们的灵魂,贴近我们人类永恒的精神王国。伏尔泰的嘻笑怒骂、狄德罗的大逆不道、孟德斯鸠的谨严宽厚,无不一再地唤醒着后世的人们渐趋沉寂的心灵,其中,尤其是那个忧郁而又敏捷、高傲而又腼腆的极度感伤的卢梭经常性地震撼着我,这种感觉,是在我第一次读他的晚年巨著《忏悔录》开始的。
  
  我清楚地记得那正是在我高考的前夕,我那颗幼稚的心灵是在长达两个星期的颤抖中结束了我的阅读的;一晃眼,将近十年的光阴过去了,而我仍然无法忘记当年那一刹那灵光的闪现,它象一道闪电一般劈开了蒙昧的自我;因为正是从这部惊世骇俗的作品,才使得我第一回真正地关注起人类个体自身的生存方式来,即我是从卢梭才开始走上了精神自省的道路的。从此我与卢梭也就有了双重关系,一是作家与读者的关系;二是大师与弟子的关系。
  
  卢梭晚年是带着满腔揪心的悔恨写出这部自传的,处于敌手的诬蔑中伤、政府的四处迫害、友人的反目成仇的悲惨状况中的卢梭之所以写这部自传,无非是为了证明自身的清白、防卫自己的名誉而不得已采取的一种自卫手段,但因了他那惊人的反省和解剖能力,将一个“精神赤裸”的卢梭推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审判者——上帝面前,从而也就为后人树立了一座高不可及的思想丰碑:
  “我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整部长长的《忏悔录》就是以这种激越、沉郁、悲怆的语调贯穿始终的。
  
  这部作品在整个人类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影响深远。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在青年时代读了以后就自称是卢梭的信徒,而且一直到晚年还把它列为对自己终生具有重大影响的五部作品之一;德国古典主义哲学早期的杰出代表康德就曾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中言道:“是卢梭第一次震撼了我,使我改变了整个人生观。”卢梭---这位普通瑞士钟表匠的儿子、法国最底层的平民百姓凭着独立自学和努力奋斗走到了欧洲文化的颠峰,凭着心灵的力量战胜了整个时代的人物,已经成了人类史上震烁古今的光辉的人的典范。他死后不过十来年,在他理论的指引下,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顺利的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使命。
  
  直至今日,这部作品流露出的对完美人性和理想社会的执著追求尚不间断地激励着后人,无数理想主义者仍能从《忏悔录》中汲取心灵的智慧,从而顶着那盏梦的光环奋勇前行。处在孤独和困厄中的人们无法不被它所打动。
  
  闭上眼睛,怀想着二百多年前的卢梭在巨大的人生苦难之中,最终抹去了脆弱和伤感的个性而拥有了对整个社会进行宣战的勇气,我禁不住一阵感动。十九世纪英国的历史学家卡莱尔曾在他的著名演讲《英雄和英雄崇拜》中将卢梭列为人类史上少数的几位“文人英雄”之一,虽然他认为这类英雄身上发放的光芒,只是折射光源,而不是光源本身;但做为我个人,却由于他的这部《忏悔录》对我的思想影响重大,而将获得我一生的敬意和喜爱。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