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般若草-个人文章

南怀瑾词典·论语(11)

般若草
2006-04-07 15:41   收藏:0 回复:6 点击:2759

    论语别裁(上)
  (62)【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这句话我们中国人都知道是孔子的名言。孔子不信宗教吗?他非常相信,他认为鬼神是有的,但与人是两路。所谓“天道远,人道迩。”鬼神是天道的问题,离我们很远。我们现在活着都是人道——“人道迩”,政治、教育、经济、军事、社会都是人道的事,不要以鬼神为主,所以敬鬼神而远之,是敬而远之,不是不信。
  
  读感:子曰,阴阳不测谓之神。所谓阴阳不测,可以看作现阶段的科学手段无法证明,无法解释的现象,这是看得见的具体实验,是有形的阳性手段;而现阶段人们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推理无法分析解释的东西,这是没有具体实验的思维方式,是无形的阴性手段。比如梦、第六感觉、高僧虹化、大德体内舍利子等,比如黑三角、死海、悬棺等等,都是现阶段人们的认识能力和科学手段无法解密的现象。
  我一个乡下亲戚就说,他们庄子上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有两颗下乳牙,大家都亲眼所见。所以,我们对社会人生要抱着科学的态度,不能随便否定与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不可思议的东西。要问几个为什么?要研究它。这就是真正科学的态度。科学,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求证来龙去脉,生灭缘故。
  
  (63)【迷信】——一谈到宗教,人们就说迷信,这种态度我非常反对,持这种态度的人“懂不懂宗教”是一个问题,如说:“不懂,是迷信何必去懂它?”这样更是大迷信。为什么呢?因为迷信自己嘛!对于一个东西,内容还不懂,就随便下定义,这不是迷信吗?迷信,就是迷糊不知道而相信,这才叫迷信。现在你对宗教不知道而下了这个定义,这是大迷信。
  
  读感: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同理,知而不迷,迷而不知。对一个事物完全不信,是一种不知不懂;若相信得唯其独是,也是一种不知不懂,这是情感上的两种极端,导致认识上的两种偏差。前者是在事物之外,后者是在事物的一个则面。所谓迷,正是禁锢在自己的认识里,迷在自己的观念中,而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6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这句话,一般的人说“知者乐水”的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水性流动。“仁者乐山”是说仁慈的人喜欢山。如果这样解释,问题大了。套用庄子的口吻来说,“知者乐水”,那么鳗鱼、泥鳅、黄鱼、乌龟都喜欢水,它是聪明的吗?“仁者乐山”,那么猴子、老虎、狮子都是仁慈的吗?
  正确的解释是“知者乐,水。”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这是很自然的道理,不是我故意作此解释的。
  有些人的学问修养,活泼泼的,聪明人多半都是活泼,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滚滚长江东流逝水”就是这么个气魄,这么个气度。仁慈的人,多半是深厚的,宁静得如山一样。所以下面的结论:“知者乐”知者是乐的,人生观、兴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寿”宁静有涵养的人,比较不大容易发脾气,也不容易冲动,看事情冷静,先难而后获,这种人寿命也长一点。这是连起来的意思,千万不要跟着古人乱解释,聪明的人一定喜欢水,仁慈的人一定喜欢山。那问题就很大了。
  
  (65)【约之以礼】——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博学于文,这个文字不仅是文学,而是代表了一切学术文化。以现代名词来说,包括了文法、文理和一切知识。所以说要博学于文。博就是渊博,样样要懂,才能成为通才。但是渊博的人,常是样样都懂,门门不通。所以先求渊博,后求专精。要渊博而专精,并且还要约束自己,做人处事在在合礼。孔门的思想要讲礼,我们再三提过,礼并不是教我们行礼,而是《礼记》所包涵的文化精神。孔子说如果做到这样,大体上人生的道路,可以走得出来,不会离谱太远。“弗畔”就是没有离经叛道的意思。
  
  读感:现在高学历高智商社会犯罪,就是“失之以礼”,丧失了《礼记》文化精神的典型。读书明理,明社会人生的道理,明己不欲人不欲的道理,明天地良心,明父母养育之心,明君子以天下为己任之德。为人处事能合情合理的,未读书不识字也是君子,因为他具有君子之德;能孝敬父母,与人为善,为社会做好本分事的,就是君子,就是以天下为己任了。子曰:“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极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细思量,就是这个道理了。

作者签名:
见人都欢喜,无须再拜佛.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