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鸣笛-个人文章

春游重庆磁器口

鸣笛
2006-04-02 15:48   收藏:0 回复:23 点击:5947

    二十多年来,我不下十次到过重庆,还两次到歌乐山学习红岩精神,可是却没有机会到歌乐山下的磁器口古镇停留。阳春三月,有幸陪同全国第五次地质灾害防治学术大会的代表参观磁器口滑坡治理工程,才得以欣赏古镇芳容并体验古镇千年的历史沧桑。
  磁器口,旧称“龙隐镇”,位于重庆城西14公里的嘉陵江畔。地势上“前俯嘉陵碧浪,后承歌乐灵音”,环境优美,人文荟翠,数百年来商业繁荣。旧时江上船只穿梭,镇内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有人用“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灯明”的诗句写出了古镇的繁荣。特别是川东地下党员华子良在被囚禁了13年之后,从古镇小巷和嘉陵江脱逃奔向解放区的传奇故事使得古镇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吊脚楼、老茶馆,被一条青石板路串起,显尽明清风格,构成了重庆这最为著名的古镇,名扬巴蜀大地。顾名思义,磁器口,因附近碗厂坡生产的磁器在此大量装船外运而得名。它原名龙岩场,后为龙隐镇,由于瓷器名声在外,镇上鼎盛时期的瓷器业多达七十余家,渐渐“磁器口”名取代了“龙隐镇”,因“ 瓷 ”与 “磁 ”音义相通,遂定名磁器口而沿用至今。昔日这里是嘉陵江下游的一个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有“小重庆”之称,是老重庆的绝版缩影。长长的青石板和街边的老宅深院见证了古镇的兴衰,与贵州青岩古镇相比,磁器口不仅有着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更拥有多重、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自1958年码头移至汉渝路后该镇开始没落,水陆码头的集散地作用逐渐消失。也正因如此,那经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令其成为重庆既为江州也为山城的缩影和象征。于是它被定格在那古老的年代而保存了下来,数百年古风犹存,成为如今城市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特别是时髦的假日经济为古镇带来了无限商机,并为古镇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有人说,要知过去的重庆不可不来磁器口。
  越过古牌坊,一条光滑的青石板路引人进入老街,石板路和沿街店铺相依相谐,两旁多是砖木结构的矮房子,民俗纯朴。在安静的老街上散坐着儿童翁媪,他们或品茶,或聊天,安静地看着街上三三两两的游人经过身边,怡然自乐。
  宝轮寺募建于唐,位于白岩山顶。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削发为僧,亡命天涯。流落巴蜀时,曾在宝轮寺 “挂单 ” 隐匿几载。因真龙天子曾隐于此,后来世人将宝轮寺易名龙隐寺,龙隐镇也因此而得名。由此龙隐寺便香客不断,成为川东一名刹。
  老街入口处著有千字文《磁器口赋》,洋洋洒洒,朗朗上口,把个千年磁器口写得淋漓尽致。
  位于大码头的龙隐门渡口,是旧时重要的水陆码头。从北边绕奔而来的嘉陵江,江宽岸阔,静水流深。江边沙滩上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汇成激情的海洋,太阳伞下,玩沙嬉戏的,喝茶聊天的,歌声笑语伴随着嘉陵江欢腾的浪花,人们尽情享受着这多姿多彩的生活,把个码头变成了现代乐园。
  而今,茶馆仍是磁器口一景,老街上现在还有十几家茶馆,家家茶客满座。据说在陪都期间,这小镇茶馆达登峰造极的地步。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而最具特色的是艺人茶馆。茶馆里民乐坊的艺人正在演奏明清古乐,和街上鼎沸的人声形成鲜明的对比。
  磁器口的小吃应有尽有,勘称地道的重庆美食。特别是“古镇三宝”毛血旺、千张皮(豆腐皮)和椒盐花生更是让人唇齿流香,赞不决口。
  在直辖后的繁华都市角落,保留着这样一片古韵犹存的土地,实属重庆人民的一大幸事。
  
   

作者签名:
鸣笛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