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借借-个人文章

把网络文学练成小李飞刀

借借
2006-03-30 22:34   收藏:1 回复:9 点击:4571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结束为中国文学带来的一大震撼是诗人仍旧活着,而诗歌已经死亡。海子顾城的死去为诗歌们作了殉葬,北岛舒婷们的沉寂成了诗歌们守墓者。作为传统文学中最瑰丽的部分——诗歌在一个时代的结束时死去。
  
  然后这种衰竭性死亡继续蔓延,如一场文化瘟疫。
  九十年代商潮泛滥使人们乐于把文学定格于满足快感的欲望功能,这倒也不必惊诧,当下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当一切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在喧嚣里重新寻找位置的时候,一向脆弱的文学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网络文学是其中一个变身。它深刻地体现了文学中玩文字游戏,文字斗争的一面。也体现着文学天性中充分个体的,自由展开的精神劳作。宝贝,痞子们的“文学”基因在网络里很快得到开发,世俗的迎合使文学(包括艺术)迅速地小市民化,庸俗化,浅薄化。四通八达的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发酵场,一粒文学的种子投进去,膨胀巨大的那个以文学名义生发的东西,有时候让我们惶惑疑问这还是文学吗?
  
  
  拿着一本网络文学精品集翻阅的时候,看到文章内多多少少的总是会有那么几个ABC存在,这些洋文夹杂在方块字中间是那样的醒目,提示着网络文学的与众不同或者是标新。可是我的不舒服仍旧蔓延,我们中国的汉字不能明确的表达那英文带来的含义?还是中国的文字贫乏到了词不达意的地步?唐诗宋词,楚辞汉赋全都风化了吗?我翻着原版外国文学书籍,希望找到一些汉字的方块,没有,真可悲。
  
  我并不是说不同意外国的东西,我们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可是在我们的文学上竟然会有外国的文学,难道连我们自己的文学也需要引进外国的文字来完成吗?既便是可以,那又有什么意思呢?有那个必要去用老外的文学吗?记住,这是我们自己的文学,是我们中国的文学。
  
  社会在时代的浪潮推动下不断的在前行,人们追求富裕,厂矿追求富裕,我们的国家也在追求富裕,一切都在向前俯冲,包括我们的文学。 富裕是混浊的,这是千百年以来富裕的象征,也是权力和主宰的象征。当这种富裕渗透进我们的大脑的时候,一切污秽的杂质就会随着我们身体的第一根神经慢慢四散扩张,真透周身。而这种杂质会改变一个人的思想、灵魂,不由自由的就会陷入那甜蜜的幻想中去。这样的精神食粮又怎么能和贫穷的心旷神怡来相提并论的呢?这难道不可悲吗?
  
  
  我们都是文学爱好者,都有权力去撰写自己的东西,但我们得清楚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并不是懂得数百个汉字的组合方式,懂得几句ABC就将将自己置于某某家的位置上洋洋得意的。但是也没有什么好惊诧的,BBS论坛本身就是一个导致自我膨胀的场。当绝大多数人附和白马非马,指鹿为马的时候,喧嚣芜杂的网络文学登上一统江湖宝座的时日也就不远了。
  
  纵观现今文坛形式的发展趋向,那些所谓的文坛老祖宗们有的依然是老生长谈,明知道自己肚里已经皮囊空空了,还硬是东拼西凑的乱写一气,写出来的东西毫无生机。只不过是凭着那多年积累的文学功底,来吸引那些文学爱好者的痴迷。有的干脆来个更直接的吆喝:有了快感你就喊吧。可是,面对曾经清新高贵的神仙姐姐如今徐娘半老的撩人风姿,我们落荒而逃。
  
  还有在“弘扬民族文化”的招牌下的贩卖式大众文化行为。从娱乐式的祭孔表演到重建《金瓶梅》中的狮子楼,到西门庆的家宴菜谱,这些举着宣扬传统文化大旗所散发出来的霉味,是对文学的一种强奸。
  
  文学正在离我们而去,现在的文学不再关心这土地与土地上面发生的事,他们用似是而非的时尚替代泥土的芬芳,当严肃与诚实变为遥远的事实的时候,文学再次回归孤独。
  
  玩BBS前,或者说还在这很久前,我对文学的认知纯洁如一个孩子未曾沾染灰尘的眼睛,所以当我在父母亲戚朋友面前用稚嫩的童音朗诵唐诗宋词的时候,小脸上泛着亮亮的红,小脖子也象骆宾王童年是描写的那只鹅一样高昂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文学以一种郁郁葱葱的姿态进驻我幼小的心田。而后,小学到中学,每当作文被当作范文在课堂上诵读时,我几乎觉得自己的理想应该是当个文学家而不是厨师。我不记得小时候为什么有当厨师那样古怪的理想,在许多同学选择科学家,医生,工人,甚至卖杂货的小贩为理想的喧嚣里,我固执地想当一个厨师。这个理想当然最终不可能实现,就象我的同学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一样,他们也没能实现当年的理想。
  
  如果当年我的理想是当个文学家,那实现的可能是不是会接近一点?我想也许希望会大一点,但我知道那种理想只可能在一个地方实现,网络。文学的理想只能在虚拟的网络中实现,这并不让我有一丝羞赧或者悲哀的感觉。当文学从现实中转移到网络中后,面目依旧是当年《咏鹅》的骆宾王,壳子里却是写《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的御用枪手们的载体。可惜徐敬业未能成事,才高位卑的骆宾王也在那场反武则天的战事里不知所终。网络里每日在文字里游走的写手们,难道都是为那个"文学“的理想写字的吗?我想绝大多数不是。即使网络里成名的作家们,他们实现的是当年骆宾王未成的名利。所谓文学的理想,远远站在这名利的场外。
  
  网络里成篇累牍的文学之争,似乎将一种文学的调子炒得高与尽量贬低都是为文学在呐喊,在奔走。重重烟尘后面,我看着一个个泛黄的文字在烟尘里翻滚挣扎:“喧嚣的年代里只有事件而没有文学。”“文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奢华,人们只有获得饱暖之后才谈得上审美的欣赏和享受,可是当获得饱暖后,文学显得远没有享受重要了。饱暖思淫,这淫决不会是文学的一种境界吧。”
  
  文学在网络里,当前的问题并不是文学受到了羁绊,恰恰相反,正因为文学的过于放任而使文学有了某种匮失。网络文学不缺乏游戏,不缺乏轻松和趣味,不缺乏炫奇和刺激,独独缺乏对文学来说是致命的东西---灵魂。失了灵魂的文学正如一缕游丝,飘飘忽忽地穿行在艺术与时势之间,渐渐以迎合小市民化,庸俗化,浅薄化为己任。真正,或者我所认知的文学已经面目全非。
  
  某个哥哥多次说网络里坚持文学是孤独的,那么小李飞刀呢?如果没有塞外漫长的孤独岁月,李寻欢将始终是个庸碌的失意江湖人。可是,他孤独过,并且以后一直陷在那种孤独里难以自拔,孤独成瘾,于是他练成了“例不虚发”的小李飞刀。即使是虚拟江湖,当许多江湖人物随时间的烟云流散,小李飞刀将始终刻在一些人心里,因为他的飞刀“例不虚发”。上官金虹应该不是死于李寻欢的飞刀,真正让他恐惧的是飞刀散发出来的他穷其一生不可能具备的气质。文学在网络中要练成小李飞刀的“例不虚发”,孤独将是第一种挑战。
  
  
  好在张达明在《冲锋队怒火街头》里轻轻轻,蔑地说了:“小李飞刀不是练来参加飞镖比赛的。”文学沉于孤独未必不是一种高贵,总比被强奸被扭曲的好。
  
   我不知道这世间有没有例不虚发的小李飞刀,但我相信传统文学的春天始终将被一些人期待。这些人中一定会有八十年代后,九十年代后,更多代后……
  
  写这篇东西算是对韩白之争的交代。一些朋友问过我对这起事件的看法,韩白之争无非是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矛盾。两当事人老的不识时务,小的咄咄逼人,如是而已。
  
  文人之争自古没有什么新意,也弄不出政治上那些党同伐异的悲烈,何况是在网络上的一场争端,迟早烟熄。只有文学的归属,是永久的话题。
  
  而今之际谁能把网络文学练成小李飞刀,谁就是文学的救世主了,上帝,让这个救世主幸运地砸在我等文学青年头上吧。
  
  PS:不知道会在这个林子呆多久,留一些适合这里氛围的话题在这里也是好的。多谢给我留言的朋友,我不是轻视你们那些热忱,实在是我性子慢热,在一个比较陌生的地方总是要沉默一段时间的。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